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6592发布日期:2021-01-15 11: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换热管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会破坏臭氧层的r22、r134a等冷媒终将被淘汰,新一代冷媒如r1233zd(e)正逐步应用于商用冷水机组当中,但新一代制冷剂单价较高。且由于冷媒物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适用于r134a冷媒的高效换热管型应用于使用r1233zd(e)的机组当中换热效率会有一定的衰减。因此,为节省机组成本及提高换热效率,需此针对新一代制冷剂r1233zd(e)开发一种高效冷凝换热管。

常规冷凝管为管内外双侧强化结构,管外侧加工有翅片,气态制冷剂在翅片表面放出热量冷凝为液体,液膜覆盖在翅片上若不能及时排走将增加翅片传热热阻降低换热效率。同时,液体会沿管外壁从上之下周向流动聚集成液滴滴落,因此冷凝管越靠近底端液膜更厚,直至完全淹没外翅片,既增加传热热阻又浪费淹没部分换热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存在的容易在管体的底端凝结液膜过厚影响换热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的外侧上的多个换热结构,换热管还包括挡液板,挡液板设置在管体的外侧上的中部位置处隔开管体的上部的换热结构和管体的下部的换热结构,挡液板用于将管体的上部形成的液态冷媒引导至脱离管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沿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或者沿与管体的轴向方向呈角度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位于管体的轴心线所在水平面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对称分布在管体的左右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的顶面沿远离管体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的截面为梯形、v形或者弧面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液板还对称分布在管体的上下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结构在管体上间隔分布,在管体的周向方向上,相邻两个换热结构之间形成轴向流道,在管体的轴向方向上,相邻两个换热结构之间形成周向流道,轴向流道与周向流道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向流道为多个,周向流道也为多个,多个轴向流道和多个周向流道相互交错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结构在管体上呈阵列分布,轴向流道和周向流道呈网状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结构在管体上呈矩形阵列分布,轴向流道和周向流道呈十字网格状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结构包括齿底和设置在齿底上的翅片,齿底与管体的外表面固定相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片包括主翅和形成在主翅侧面的翅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台分布在主翅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翅和/或翅台的端部形成尖锐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还包括形成在管体的内表面上的内螺纹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换热管,换热管为上述的换热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设置挡液板,让挡液板隔开管体的上部的换热结构和管体的下部的换热结构,当管体的上部的换热结构产生冷凝冷媒顺着管体朝下流动时,挡液板则将管体的上部形成的液态冷媒引导至脱离管体,避免液态冷媒在管体的下部聚集,进而避免了管体的下部由于液膜过厚而影响换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的a-a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存在的容易在管体的底端凝结液膜影响换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用以增加换热管的排液能力。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换热管包括管体10和设置在管体10的外侧上的多个换热结构20,换热管还包括挡液板30,挡液板30设置在管体10的外侧上的中部位置处隔开管体10的上部的换热结构20和管体10的下部的换热结构20,挡液板30用于将管体10的上部形成的液态冷媒引导至脱离管体10。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管体10设置挡液板30,让挡液板30隔开管体10的上部的换热结构20和管体10的下部的换热结构20,当管体10的上部的换热结构20产生冷凝冷媒顺着管体10朝下流动时,挡液板30则将管体10的上部形成的液态冷媒引导至脱离管体10,避免液态冷媒在管体10的下部聚集,进而避免了管体10的下部由于液膜过厚而影响换热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挡液板30高度不小于换热结构20的高度,此时冷凝液体从挡液板30侧面脱离换热管外壁面时不会滴淋到下部分的换热结构20上,以取得较好的挡液引流效果。

可选的,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挡液板30沿管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可以更为均匀地排出冷媒液体。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沿与管体10的轴向方向呈角度的方向延伸设置,这样的实施方式会让冷媒在管体1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聚集,该设置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挡液板30位于管体10的轴心线所在水平面上。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挡液板30位于管体10的轴心线所在水平面靠下的位置,或者位于管体10的轴心线所在水平面靠上的位置,这两种实施方式也同样可以起到避免冷媒在管体10的底部聚集的。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挡液板30对称分布在管体10的左右两侧。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挡液板30还对称分布在管体10的上下两侧,这样在管体10上均匀设置四个挡液板30的冷凝管结构,装配换热管之后,两个挡液板30为水平中心线对称结构,另外两个挡液板30为竖直中心线对称结构,可以适当减少换热管装配过程中定位难度。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挡液板30的顶面沿远离管体10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从而有助于引导冷媒从挡液板30上滴落。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挡液板30的截面为梯形。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挡液板30还可以为v形或者弧面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的挡液板30也作为换热结构参与换热使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换热结构20在管体10上间隔分布,在管体10的周向方向上,相邻两个换热结构20之间形成轴向流道a,在管体10的轴向方向上,相邻两个换热结构20之间形成周向流道b,轴向流道a与周向流道b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并没有过多的提高翅片的间距,而是以多个换热结构20替代了以往的连续性翅片,让换热结构20之间形成相连通的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使得凝结液快速沿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纵横交错流动,避免凝结液积累到局部区域导致液膜增厚,有效降低液膜厚度,提高冷凝传热效率,提高冷媒在管体10表面的流通性,从而提高了换热管的排液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纵横交错的结构,可以让交错的流道对流体产生毛细力作用,加速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周向流通,减薄流道内液膜厚度。

可选的,轴向流道a为多个,周向流道b也为多个,多个轴向流道a和多个周向流道b相互交错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换热结构20在管体10上呈矩形阵列分布,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呈十字网格状分布。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换热结构20在管体10上也可以呈其他形状的阵列分布,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也可以呈其他形状的网状分布,例如多个换热结构20呈圆形阵列分布,轴向流道a和周向流道b呈环网状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图2和图3所示,换热结构20包括齿底21和设置在齿底21上的翅片,齿底21与管体10的外表面固定相连。可选的,翅片包括主翅22和形成在主翅22侧面的翅台23。通过主翅22和翅台23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薄翅片液膜厚度,另一方还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可选的,翅台23分布在主翅22的两侧。更为优选的,主翅22和/或翅台23的端部形成尖锐部。尖锐部能够有效刺破液膜,加速翅片上液体上下流通,减薄翅片液膜厚度增强冷凝换热效率。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结构20沿轴向方向每英寸设有20~100个,沿周向方向每英寸设有20~250个。换热结构20高度为0.2~3mm。换热结构20的底部与管体10相连为一体,且与管体10夹角为直角。翅台23距离管体10的外壁面高度为0.1~3mm。

更为优选的,换热管还包括形成在管体10的内表面上的内螺纹结构40。可选的,内螺纹结构40与管体10的轴线夹角α范围为0.1~90°,内螺纹结构40包括的齿条数为1~100个,齿高度为0.1~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管,采用上述的换热管,可以增强冷凝液周向流通,减少换热管下部分翅片液体滞留区面积,以达到增强冷凝管换热、增加有效换热面积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提升高效冷凝管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成本,提升空调机组能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