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170发布日期:2018-11-09 20:2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天花吊顶安装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小型家用空调器的室内机一般安装于房间墙壁侧面,对房间装修的整体美感或多或少有破坏,为了追求美观,很多家庭会选择安装隐藏式的风管机,而相关技术中风管机,通常安装在2.5米以上,一般是采用前送风下回风的形式。由于其安装高度较高,向下送出的风量和风速衰减严重,致使其送出的热风很难吹至地面,舒适度差,同时隐藏式也不便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送风距离大,安装高度高,送风的灵活性高,用户的舒适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壳体内;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底壁上且适于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配合以导引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二导风板,并且使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的外底壁上且适于与第一导风板配合以导引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从而能够增大空调器的送风距离,进而增大空调器的安装高度。可有效地提高空调器送风的灵活性,实现用户对空调器的不同送风距离的需求,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外底壁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的避让槽,当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向下转动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避让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与所述蜗壳的蜗舌相连的导风段,所述导风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壳体的顶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底端放置在接水盘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在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两个,每个所述换热器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蜗壳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蜗壳之间设有另一个所述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微孔,至少一部分所述微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导风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微孔,至少一部分所述微孔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形成为平板形、弧形或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与壳体的底壁平齐;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与壳体的底壁平齐;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伸入避让槽内。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进风口11;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出风口12;容纳槽13;

避让槽14;风机2;风轮21;蜗壳22;蜗舌221;导风段23;换热器3;

第一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5;密封件6;接水盘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明装于房间顶部的空调器100,半隐藏状态,既美观又方便维修,同时在安装高度增加的情况下保证热舒适性。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已知空调器100适于安装到室内的墙壁上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风机2、换热器3、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

具体而言,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1,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出风口12。风机2设在壳体1内,风机2包括风轮21和蜗壳22,风轮21可转动地设在蜗壳22内。换热器3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壳体1内。由此可知,风机2工作时,在风轮21的转动作用下,室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以与换热器3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流入蜗壳22内,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出空调器100。由此可实现空调器100的正常换热功能。(图1-图3中的单向箭头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出风口12设在壳体1的底壁上,从而对于空调器100而言,主要应用的风机2为离心风机2,由此能够保证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

第一导风板4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12处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由此可知,当空调器100工作时,可控制第一导风板4相对出风口12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2,在空调器100出风时,第一导风板4对从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4相对出风口12的转动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由此来满足用户的不同换热需求。当空调器100停止工作时,可控制第一导风板4相对出风口12转动至关闭出风口12。

第二导风板5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的外底壁上且适于与第一导风板4配合以导引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从而可知,当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导风板4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2,第二导风板5相对壳体1的外底壁转动以与第一导风板4配合以导引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由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位于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由此可以实现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导引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

已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中,出风口12位于壳体1的底壁,即空调器100主要是向下出风的,从而第二导风板5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从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朝向第二导风板5所在的一侧的水平方向流动,增大向下流动的气流的流量和流动速度,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在用户将空调器100(大多壳体1的厚度为150mm)安装到相对地面的距离更高的墙壁上时(例如将空调器100安装到相对地面的高度为2.8m),仍然可以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由此可以增大空调器100的安装高度,从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占用房间的有用空间(用户想要利用的空间)。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制热时希望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可以达到最大,例如风可以吹到室内的地面或者用户的脚踝,由此可以达到暖足的效果,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导风板5和第一导风板4配合至在相互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锐角夹角且夹角的尖端朝下时,使得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配合形成了渐缩的气流出口,从而能够增大气流的流动速度,即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速度,由此能够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提高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同时,当壳体1的靠近第二导风板5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1时,第二导风板5的设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调器100的回流现象(即从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通过进风口11流回空调器100内部),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根据实际的换热需求来控制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第一导风板4相对出风口12转动至设定角度,或者控制第一导风板4始终处于转动状态,还可以控制第二导风板5相对壳体1的底壁转动至设定角度,或者控制第二导风板5始终处于转动状态,也可以控制第二导风板5位于初始位置不转动,(此时第二导风板5不工作,只有第一导风板4具有导风的作用)等,由此来控制空调器100向下方送风的距离,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送风的灵活性,实现用户对空调器100的不同送风距离的需求,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例如,如图2所示,当用户需要空调器100制冷时,可控制第一导风板4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2,同时控制第二导风板5位于初始位置。由此实现第一导风板4单独的导风作用。

