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6352发布日期:2018-08-28 21:4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产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家电市场,轴流风机应用较广,如空调、冰箱、电风扇、微波炉等系列产品,其风量及噪音是风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在提高风量的同时降低噪音一直是行业目标。对于应用有轴流风机的空调室外机,轴流风机的气动噪音仍是空调室外机的主要噪音来源之一,其主要组成为叶片旋转引起的旋转噪声。亟需对轴流风机的设计形式进行改进,以在保证空调室外机风量的同时降低其工作噪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的轴流风机工作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第一轴流风机以及第二轴流风机,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器、第一轴流风机以及第二轴流风机依次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叶片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相反,以形成对旋气流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转动轴线共线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的导风筒,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换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风筒一端面向所述换热器的内表面,另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设于所述导风筒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各自的叶片外缘与所述导风筒内壁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地,所述导风筒具有面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筒口和连通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筒口,所述第一筒口处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和/或所述第二筒口处设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筒口内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一筒口周缘的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筒口内的第二安装座以及若干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和第二筒口周缘的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筒口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二筒口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条的自由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筒口周缘的侧壁设有对应所述连接孔的螺孔。优选地,所述第二过风口周缘的侧壁还设有定位槽,所述螺孔贯穿所述定位槽的槽壁设置,所述定位槽具有与所述第二过风口朝向一致的插口,以供所述第二连接条的自由端插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条的自由端朝两侧延伸有滑凸,所述定位槽的两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滑凸滑动插入所述导向槽内。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位于所述导风筒和换热器之间,所述导风筒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优选地,所述风机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架体顶端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沿前后向延伸,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背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架体的前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面板,后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背板。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第一轴流风机以及第二轴流风机,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器、第一轴流风机以及第二轴流风机依次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叶片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相反,以形成对旋气流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风道内引入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并使第一轴流风机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流风机相反,如此,两个轴流风机共同导风,增大了风量,而且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叶片旋转形成对旋气流,各自于换热风道壁处产生的风场相互抵消,从而也有效降低了各自的气动噪音;即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大了空调室外机的风量,继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工作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导风筒、第一轴流风机以及第二轴流风机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风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壳体11顶板12底盘13面板131出风口14背板2换热器3第一轴流风机31第一安装架311第一安装座312第一连接条4第二轴流风机41第二安装架411第二安装座412第二连接条412a连接孔412b滑凸5导风筒51第一筒口511安装环缘52第二筒口521螺孔522定位槽522a导向槽6风机支架61第一架体611螺孔柱62第二架体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换热器2、第一轴流风机3以及第二轴流风机4,壳体1内具有换热风道,换热器2、第一轴流风机3以及第二轴流风机4依次设于换热风道内;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相对设置,第一轴流风机3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流风机4相反,以形成对旋气流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面板13和背板14、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11和底盘12,以及连接面板13和背板14的侧板(图未示),面板13上设有出风口131,背板14上面向出风口131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图未示),进风口和出风口131之间形成换热风道,换热器2于换热通道内靠近进风口处设置,而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于换热通道内靠近出风口131设置。可以理解,第一轴流风机3叶片的弯曲方向与第二轴流风机4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具体地,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第一轴流风机3的叶片沿顺时针旋转,第二轴流风机4的叶片沿逆时针旋转,共同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至换热器2处换热、再从出风口131吹出,由于第一轴流风机3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流风机4相反,形成对旋气流,其各自于换热风道壁处产生的风场相互抵消,从而在提高风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气动噪音;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机3的叶片也可沿逆时针旋转,而第二轴流风机4的叶片沿顺时针旋转,本设计不限于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风道内引入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并使第一轴流风机3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流风机4相反,如此,两个轴流风机共同导风,增大了风量,而且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叶片旋转形成对旋气流,各自于换热风道壁处产生的风场相互抵消,从而也有效降低了各自的气动噪音;即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大了空调室外机的风量,继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工作噪音。