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202发布日期:2019-04-16 23:0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面板、线圈盘、电路板以及电源线,其中,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线圈盘和电路板位于底壳的内腔中,线圈盘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于电源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尤其在当不使用电磁炉时,电源线会显得零乱,且占空间。基于此,现有技术通过在底壳的外底面上设置绕线槽,当不使用电磁炉时,可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中,以对电源线进行收纳。

然而,现有技术的电磁炉的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后,电源线容易从绕线槽中掉出,导致收纳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中,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中掉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电源线,所述底壳的外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电源线的绕线槽,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源线固定在所述绕线槽内的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上设置用于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内的限位结构,在对电源线进行收纳时,将电源线沿着绕线槽绕设,由于限位结构的存在,使得电源线被限位结构固定在绕线槽中,从而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中掉出,提高了电源线的收纳效果,节省了收纳空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槽中的至少一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用于将所述电源线卡紧在所述绕线槽内。

当限位筋为一个时,限位筋与绕线槽的槽壁共同作用,将电源线卡紧在绕线槽中。当限位筋为多个时,电源线可沿绕线槽绕设多圈,此时相邻的限位筋共同作用或者限位筋与绕线槽的槽壁共同作用实现对电源线的卡设,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中掉出。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设置在所述绕线槽的槽底。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包括沿所述绕线槽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段;

或者,所述限位筋为沿所述绕线槽周向设置的环形限位筋。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上具有朝向所述电源线凸出的限位凸起。

通过在限位筋上设置限位凸起,不仅增强了限位筋的强度,使限位筋不会轻易断裂,同时使得对电源线的卡设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的至少一侧面为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为所述限位筋的面向所述电源线的面,所述限位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凸起。

将限位凸起设置在限位筋的侧面上,以在左右方向上对电源线进行卡紧。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限位筋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限位筋的顶端。

这样可增大对电源线的卡设范围,进一步提高对电源线的卡设效果以及限位筋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的两侧面均为所述限位面,两个所述限位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凸起。

这样使得绕设在限位筋两侧的电源线均可以得到有效限位。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的两侧面的所述限位凸起两两相对设置;

或者,所述限位筋的两侧面的限位凸起相互错开设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筋段时,所述限位筋段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限位凸起,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所述限位筋段的一端设置,其中另一个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所述限位筋段的另一端设置。

这样设置在实现对电源线卡设的同时,使得限位筋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限位筋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通过将限位凸起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在实现对电源线良好卡设的同时,可避免电源线被限位凸起割破或者划破的情况发生,对电源线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筋的顶端,以使所述限位筋的顶端的在沿所述绕线槽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筋的底端的在沿所述绕线槽的径向上的尺寸。

这样设置使得限位筋顶部的宽度大一些,以在上下方向上对电源线进行卡紧,使电源线不会从绕线槽中脱出,比如,限位筋为一个时,这样设置使得限位筋与绕线槽的槽壁之间形成的用于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的开口尺寸大于容纳空间的内部尺寸,从而使得电源线不会从该容纳空间的开口滑出,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限位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筋的另一端。

这样设置可提高对电源线的卡设范围,使得卡设效果更好,且进一步增强了限位筋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的顶端两侧均具有所述限位凸起。

这样可对绕设在限位筋两侧的电源线均进行卡紧,提高了电源线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通过将限位凸起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在实现对电源线良好卡设的同时,可避免电源线被限位凸起割破或者划破的情况发生,对电源线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底端与所述限位筋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这样可提高限位凸起与限位筋整体结构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而且平滑过渡可对电源线进行保护,避免电源线被划破。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筋的侧面形成圆角;

所述圆角的半径小于所述电源线的半径。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筋一体成型。

这样在制作限位筋时,直接在限位筋上一体成型限位凸起,制作更加方便,且结构强度更好。

可选的,所述限位筋设置在所述绕线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

所述限位筋包括沿所述绕线槽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段;或者,所述限位筋为沿所述绕线槽周向设置的环形限位筋。

通过限位筋与绕线槽的另一侧槽壁的共同作用,或者通过绕线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限位筋的共同作用将电源线卡紧在绕线槽中,从而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中脱出。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可弯折的折片,所述折片在折弯后可压设在所述电源线上,以将所述电源线固定在所述绕线槽内。

在需要对电源线进行收纳时,先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中,然后使折片朝向电源线的顶部方向弯折,从而通过弯折后的折片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中,使电源线不会从绕线槽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2—面板;

11—绕线槽;

10—出线口;

110—限位结构;

111—限位筋;

112—限位凸起;

113—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包括:底壳1、面板2、线圈盘、电路板以及电源线(图中未示出),其中,面板2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2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线圈盘和电路板位于底壳1与面板2围成的内腔中,线圈盘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实现时,可以是,底壳1开设有可供电源线穿过的线孔,电源线的一端位于底壳1内,以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从线孔穿出,伸出至底壳1外,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地,电源线的从线孔穿出的一端可具有插头,使用时,将该插头插接到外部的电源插座上,即可使电磁炉得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整个电源线位于底壳1外,在该种情况下,底壳1上具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接口,电源线的一端具有可插接在该电接口上的插头,以实现电源线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也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插头。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底壳1的侧面上设置旋钮,通过转动该旋钮可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时间调节或者功率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或者,在底壳1的侧壁或者面板2上设置操作按键,操作按键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按键。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或者壶体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内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或者壶体,从而在锅体或壶体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体或壶体进行加热。