再例如,如图3所示,当用户需要空调器100制热时,可控制第一导风板4转动至设定角度,同时控制第二导风板5转动至设定角度。由此实现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配合以向下送热风。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风板4转动至设定角度,第二导风板5始终处于转动状态,或者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同时处于转动状态时,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配合可限定出风口12的送风角度,实现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摆风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第二导风板5,并且使第二导风板5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的外底壁上且适于与第一导风板4配合以导引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从而能够增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进而增大空调器100的安装高度。可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送风的灵活性,实现用户对空调器100的不同送风距离的需求,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朝向壳体1的内部凹陷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用于容纳第二导风板5。从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空调器100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5转动至位于容纳槽13内时第二导风板5的底壁与壳体1的外底壁平齐。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外观美观性,保证第二导风板5位于容纳槽13内时不会影响第一导风板4的导风作用,即不会影响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和速度,由此可以保证空调器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朝向壳体1的内部凹陷的避让槽14,当第二导风板5的一端向下转动时,第二导风板5的另一端伸入避让槽14内。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导风板5与壳体1的外底壁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空调器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空调器100的自身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避让槽14靠近出风口12设置。由此可知,第二导风板5靠近出风口12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二导风板5与第一导风板4配合导风的效果,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包括与蜗壳22的蜗舌221相连的导风段23,导风段23朝向远离第一导风板4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从而使导风段23具有较好的导风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还包括密封件6,密封件6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换热器3和壳体1的顶壁上。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大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器100内的空气与换热器3换热的气流量,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与换热器3换热后的空气通过换热器3的顶端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的空隙流回至进风口11一侧,使换热后的空气更多地沿着出风口12排出,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3的底端放置在接水盘7内。由此可知,换热器3上凝结的水珠大多可滴落至接水盘7内,进而可有效地防止换热器3上的水珠与空调器100内的其他部件接触而影响空调器100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风口11包括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第一进风口111设在壳体1的靠近第二导风板5的侧壁上,第二进风口112设在壳体1的底壁上且位于出风口12的远离第二导风板5的一侧。从而有利于提高风管机100的换热效果,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换热器3为两个,每个换热器3竖直放置,第一进风口111和蜗壳22之间设有一个换热器3,第二进风口112和蜗壳22之间设有另一个换热器3。从而可以保证通过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进入到空调器100内的空气可分别先与换热器3换热后流向出风口12,进而增强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3不限于两个,换热器3还可以形成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换热器3为一个时,换热器3可形成为U形,换热器3围绕蜗壳22设置,从而仍然可以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当换热器3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时,不但可以保证每个进风口11与蜗壳2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换热器3,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增强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进风口11处设有格栅(图未示出)。从而可以防止室内空气中大颗粒的灰尘等进入到空调器100内部,提高空调器100的可靠性,减小空调器100的清洁的频率,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4上设有多个微孔(图未示出),至少一部分微孔在第一导风板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导风板4。从而可知,当用户需要空调器100换热时,即使第一导风板4关闭出风口12,空调器100仍可通过微孔出风,进而实现空调器100的无风感换热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5上设有多个微孔(图未示出),至少一部分微孔在第二导风板5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导风板5。从而当第二导风板5位于第二位置时,部分气流可通过第二导风板5上的微孔排出,由此可实现空调器100的部分无风感的换热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形成为平板形、弧形或波浪形。从而使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导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形状,只要保证第一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5的导风效果,保证空调器100的可靠性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