炉圈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006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炉圈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炉圈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早已普及千家万户,它常与锅具搭配使用,多用于加热水以及烹饪食物等,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明火加热。由于燃气灶的灶头的结构特殊,从灶头喷出的火焰在锅具底部集中加热,常常会导致燃气灶上被加热的锅具底部长时间受热不均,不仅影响锅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在烹饪食物时,常会导致食材受热不均,位于锅具中心位置的食材受热时间长,食材过熟过烂,位于锅具边缘的食材受热不足导致食物不熟,使得所烹饪食物的质量不好,口感差。

针对在烹饪食物过程中出现的受热不均匀的情况,现有技术是通过锅铲与锅具搭配使用来解决的,通过锅铲反复翻动、搅动食材,使得食材在锅具内反复运动,同一食材在锅具内所处的位置也不固定,如此,便能够使得锅具内的食材受热相对均匀,来避免出现同一锅具内的食物过烂与不熟的情况。另外,针对上述问题,使用人员在烹饪食物时也会通过旋转挪动锅具,调整锅具的被加热位置,使锅具内的食材被加热均匀。上述两种方式虽能解决使用燃气灶烹饪时锅具受热不均的问题,但同样存在很大的弊端。前者在利用锅铲反复翻动、搅动锅具内的食材的过程中会破坏食材的结构,造成食材内的营养严重流失,还会影响食材的外观。此外,在烹饪一些质软或流质的食材时,不能保证其受热均匀。而后者由于燃气灶接触锅具的部位与锅具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而且锅具自身的重量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使得二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进而导致燃气灶接触锅具的部位与锅具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比较困难,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锅具的旋转挪动,并且用力旋转挪动锅具时还容易打翻锅具,故通过旋转挪动位于燃气灶上方的锅具的方法实现均匀加热锅具十分不便。而且由于在燃气灶上反复挪动锅具,燃气灶接触锅具的部位与锅具反复摩擦,会使锅具底部表面出现划痕,影响使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很难方便快捷地解决在使用燃气灶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出现的加热不均匀以及营养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圈,以解决现有技术很难方便快捷地解决在使用燃气灶烹饪食材的过程中出现的加热不均匀导致食材营养流失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圈,包括:炉圈本体以及滚珠,所述炉圈本体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炉圈本体上,所述滚珠数量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滚珠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炉圈本体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支撑件上。

优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撑件铰接;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二凹槽的一面盖合在所述滚珠上时,所述滚珠伸出所述第一凹槽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卡扣,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的配合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优选地,所述炉圈本体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方向为朝向所述炉圈本体的环形中心。

优选地,所述炉圈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炉圈本体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滑槽与滑块,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炉圈本体上,所述滑槽为环形且与所述炉圈本体同轴,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上。

优选地,所述滚珠为不锈钢滚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炉圈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圈,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炉圈放置在燃气灶灶体上并将炉圈套设在燃气灶灶头的外部,使灶头位于炉圈的环形中央,由于炉圈本体上设有滚珠,并且滚珠一部分伸出炉圈本体上设有的第一凹槽,故放置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圈上的锅具能够与滚珠接触并且发生滚动,使得原本锅具与炉圈之间的相对运动由相对滑动变为通过滚珠滚动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圈时,使用人员不必使用锅铲翻动、搅动食材,而是通过旋转挪动位于炉圈上被加热的锅具,使锅具的不同部位均能够被燃气灶灶头的集中火焰加热来实现锅具内食材的均匀受热,能够大大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并且方便省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圈能够在均匀加热食材的同时大大减少锅具与炉圈之间的摩擦力,既省力又保护了锅具,也避免了传统方式在燃气灶上用力旋转挪动锅具而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技术很难方便快捷地解决在使用燃气灶烹饪食材的过程中出现的加热不均匀导致食材营养流失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火盖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炉圈,所述火盖位于所述炉圈的环形中央。

所述燃气灶与上述炉圈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炉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炉圈本体;2-滚珠;3-端盖;11-第一凹槽;12-支撑件;31-第二凹槽;32-卡扣;1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炉圈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包括炉圈本体1以及滚珠2,炉圈本体1包括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滚珠2数量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第一凹槽11内,滚珠2的一部分伸出第一凹槽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炉圈,包括炉圈本体1以及滚珠2。

