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485127阅读:来源:国知局
121]优选地,出风挡板9与止挡台阶面9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96。进一步地,提高了密封效果,防止出现漏风现象。密封垫96可以选用海绵、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
[0122]风道11的两个出风口中的一个形成在空调器的上部,另一个形成在空调器的下部。在制冷模式下,如果用户不喜欢冷风向下直吹,可以选用向上的出风口 ;在制热模式下,用户如喜欢热风直吹,可选用向下的出风口。客户可根据自己需要,调整由哪个出风口出风。
[0123]风道11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I Ia和第二侧壁I lb,风道11的第一侧壁I Ia具有靠近出风口的第一倾斜导风面和/或第二侧壁Iib具有靠近出风口的第二倾斜导风面。
[0124]优选地,第一侧壁Ila具有第一倾斜导风面,第一倾斜导风面向背离墙壁的方向倾斜;第二侧壁Ilb具有第二倾斜导风面,第二倾斜导风面向背离墙壁的方向倾斜。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配置为出风方向朝偏离墙壁的方向倾斜。
[0125]优选地,空调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风道11。有利于因提高热交换的风量,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01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空调器的出风挡板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步进电机93驱动出风挡板转动。
[0127]优选地,在利用步进电机93驱动出风挡板转动包括:向步进电机93输出的脉冲数大于计算所得的步进电机所需的脉冲数。
[0128]步进电机的转动量与所接收到的脉冲数呈正比,计算所得的步进电机所需的脉冲数为根据预设所需步进电机93的转动量并基于其正比关系计算得到的所需脉冲数,但是步进电机经常会出现实际转动量与所接收到脉冲数不匹配的现象,为了避免出风挡板不能转动到位的现象,向步进电机输出的脉冲数大于计算所得的步进电机所需的脉冲数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129]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防漏风结构。下面将对防漏风结构的结构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0130]如图1和图16所示,底壳I上形成有风道11,风道盖板2与底壳I配合并盖设在风道11上,风道盖板2具有与风道11连通的导流口 21 ;离心叶轮31设置在风道11内并与导流口 21对应,离心叶轮31与风道盖板2之间具有配合间隙;防漏风结构设置在配合间隙处以降低配合间隙的漏风量。
[0131]由于在配合间隙处设置有防漏风结构,因而对二者配合间隙处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避免或减少进风由配合间隙处溢散,保证了进风的可靠性,保证了能够有足够的进风量吹入离心叶轮31内,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和换热效果,并且有效降低了因气流紊乱而导致振动和噪声。由于从根本上避免了凝露的产生,因而消除了凝露对电器部件形成的安全威胁、消除了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运行可靠性。
[0132]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中的防漏风结构包括环形的挡风凸沿312,挡风凸沿312设置在离心叶轮31上并向风道盖板2侧伸出设置,且环形的挡风凸沿312的内径大于导流口21的直径。由于在离心叶轮31上设置有朝向风道盖板2侧伸出的挡风凸沿312,因而使得配合间隙被部分遮挡,从而降低了漏风缝隙的宽度和漏风量,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有效进风量和进风可靠性。
[0133]在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风凸沿312位于离心叶轮31的导流圈的上表面的内侧周缘处。由于挡风凸沿312位于离心叶轮31的导流圈的内侧周缘处,因而能够在第一时间阻止进风的溢漏,优化了防漏风的效果。
[0134]当然,挡风凸沿312还可以设置在离心叶轮31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部分,或是直接设置在离心叶轮31的外圈侧,这样虽然也可以起到防漏风的效果,但是不可避免会使部分风量在挡风凸沿312与离心叶轮31的内圈侧之间的空间内产生涡流,容易导致气流紊乱,容易加剧空调器的振动和噪声。
[0135]优选地,防漏风结构包括设置在风道盖板2上的防漏风凹槽24,挡风凸沿312嵌设在防漏风凹槽24内并与防漏风凹槽24间隙配合(请参考图16)。由于挡风凸沿312嵌设在防漏风凹槽24内,因而在漏风方向上形成三重遮挡,延长了风溢散的路径,并增加了溢散路径的曲折性,从而使得风不容易从配合间隙处溢漏,保证了离心叶轮31与风道盖板2之间的防漏风可靠性。
[0136]进一步地,防漏风凹槽24的槽壁面呈弧面。由于防漏风凹槽24的槽壁面呈弧面,因而当风溢散时能够沿着光滑弧度的导风面流动,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或涡旋,有效降低空调器的振动和噪声。
[0137]本发明中的防漏风结构包括防漏风凸沿,防漏风凸沿为风道盖板2的导流口 21向风道11 一侧伸出设置的凸缘。由于风由风道盖板2侧向离心叶轮31侧流动,因而防漏凸沿可以起到有效导风的作用,从而使风在防漏风凸沿的作用下顺利倒入离心叶轮31内。由于防漏风凸沿由风道盖板2向离心叶轮31侧伸出设置,因而使得配合间隙被部分遮挡,从而降低了漏风缝隙的宽度和漏风量,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有效进风量和进风可靠性。
[0138]当防漏风凸沿嵌入导流口 21内侧,并向离心叶轮31—侧进一步伸入时,此时会改变漏风间隙的开口方向,优选地,防漏风凸沿位于导流口 21的周缘处并向离心叶轮31的内圈侧伸出设置以使漏风间隙的开口方向与导流口 21的进风方向相背离。当漏风间隙的开口方向与导流口 21的进风方向相背离时,此时由进风方向的来风直接吹入离心叶轮31内,且进风很难改变流向进入漏风间隙的开口内,从而有效降低了离心叶轮31与风道盖板2间的漏风量,保证了空调器的能效和换热效果。
[0139]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漏风效果,防漏风凸沿呈环形,且防漏风凸沿位于挡风凸沿312的内环侧。由于同时设置有挡风凸沿312和防漏风凸沿,因而形成双重的防漏风保护,进一步降低了漏风量。由于防漏风凸沿同时具有导风的作用,因而当防漏风凸沿先于挡风凸沿312与进风接触时,能够优化防漏风效果,使风道盖板2对离心叶轮31起到一定包覆性、密封性的作用。