进一步地,参照图3,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转动轴线共线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能使两者的导风方向更为统一,从而更好地提高风量,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抵消两者的风叶于风道壁处产生的风场,从而降低工作噪音。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外机出风角度的特殊要求,第二轴流风机4也可与第一轴流风机3的转动轴线呈预设夹角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可以理解,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间隔太小,一方面容易产生乱流,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结构上的干涉。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于换热风道内的导风筒5,导风筒5一端面向换热器2的内表面,另一端连通出风口131,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设于导风筒5内。可以理解,对经过换热器2后的空气进行导风,更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风量。本实施例中,导风筒5呈圆筒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导风筒5也可呈方筒状,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各自的叶片外缘与导风筒5内壁的间隔相等。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更好地保证两者的风叶于导风筒5内壁处产生的风场相互抵消,更好地降低空调室外机的工作噪音。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7,导风筒5具有面向换热器2的第一筒口51和连通出风口131的第二筒口52,第一筒口51处设有第一安装架31,第一轴流风机3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安装架31上;和/或第二筒口52处设有第二安装架41,第二轴流风机4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安装架41上。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导风筒5导风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可拆,方便用户单独更换或维修第一轴流风机3、第二轴流风机4。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架31包括设于第一筒口51内的第一安装座311以及若干连接第一安装座311和第一筒口51周缘的第一连接条312,第二安装架41包括设于第二筒口52内的第二安装座411以及若干连接第二安装座411和第二筒口52周缘的第二连接条412;第一轴流风机3的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座311的内侧,第二轴流风机4的电机安装于第二安装座411的内侧。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第一安装架31和第二安装架41稳固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地占用导风筒5的导风面积,从而降低对空调室外机风量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条312和第二连接条412均各自设有四条,任意两相邻的第一连接条312夹角为90°,任意两相邻的第二连接条412的夹角为90°,且各第二连接条412呈镂空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条312和第二连接条412也可具体设置为其他数量,本设计不限于此。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机3的电机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电机均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座上,以降低安装设计成本,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机3的电机和第二轴流风机4的电机还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座上,本设计不限于此。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均为外转子风机,以方便其与对应安装座的固定,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也可为其他形式的轴流风机,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条312与第一筒口51周缘一体成型设置,和/或第二连接条412与第二筒口52周缘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用户通过拆下第二连接条412,而完全打开导风筒5的第二筒口52,以装入第一轴流风机3,而使第一连接条312与第一筒口51周缘一体成型设置,无疑有利于增强第一安装架31和导风筒5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拆装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4,第一连接条312与第一筒口51周缘可拆卸连接且第二连接条412与第二筒口52周缘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条412的自由端设有连接孔412a,第二筒口52周缘的侧壁设有对应连接孔412a的螺孔521。可以理解,螺钉锁附是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固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条412的自由端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筒口52周缘。进一步地,第二过风口周缘的侧壁还设有定位槽522,螺孔521贯穿定位槽522的槽壁设置,定位槽522具有与第二过风口朝向一致的插口,以供第二连接条412的自由端插入。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实现第二连接条412与导风筒5的预定位,提高用户装配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条412的自由端朝两侧延伸有滑凸412b,定位槽522的两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522a,滑凸412b滑动插入导向槽522a内;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保证第二连接条412插入定位槽522过程中滑动的可靠性,使第二连接条412与导风筒5的连接更为紧密。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风机支架6,风机支架6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架体61,第一架体61位于导风筒5和换热器2之间,导风筒5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架体61上。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对空调室外机壳体1内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布局,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61上朝前凸设有若干螺孔柱611,导风筒5的第一筒口51外侧设有安装环缘511,安装环缘511上设有对应螺孔柱611的螺孔;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导风筒5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架体61上,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风机支架6还包括设于第一架体61顶端的第二架体62,第二架体62沿前后向延伸,第二架体62的前端可拆卸固定于面板13,后端可拆卸固定于背板14。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效保证风机支架6于壳体1内安装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设计成本,第二架体62均采用螺钉锁附的方式固定于面板13和背板14,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架体62还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于面板13和背板14,本设计不限于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