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粒子冷却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4297阅读:来源:国知局
4]在取热单元下部可以设置固体颗粒出口,冷却后的催化剂从此出口流出。
[0015]在取热单元换热管下方和固体颗粒出口之间设置催化剂携带气体置换单元,内部设置气体置换元件,气体置换元件可以是格栅或单板,在气体置换元件下方设置置换介质分布器。
[0016]本发明的固体粒子冷却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设备自身实现换热管分组,各组可以独立运行,出现有换热管损坏时不影响其他组的换热使用。
[0017]2、可免去现有外取热器大量的水汽进出口管线和阀门,减少钢材浪费,节省空间布置,减少热量流失,提高收益。
[0018]3、被加热介质单元各设置2~10个分区,将管束分成2~10组,便于切换,可操作性强。副进入单元和副流出单元可作为单独的一个分区,也可分成几个小区;中心筒体隔板增加了环形径向隔板的强度。
[0019]4、可以防止冷却后的催化剂携带氧气或烟气或其他反应介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图7均为固体粒子冷却器结构,具体地:
图1固体粒子冷却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 图1中A-A剖视图。
[0022]图3 图1中B-B剖视图。
[0023]图4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5图4中C-C剖视图的一种结构。
[0025]图6图4中C-C剖视图的另一种结构。
[0026]图7为设置催化剂携带气体置换单元的固体粒子冷却器。
[0027]图中:1、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2、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3、取热单元,4A、水或取热介质副进入单元,4B、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5、上管板,6、下管板,7、与水汽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口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8、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9、固定导向架,11、上封头,12、水或取热介质主入口,13、上部外环径向隔板,21、上壳体,22、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出口,23、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4、排液口,31、下壳体,32、催化剂进入口,33、下封头,34、流化气体进入口,35、分布器,36、固体颗粒出口,37、气体置换元件,38、置换介质入口,39、置换介质分布器,41、中部壳体,41A、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B、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2、小封头,43、小管板,44、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出口,45、水或取热介质副入口,46、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81、光管,82、翅片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实质,但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内容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粒子冷却器,它包括取热单元3,该单元由下壳体31、催化剂进入口 32、下封头33以及下壳体31下部设置的流化气体进入口 34和分布器35,内部设置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固定导向架9构成;它还包括位于取热单元3上部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该单元由上壳体21以及上壳体21上设置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出口 22、下管板6,内部设置的与水汽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口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1B、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构成;还包括位于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上部的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1,该单元由上封头11以及上封头11顶部或侧部设置的水或取热介质主入口 12、上管板5,内部设置的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A、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构成;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之上为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4B,该单元中部壳体41上设置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出口 44,内部设置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46 ;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4B之上为水或取热介质副进入单元4A,该单元由小管板43、小封头42及其小封头42上的水或取热介质副入口 45组成。
[0030]在取热单元3下壳体31内设置一定数量取热管束,取热管束为内外套管式,外管为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上端固定在下管板6上;内管为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与水汽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口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上端从取热单元3穿过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后固定在上管板5上,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46上端穿过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4B后固定在小管板43上;在取热单元3上部设置一个催化剂进入口 32、下部设置流化气体进入口 34和分布器35。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4B的中部壳体41上设置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出口 44,内部设置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46,中部壳体41与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和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的中心筒体隔板41A、41B不是同一部件、直径也不必须相同。水或取热介质副进入单元4A由小管板43、小封头42及其小封头42上的水或取热介质副入口 45组成。小管板43上下设置为可拆分结构,优选法兰连接结构。水或取热介质副进入单元4A和汽水或被加热介质副流出单元4B可以用隔板分成几个小区。
[0031]简单的说,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和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由上管板5隔开,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和取热单元3由下管板6隔开,且每个单元与管板之间均设置为可拆分结构,优选法兰连接方式。上管板5、小管板43布置一定数量的与水汽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口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46,下管板6布置一定数量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46与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布置数量和方位一致,上管板5、下管板6及小管板43按方位安装后,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46装进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内,形成一个个独立被加热介质回路的换热单元,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则伸向下部的取热单元3,对催化剂进行换热,这样就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可分组控制式换热管。
[0032]如图2所示,在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的上封头11内部设置分区隔板,由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A和2~10个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组成,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A内形成独立的区,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将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A与上封头11间的区域分成2~10个独立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区,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同时与上封头11和上部中心筒体隔板41A焊接,在上封头11顶部设置2~10个水或取热介质主入口 12,水或取热介质主入口12位于每两个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之间的方位,与每个区一一对应。
[0033]如图3所示,在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的上壳体21内部设置与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数量方位一致的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1B和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1B内形成独立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流出区,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把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1B与上壳体21间的区域分成2~10个独立的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流出区;下部外环径向隔板41B数量按分区的需要设计,下部外环径向隔板41B同时与上壳体21和下部中心筒体隔板23焊接固定,下部中心筒体隔板41B用作对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的支撑,提高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的强度;隔板分成的区内分别有和汽水或被加热介质换热套管8相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46。在上壳体21上设置2~10个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出口 22,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出口 22位于每两个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之间的方位,与每个区一一对应。汽水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单元2分成的多个区与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分成的多个区上下一一对应,即上部外环径向隔板13与下部外环径向隔板23的方位一致,每个区内设置多支换热管。
[0034]再生器或反应器中有多余热量的催化剂由催化剂进入口 32进入下部的取热单元3 ;同时,一部分取热介质由上封头11上部设置的2~10个水或取热介质主入口 12进入水或取热介质主进入单元I内部相对应的2~10个分区内,流入上管板5布置的与水汽或被加热介质主流出口对应的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7中,一部分取热介质由小封头42的水或取热介质副入口 45进入水或取热介质副进入单元4A,流入小管板43布置的内圈水或取热介质进入管46中,然后进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