[0140]当然,还可以使挡风凸沿312和漏风凸沿沿漏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但是,这样设置的空调器的防漏风效果相对较差。
[0141]本发明中的导流口 21为多个,防漏风结构为多个,离心叶轮31为多个,多个离心叶轮31、多个导流口 21以及多个防漏风结构彼此一一对应设置。由于每个导流口 21处均对应有上述的防漏风结构,因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整体防漏风性能。在图10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流口 21为两个,两个导流口 21处均对应设置有上述的防漏风结构。
[0142]优选地,风道11为多个,多个风道11彼此独立设置,且多个风道11与多个离心叶轮31 —一对应设置。由于多个风道11彼此独立设置,因而有效避免多个离心叶轮31运行时造成气流混乱,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可靠性。
[0143]为了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能效和控制多样性,本发明中的蒸发器为多个,多个蒸发器与多个导流口 21 —一对应设置。由于使用多个蒸发器,降低了单个蒸发器的质量,因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安装便捷性,且当单个蒸发器故障时,仅需维修、替换单个蒸发器,从而降低了维修复杂度和维修成本,并延长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单个蒸发器或部分蒸发器运行而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功率,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0144]优选地,蒸发器呈圆形,且蒸发器的形状设置为与导流口 21的形状相适应。由于蒸发器的形状设置为与导流口 21的形状相适应,因而能够使蒸发器上各部分具有运行性能一致性好的特点,使蒸发器各部分的换热效率均一。此外,圆形蒸发器还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器的能效等级、降低功耗,并且还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浪费,减少占用空间。
[0145]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蒸发器内各部分的制冷剂流速、管内压降、温度分布的均一性,需要根据不同流路的制冷剂流速、管内压降及蒸发器表面的风速分布相结合来设计管径和片距。通过采用不同管径、不同片距的组合设计来实现高效换热。此外,为方便加工制造,蒸发器的U管在同一侧,另一侧管路进行烧焊接等工序。
[0146]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1包括由上侧向下侧延伸的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2。下面将对具有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2的双风道布置形式及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0147]如图4和图24所示,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2对称设置,其中,第一风道111具有对应于上侧的第一上出风口 1211以及对应于下侧的第一下出风口 1221,第二风道112具有对应于下侧的第二上出风口 1212以及对应于下侧的第二下出风口 1222。其中,第一上出风口 1211和第二上出风口 1212组成上出风口 121,第一下出风口 1221和第二下出风口1222组成下出风口 122。
[0148]如图4所示,第一上出风口 1211处设置有第一上蜗舌151,第一下出风口 1221处设置有第一下蜗舌153,第二上出风口 1212处设置有第二上蜗舌152,第二下出风口 1222处设置有第二下蜗舌154。具体地,第一下蜗舌153和第二下蜗舌154分别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凸出,第一上蜗舌151和第二上蜗舌152分别向背离的的方向凸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离心风机3a和第二离心风机3b,其中,第一离心风机3a设置在第一风道111内,第二离心风机3b设置在第二风道112内。
[0149]在本申请中,第一下蜗舌153和第二下蜗舌154分别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凸出,第一上蜗舌151和第二上蜗舌152背离的方向凸出。上述第一下蜗舌153和第二下蜗舌154的设置方向决定了第一风道111在第一下出风口 1221处的出风方向与第二风道112在第二下出风口 1222处的出风方向相汇聚。这样,当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可以使热风从空调器的第一下出风口 1221和第二下出风口 1222流出,从第一风道111流出的热空气和从第二风道112流出的热空气会汇聚在一起,进而提高制热效果,改善空调器的制热性能。同时,由于热空气密度稍低,热风从空调器的第一下出风口 1221和第二下出风口 1222吹出后慢慢上升,这样可以形成室内整体热循环,温度舒适性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制热速度慢问题。
[0150]此外,当空调制冷时,可以使冷气从第一上出风口 1211和第二上出风口 1212出风。冷风朝上方出风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而且由于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冷风会逐渐下沉,加快制冷速度。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制冷效果好,人体舒适度高的特点。
[0151]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四个出风口,即第一上出风口 1211、第一下出风口 1221、第二上出风口 1212以及第二下出风口 12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每个出风口处设置出风挡板。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出风口出风控制。具体地,在制冷或者制热时,可以同时打开四个出风口,使出风量达到最大。当然,处于舒适角度考虑,可以在制热时利用出风挡板封闭第一上出风口 1211和第二上出风口 1212,使得热风仅从第一下出风口1221和第二下出风口 1222吹出。可以在制冷时利用出风挡板封闭第一下出风口 1221和第二下出风口 1222出风,使得热风仅从第一上出风口 1211和第二上出风口 1212吹出。
[015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