由于电源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尤其当不使用电磁炉时,电源线会显得很凌乱,且占空间,因此,为了防止电源线散落或者散乱,在底壳1的外底面上开设有用于收纳电源线的绕线槽11。在需要收纳电源线时,将电源线沿着绕线槽11绕设,从而将电源线收纳在绕线槽11中。

为了使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11后不易从绕线槽11中掉出,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11内的限位结构110。也就是说,在需要收纳电源线时,先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11内,由于底壳1上限位结构110的存在,通过限位结构110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11中,从而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11中脱出,提高了收纳效果,节省了收纳空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1具体为环形绕线槽。具体实现时,绕线槽11上具有出线口10,出线口10具体可设置在靠近底壳1后侧的位置,以使电源线的端部可从该出线口10伸出。其中,可使出线口10的口径略小于电源线的线径,以将电源线卡在该出线口10中,提高电源线的稳定性,使得电源线的收纳更加整齐。当然,出线口10的口径也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电源线的线径。需要说明的是,绕线槽11也可以不是环形槽,比如S形,只要能够对电源线进行收纳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1上设置用于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11内的限位结构110,在对电源线进行收纳时,将电源线沿着绕线槽11绕设,由于限位结构110的存在,使得电源线被限位结构110固定在绕线槽11中,从而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11中掉出,提高了电源线的收纳效果,节省了收纳空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10具体包括设置在绕线槽11中的至少一个限位筋111,限位筋111用于将电源线卡紧在绕线槽1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筋111具体设置在绕线槽11的槽底。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筋111包括:沿绕线槽1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段。可以理解的是,当绕线槽11中的限位筋111为一个时,该限位筋111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段间隔设置共同围成一个限位筋111。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1内的限位筋111具体为一个,且该限位筋111由5个限位筋段围成。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限位筋111中的限位筋段的具体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只要能够将电源线卡紧在绕线槽11中即可。当限位筋111位于绕线槽11的槽底时,参照图1所示,限位筋111具体可位于绕线槽11的两侧槽壁之间,该限位筋111将绕线槽1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容纳槽,比如,电源线可在绕线槽11中绕设两圈,限位筋111与对应的绕线槽11的槽壁共同作用,将电源线卡设在两者之间,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11中脱出。每个容纳槽中可以绕设一圈电源线,也可以绕设多圈电源线,此外,每个容纳槽中可以绕设一层电源线,也可以绕设多层电源线。

需要说明的是,当限位筋111位于绕线槽11的槽底时,限位筋111也可以贴近绕线槽11的其中一侧槽壁,这样限位筋111可与绕线槽11的另一侧槽壁共同作用对电源线进行卡紧。

当绕线槽11中的限位筋111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至少两个限位筋111均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比如,至少两个限位筋111同心设置,且每个限位筋111均由至少两个限位筋段组成,至少两个限位筋111可将绕线槽11分隔为至少三个容纳槽。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当限位筋111设置在绕线槽11的槽底时,限位筋111也可以为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限位筋。

当限位筋111为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限位筋时,且限位筋111为至少两个时,此时,为了方便绕线,可以在每个环形限位筋111上开设跳线缺口,以使电源线从跳线缺口跳绕至相邻的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筋111也可以设置在绕线槽11的槽壁上。当限位筋111设置在绕线槽11的槽壁上时,限位筋111可以是沿绕线槽11的槽壁周向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段,也可以是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限位筋。比如,可以在绕线槽11的其中一个槽壁上设置限位筋111,这样限位筋111会与另一个槽壁共同作用,实现对电源线的固定;也可以在绕线槽11的两个槽壁上均设置限位筋111,使两个限位筋111共同作用,将电源线卡紧在绕线槽11中。

其中,限位筋111上具有朝向电源线凸出的限位凸起112。通过在限位筋111上设置限位凸起112,不仅增强了限位筋111的强度,使限位筋111不会轻易断裂,同时使得对电源线的卡设效果更好。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筋111的至少一侧面为限位面113,限位面113为限位筋111的面向电源线的面,限位面1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1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凸起112位于限位筋111的侧面,将限位凸起112设置在限位筋111的侧面上,以在电源线的左右方向上对电源线进行卡紧。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限位筋111的两侧面均为限位面113,两个限位面11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12,以图2或图3为例进行说明,限位筋111为一个,该限位筋111由多个限位筋段组成,限位筋111的限位面113即为面向绕线槽11的槽壁的那面。通过在限位筋111的两侧面上均设置限位凸起112,使得绕设在该限位筋111两侧的电源线均能够得到较好的限位。此处可以理解的是,限位筋111的每个限位筋段的两侧面上均可以设置限位凸起112,当然,也可以是,其中部分限位筋段的两侧面上设有限位凸起112,而其他限位筋段的两侧面没有限位凸起112,这样对于整个电源线而言,同样可实现对整个电源线的卡紧。