其中,炉圈本体1呈环状,包括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上表面相对下表面靠近锅具的底部,下表面为上表面的相对面,用于与燃气灶接触以放置炉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炉圈本体1的形状还可以为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炉圈本体1包括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靠近锅具底部的上表面。其中,第一凹槽1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均匀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使得放置在第一凹槽11内的滚珠2能够对锅具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锅具倾倒。第一凹槽11的槽体可为半球状槽体等具有球形表面的槽体,使得滚珠2可在第一凹槽11内360°旋转,此外,第一凹槽11还可以是能够容纳滚珠2并能够使之滚动的其它形状的凹槽。

其中,滚珠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第一凹槽11内,滚珠2的一部分伸出第一凹槽11。具体地,滚珠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另一部分从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伸出第一凹槽11,并与锅具的底部接触发生滚动,从而使得锅具能够简单省力地在炉圈上旋转挪动,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时,使用人员将炉圈放置在燃气灶灶体上并将炉圈套设在燃气灶灶头的外部,使灶头位于炉圈的环形中央,由于炉圈本体1上设有滚珠2,并且滚珠2一部分伸出第一凹槽11,故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上的锅具能够与滚珠2接触并且发生滚动,使得原本锅具与炉圈之间的相对运动由相对滑动变为通过滚珠2滚动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时,使用人员不必使用锅铲翻动、搅动食材,而是通过旋转挪动位于炉圈上被加热的锅具,使锅具的不同部位均能够被燃气灶灶头的集中火焰加热来实现锅具内食材的均匀受热,能够大大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并且方便省力。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能够在均匀加热食材的同时大大减少锅具与炉圈之间的摩擦力,既省力又保护了锅具,也避免了传统方式在燃气灶上用力旋转挪动锅具而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炉圈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件12,支撑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支撑件12上。

其中,支撑件12可以是呈圆柱状、立方体状等形状的构件,也可以是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表面的支撑架。支撑件12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支撑件12至少为三个,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支撑件12均匀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如此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对放置在支撑件12上的锅具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避免在旋转挪动锅具时出现泼洒的情况。

其中,多个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支撑件12上,多个滚珠2一一对应放置在各个第一凹槽11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件12包括上表面与下表面,上表面与下表面为对应面,支撑件12的下表面与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接触以放置炉圈,滚珠2的一部分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伸出第一凹槽11,与锅具的底部接触并发生滚动。

在本实施例一中,支撑件12用于支撑滚珠2以及与滚珠2接触的锅具,使得锅具与燃气灶灶头之间间隔较大空隙,进而使得燃气灶灶头喷射火焰的外焰部分能够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外焰部分温度相对较高,故支撑件12的设置能够使燃气灶加热锅具内食材的速度更快,加热效率更高,更加节省燃料。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还包括端盖3,端盖3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31,端盖3与支撑件12铰接;端盖3上设有第二凹槽31的一面盖合在滚珠2上时,滚珠2伸出第一凹槽11的部分位于第二凹槽3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端盖3与支撑件12铰接,端盖3用于盖合在滚珠2上。在本实施例一中,端盖3包括凹面、平面以及一个或多个侧面,第二凹槽31的槽体开口位于凹面上。支撑件12包括一个或多个侧面,端盖3的其中一个侧面与支撑件12的一个侧面通过铰接件铰接,使得端盖3相对支撑件12能够围绕铰接处转动。围绕与支撑件12的铰接处旋转端盖3,可将端盖3盖合在支撑件12的上表面。其中,端盖3盖合在支撑件12的上表面的一侧为端盖3的凹面,此时滚珠2伸出第一凹槽11的部分位于第二凹槽31内。端盖3的平面与凹面为对应面,当端盖3盖合支撑件12上时,平面与锅具的底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通过在滚珠2上设置端盖3的方式阻碍滚珠2与锅具底部的直接接触,并将端盖3与支撑件12铰接,使得端盖3能够根据需求简单便捷地在滚珠2上盖合或与滚珠2分离。使用人员在使用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炉圈时,可以将端盖3与滚珠2分离,使滚珠2与锅具的底部接触,并通过旋转挪动锅具,使得锅具内的食材等被均匀加热,也可以将端盖3盖合在滚珠2上,此时端盖3的平面与锅具的底部接触,因端盖3的平面与锅具的底部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故不易发生相对运动,可使用锅铲对食材等进行翻动、搅动来保证锅具内的食材被加热均匀。如此设置,增加了炉圈的使用功能,也丰富了烹饪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锅具或不同的食材选择是否在滚珠2上盖合端盖3,给使用人员更多的选择。

