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14851阅读:来源:国知局
角度4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 2; 步骤12,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13 ;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16 ; 步骤13,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的差值Δ T。,其中,Λ Tc =Te-Tc; 步骤14,根据AT。与O的对比关系以及AT。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八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5,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3 ; 步骤16,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 h的差值Δ T h,其中,Λ Th=Th-Te; 步骤17,根据ATh与O的对比关系以及Λ 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8,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ApA1和A2满足如下公式: A0= |Α3-Α4|,其中,A#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右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Α4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左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O度; A1= AfZXmin(A^Ab),其中,Aa为右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的连线与右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Ab左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的连线与左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 A2= |Α5-Α6|,其中,?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上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Α6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下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O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根据AT。与O和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 3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O 5 ΔΤ ^ 1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4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l分钟;其中,A = A1-C1X (A1-Atl),所述C1满足以下要求:C1= aX (T e-Tc)n/Tan+bX (Tc-T1)n/Tdn-cXVn/V10n, 或者 C1= aXe (Te-TO/eTa+b X e (Tc-TI)/eTd_c x ev/evoi ^ 其中,n为1、2、3或4,J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d= T「T2,T2为制冷模式下空调的最低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ltl为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_c = I ; 当Λ 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Λ T>Ta,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tl,运行t3分钟;其中,t3〈tl〈t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6中根据ATh与O和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O 5 ΔΤ ^ Tb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4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l分钟;其中,A = A「C2X (A1-Aci),所述C2满足以下要求:C2= aX (Th-Te)n/Tbn+bX (T1-Th)n/Tfn-cXVn/V20n,或者 C2= aXe (Th-Te)/eTb+bXe(T1-Th)/eTf-CXe7eV20, 其中,n为1、2、3或4,J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f= T3-TyT3为制热模式下空调的最高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2tl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_c = I ; 当Λ 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Λ T>Tb,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tl,运行t3分钟;其中,t3〈tl〈t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t2和t3的范围为 1-30,其中,tl 为 1-15,t2 为 10-30,t3 为 1-1Oo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 0.8,b =0.4,c = 0.2。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之前还包括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执行步骤11,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控制方法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用于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tl、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的差值 ΛΤ。,其中,Λ T。= Te-Tc; 所述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Δ Τ。与O的对比关系和Δ T。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1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 Δ Th,其中,ATh= Th-Te; 所述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ATh与O的对比关系和A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所述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调用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空调通过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Ta的对比关系,环境温度Te与ΔTh对比关系,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
【IPC分类】F24F11/00
【公开号】CN104930662
【申请号】CN201510359281
【发明人】汪先送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