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510发布日期:2019-03-27 09:5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此种炉型都没有下覆式炉盖,用于汽车稳定杆或其他工件摆放在动静梁上被送入炉内进行退火加热的专用热处理设备,没有预热段;是直接对工件进行加热,这样温度很高的烟气就直接从烟管排出炉外,能源白白的浪费掉了,其次,因烟气出炉温度较高,导致环境温度非常高;致使车间环境恶劣,对操作工人身体非常不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预热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高温度烟气从烟管排出浪费能源,并且烟气排出炉体导致环境温度提升影响不仅操作工人工作环境并且对长期工作对身体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预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高温度烟气从烟管排出浪费能源,并且烟气排出炉体导致环境温度提升影响不仅操作工人工作环境并且对长期工作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气预热装置,包括炉体、加热区燃烧器、工件、排烟管、加热区、预热区和下覆炉盖,所述炉体中部顶端右侧通孔与加热区燃烧器进行插接,所述炉体内部底端面中右侧安装有工件,所述炉体顶端面右上侧与排烟管进行插接,所述炉体内部中部顶端设置有加热区,所述炉体内部右端设置有预热区,所述炉体内部左端设置有下覆炉盖。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并且炉体内侧左端为保温区。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燃烧器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加热区燃烧器形状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燃烧器燃烧的多余热量通过下覆炉盖的导向完成对刚进炉冷工件进行有效的预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烟气预热装置,烟气预热装置主体呈长方体结构,炉体内分为预热区加热区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之间的中间段有一下覆炉盖,每个工作室具有独立的加热区间,在炉体加热区的烟气通过下覆炉盖的压低和导向,把烟气的热量传递给预热区的冷工件,对刚进炉的工件进行加热,烟气把热量传递给冷工件后,由预热区顶部的排烟管排出炉外,利用炉内加热区的热量对刚进炉的冷工件进行预加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用户现场实际核算,该新型设备较老式型炉节能约35%,解决了高温度烟气从排烟管排出浪费能源,并且烟气排出炉体导致环境温度提升影响不仅操作工人工作环境并且对长期工作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A剖面图;

图中:炉体-1、加热区燃烧器-2、工件-3、排烟管-4、加热区-5、预热区-6、下覆炉盖-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烟气预热装置,包括炉体1、加热区燃烧器2、工件3、排烟管4、加热区5、预热区6和下覆炉盖7,炉体1中部顶端右侧通孔与加热区燃烧器2进行插接,炉体1内部底端面中右侧安装有工件3,炉体1顶端面右上侧与排烟管4进行插接,炉体1内部中部顶端设置有加热区5,炉体 1内部右端设置有预热区6,炉体1内部左端设置有下覆炉盖7。

其中,所述炉体1主体呈长方体结构,并且炉体1内侧左端为保温区,利于烟气对炉体1结构继续加热。

其中,所述加热区燃烧器2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加热区燃烧器2形状尺寸相同,利于加工生产。

其中,所述加热区燃烧器2燃烧的多余热量通过下覆炉盖7的导向完成对刚进炉冷工件进行有效的预热,利于节约能源。

工作原理:加热区燃烧器2燃烧在加热区5里燃烧,燃烧后的烟气通过下覆炉盖7的下压和导向,烟气从炉底正对预热区6内的工件3进行运动,同时对工件3进行预热,烟气把热量传递给工件3后,通过排烟管4排出炉外,被预热的工件3通过动静梁的作用将工件3传送到加热区5进行加热,而后的新的冷工件再进入预热区6,加热区5的烟气再进一步对预热区6进行预热,周而复始的运转下去,烟气预热装置主体呈长方体结构,炉体1内分为预热区6加热区5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之间的中间段有一下覆炉盖7,每个工作室具有独立的加热区5间,在炉体1加热区5的烟气通过下覆炉盖7的压低和导向,把烟气的热量传递给预热区6的冷工件,对刚进炉的工件3进行加热,烟气把热量传递给冷工件后,由预热区6顶部的排烟管4排出炉外,利用炉内加热区5的热量对刚进炉的冷工件进行预加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用户现场实际核算,该新型设备较老式型炉节能约35%,解决了高温度烟气从排烟管4排出浪费能源,并且烟气排出炉体1导致环境温度提升影响不仅操作工人工作环境并且对长期工作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