进一步地,端盖3上设有卡扣32,支撑件12上设有与卡扣32配合的卡槽121,端盖3通过卡扣32和卡槽121的配合与支撑件12固定。在本实施例一中,端盖3与支撑件12铰接的侧面的相对面上设有卡扣32,支撑件12与端盖3铰接的侧面的相对面设有卡槽121,该卡槽121与端盖3上设有的卡扣32配合。在端盖3盖设在滚珠2上时,使用人员可将卡扣32与卡槽121配合连接,来固定端盖3与支撑件12。如此设置,能够加固端盖3与支撑件12的连接,防止在使用炉圈时,由于反复晃动锅具导致与锅具底部接触的端盖3脱落的情况发生,十分方便。

优选地,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方向为朝向炉圈本体1的环形中心。炉圈本体1在靠近环形中心的部分厚度较小,在炉圈本体1上远离环形中心的部分厚度较大,故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倾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将炉圈放置在燃气灶上时,炉圈本体1的下表面与燃气灶的水平表面接触,炉圈本体1上表面朝向环形中心倾斜,故炉圈本体1能够与底部呈半球状的锅具接触得更完全,锅具的底部不易造成损伤,使用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滚珠2为不锈钢滚珠。不锈钢滚珠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不锈钢材质的特性,使得不锈钢滚珠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的特性,而且不易锈蚀,能够将在充满水汽、调料、油污的烹饪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降到最低,以保证炉圈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炉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炉圈,包括炉圈本体1以及滚珠2,炉圈本体1包括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滚珠2数量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第一凹槽11内,滚珠2的一部分伸出第一凹槽11。

进一步地,炉圈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件12,支撑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支撑件12上。

优选地,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设置。

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设置,将炉圈放置在燃气灶上时,炉圈本体1的下表面与燃气灶的水平表面接触,此时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如此设置,使得炉圈本体1上的滚珠2能够与平底锅的底部接触得更加完全,使平底锅的底部不易造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炉圈本体1与支撑件12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为插接、卡接或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在炉圈本体1、支撑件12或支撑件12上设有的滚珠2出现损坏时,可将支撑件12从炉圈本体1上拆解下来,更换损坏的部分即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炉圈的某一部分出现损坏时更换整个炉圈,也节省了更换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炉圈还包括滑槽与滑块,滑槽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滑槽为环形且与炉圈本体1同轴,滑块设置在支撑件12上,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上。

其中,滑槽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位于炉圈本体1的上表面,滑槽为环形且与炉圈本体1同轴,滑块与支撑件12的下表面固接,支撑件12通过滑块与设有滑槽的炉圈本体1连接,使得支撑件12能够沿环形滑槽滑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锅具或烹饪习惯调节支撑件12的位置,更加人性化,能够增加使用人员使用炉圈的舒适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火盖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炉圈,火盖位于炉圈的环形中央。

其中,炉圈套设在火盖的外部,火盖为燃气灶的出火口并且位于炉圈的环形中央,以方便对锅具的底部加热。

其中,炉圈包括炉圈本体1以及滚珠2,炉圈本体1包括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数量为多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炉圈本体1上,滚珠2数量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第一凹槽11内,滚珠2的一部分伸出第一凹槽11。如此设置,使得使用人员无需使用锅铲翻动、搅动食材,即通过旋转挪动位于炉圈上被加热的锅具,使锅具的不同部位均能够被燃气灶灶头的集中火焰加热来实现锅具内食材的均匀受热,能够大大减少食材的营养流失,并且方便省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