其中,限位筋111的两侧面的限位凸起112可以两两相对设置,也可以相互错开设置。即,限位筋111的其中一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12与其中另一个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12两两相对或者错开。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筋111的每个限位筋段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凸起112。其中一个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12位于该侧面的端部,其中另一个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12位于该侧面的另一端部,两个限位凸起112分别位于限位筋111的两端。这样设置在实现对电源线卡设的同时,使得限位筋111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限位筋111结构的稳定性。当然,每个限位筋段的两侧面上的限位凸起112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于同一个限位筋段,两侧面上的限位筋111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较为优选的,限位凸起112可由限位筋111的底端延伸至限位筋111的顶端,这样可增大电源线的卡设范围,进一步提高对电源线的卡设效果以及限位筋111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限位凸起112也可以不连通限位筋111的底端和顶端,也就是说,限位凸起112的高度小于限位筋111的高度,同样可实现对电源线的卡设。

为了防止限位凸起112将电源线的绝缘皮划破,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将限位凸起112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源线的良好卡设,而且可避免电源线被限位凸起112割破或者划破的情况发生,对电源线进行了有效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可以由塑胶材料制成,限位筋111、限位凸起112和底壳1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110除了是上面所描述的结构之外,还可以是,限位结构110包括:设置在底壳1上的可弯折的折片,折片在弯折后可压设在电源线上,以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11内,比如,将电源线压紧在绕线槽11内,或者,不压紧电源线,只要使得电源线不会从绕线槽11中脱出即可。

具体地,可以将折片设置在绕线槽11的侧边,或者,该折片也可以设置在底壳1外底面的绕线槽11之外的区域。具体使用时,先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11中,当电源线绕设好之后,将折片朝向电源线顶部的方向折弯,从而通过折弯后的折片将电源线固定在绕线槽11内,比如,直接将电源线压紧在绕线槽11内,使电源线不易从绕线槽11中脱出。具体实现时,该折片比如可以为铝片或者铜片,或者为其他能够进行多次弯折而不易断裂的材质。可以理解的是,折片弯折后不会影响底壳1的平稳放置。

其中,可以在折片上设置缺口,以使该折片可从该缺口处弯折,这样使得折片的弯折更加方便。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图8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5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电磁炉。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凸起112的设置位置不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2位于限位筋111的顶端,以使限位筋111的顶端的在沿绕线槽11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限位筋111的底端的在沿绕线槽11的径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限位凸起112位于限位筋111的顶端且朝向电源线凸出。

这样设置使得限位筋111顶部的宽度大一些,比如,当限位筋111为一个时,该限位筋111的侧面与绕线槽11的槽壁之间形成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底部(以电磁炉正放状态进行说明)开口,开口的尺寸大于容纳空间的内腔尺寸,即,本实施例是在上下方向上对电源线进行卡紧,使电源线不会轻易从绕线槽11中脱出。此处的卡紧可以理解为:限位凸起112将电源线压紧在绕线槽11中,或者,限位凸起112不压紧电源线,只要使得电源线不会从容纳空间中脱出即可。再比如,当限位筋111为两个时,两个限位筋111同心设置,两个限位筋111之间或者绕线槽11的槽壁与相邻的限位筋111之间形成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由于限位筋111顶端限位凸起112的存在,使得容纳空间的开口尺寸小于容纳空间的内腔尺寸,从而使得电源线不会从容纳空间脱出。

其中,限位凸起112可以位于限位筋111的顶端一侧,也可以是限位筋111的顶端两侧均具有限位凸起11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筋111的顶端两侧均具有限位凸起112,参照图7,两个限位凸起112的外端之间的距离B大于限位筋111底部的宽度A,这样可对绕设在限位筋111两侧的电源线均进行卡紧,提高了电源线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2由限位筋1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筋111的另一端,这样设置可提高对电源线的卡设范围,使得卡设效果更好,且进一步增强了限位筋111的强度。参照图8和图9所示,具体地,当限位筋111包括至少两个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的限位筋段时,每个限位筋段的顶端均具有限位凸起112,上述的限位凸起112由限位筋1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筋111的另一端指的是,限位凸起112连通限位筋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当然,限位凸起112也可以不连通限位筋段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限位筋111为沿绕线槽11的周向设置环形限位筋时,限位凸起112可以形成为环形,也可以是断续型。

具体实现时,可使限位凸起11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起112的侧面为弧形,这样在实现对电源线良好卡设的同时,可避免电源线被限位凸起112割破或者划破的情况发生,对电源线进行了有效保护。

参照图6至图8所示,限位凸起112的底端与限位筋111的连接处平滑过渡。这样可提高限位凸起112与限位筋111整体结构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而且平滑过渡可对电源线进行保护,避免电源线被划破。

具体地,限位凸起112与限位筋111的侧面形成圆角。其中,可使圆角的半径小于电源线的半径,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对电源线的卡设效果,且对电源线进行了有效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2具体与限位筋111一体成型,即,在制作限位筋111时,直接在限位筋111上一体成型限位凸起112,制作更加方便,且结构强度更好。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