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连续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318发布日期:2018-08-14 18:2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连续式烘干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可以分为水稻、小麦、玉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种植与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粮食收割速度,节省时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人们对粮食口感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成品大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单纯的依赖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满足粮食烘干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提高粮食烘干技术,采用烘干机来实现粮食烘干。而现有的烘干机是通过利用热量的传导、对流,从而使热量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不断被蒸发,最后达到烘干的效果。现有的烘干设备虽然也具有烘干的效果,但是却普遍存在物料烘干程度不一致,烘干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连续式烘干机,以解决了烘干效率低和烘干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型连续式烘干机,包括干燥塔、冷风机和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内设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部设有入料口和料位器,下部设有出料口,一侧设有排湿口,另一侧设有热风管和冷风管;所述冷风机通过冷风管与干燥塔连通;所述热风机通过热风管与干燥塔连通;所述干燥塔坐落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至少为组不锈钢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与第二输送带对应,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主动轮与调速电机连接。

所述热风管和冷风管是PP万向伸缩管或不锈钢管。

所述排湿口至少为3个。

所述料位器为阻旋式料位器。

所述热风机为铸型热风干燥机或高压型工业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进入干燥塔内的潮粮在塔内先经预热和次热风加热,排潮降水,然后经一段时间的缓苏,将潮粮粒内部的水分转移到其表皮,再经二次热风加热,排潮脱水。烘后粮食经冷风冷却,使其粮温接近环境气温,再通过排粮机构排出塔外,实现出塔就可包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粮食的质量,避免了粮食在外部环境下造成粉尘污染。其中通过设置在干燥塔内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使得粮食在由进料端进入第一输送带并传送到该第一输送带的末端时能直接滑落至其下方的第二输送带上,在第二输送带上传送至其末端时可直接滑落至下方的第一输送带上,如此传送直至传送到出料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层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从而使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烘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燥塔,2—第一输送带,3—第二输送带,4—入料口,5—排湿口,6—出料口,7—支架,8—冷风管,9—热风管,10—热风机,11—冷风机,12—料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干燥塔1、冷风机11和热风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1内设有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上部设有入料口4和料位器12,下部设有出料口6,一侧设有排湿口5,另一侧设有热风管9和冷风管8;所述冷风机11通过冷风管8与干燥塔1连通;所述热风机10通过热风管9与干燥塔1连通;所述干燥塔1坐落在支架7上。

所述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均至少为3组不锈钢输送带,第一输送带2的末端与第二输送带3对应,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主动轮与调速电机连接。

所述热风管9和冷风管8是PP万向伸缩管或不锈钢管。

所述排湿口5至少为3个。

所述料位器12为阻旋式料位器。

所述热风机10为铸型热风干燥机或高压型工业热风机。

净粮经提升机提升进入干燥塔,潮粮在塔内先经预热和次热风加热,排潮降水,然后经一段时间的缓苏,将潮粮粒内部的水分转移到其表皮,再经二次热风加热,排潮脱水。烘后粮食经冷风冷却,使其粮温接近环境气温,再通过排粮机构排出塔外,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开启热风机10将干燥塔1预热,待预热好之后从入料口4将粮食送入,开启输送带使粮食传送到第一输送带2的末端时能直接滑落至其下方的第二输送带3上,粮食在下滑的过程中,经热风机10加热,通过排湿口5排潮脱水,然后将输送带停止,粮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待粮食烘干后,关闭热风机10,开启冷风机11和输送带将粮食排出干燥塔1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