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介质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9347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热介质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被用于以大厦用多联空调等为代表的空调装置中在两种介质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变换装置以及空调装置,尤其涉及具备考虑了热介质变换装置设置环境的框体结构的热介质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的大厦用多联空调例如在配置于建筑物外的热源机即室外机与配置于建筑物室内的室内机之间使制冷剂循环。并且,通过制冷剂进行放热、吸热,借助被加热、冷却的空气来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或是制热。作为制冷剂,大多使用例如HFC(氢氟烃)制冷剂,也有提案使用0)2等自然制冷剂。
[0003]另外,也存在所谓全热回收型的空调装置,其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连接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控制、分配的分流控制器,在室内机间授受经由室外机向建筑物外放出的热,在单一的空调系统之中,在每个室内机进行制冷、制热这样的不同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ο
[0004]进而,在被称为冷机的空调装置中,通过配置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生成冷能或是热能。并且,由配置在热源机内的热交换器对水、防冻液等(以下作为代表称为水)进行加热、冷却,将其送出到配置在室内等的风扇线圈单元、板式加热器等,进行制冷或是制热。
[0005]并且,还存在被称为排热回收型冷机的装置,其在热源机与室内机之间连接4根水配管,同时供给经过冷却、加热了的水,可在室内机自由地选择制冷或是制热。
[0006]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所以存在制冷剂向室内泄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冷机或排热回收型冷机等空调装置,虽然制冷剂不经过室内机,但需要从建筑物外朝室内机侧送出水,因而,水的循环路径变长,水的送出动力等能量消耗量比制冷剂更高,效率变差。另外,在排热回收型冷机那样的空调装置中,为了针对每个室内机都能够选择制冷制热,必须以共计4根配管来连接室外机与室内机,施工性进一步变差。
[0007]由此,考虑若构筑成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那样的全热回收型空调装置所获得的热付与给水并向室内机供给的方式,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8]进而,在上述的方式中,需要使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以及将水送出到室内机的装置。进而,在对这些装置分别施工的情况下,需要设置空间、维护空间以及连结彼此的配管的连接作业、绝热作业等,施工性变差。为此,期望这些装置一体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这些装置自身设置在狭窄的顶棚背部的情况也较多。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006355号公报(第5页、图1等)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408号公报(第4、5页、图1等)

【发明内容】

[001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4]如前述那样,若考虑向狭窄的顶棚背部的设置,则需要将装置自身构成得紧凑,由于将具有比制冷剂更大热容量的水用作热介质,所以容易在装置表面发生结露水。作为对策,考虑在装置内外大量使用绝热件、或是现阶段单独设置用于接收来自装置外表面的结露水的排水盘等。然而,无论是那种对策,都无法回避因装置或设置空间大型化导致的生产性、施工性、维护性的恶化。
[0015]另外,经由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具有不同于制冷剂的设计压力的水进行接触,因而,在产生了单纯的水回路连接部的间隙或是产生了从制冷剂回路侧向水回路侧的压力泄漏的情况下,会发生漏水。若考虑向框体内面喷出的可能性,则还需要大量使用将构成框体的部件彼此的接缝堵塞的密封件,而这样会导致生产性恶化。此外,为了在实施维护后再次确保水密性,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001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热介质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空调装置,具有即便不大量使用绝热件、密封件也能够接收产生于装置表面的结露水以及来自装置内侧的漏水的结构。
[001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8]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具有一次热介质侧组装体、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组装体和排水盘,上述一次热介质侧组装体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使在与配管连接的室外机之间循环的一次热介质和在与配管连接的室内机之间循环的二次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二次热介质送出装置,该二次热介质送出装置进行用于在与上述室内机之间循环的上述二次热介质的加压;以及一次侧框体部分,该一次侧框体部分具有覆盖侧面的侧面板、连接上述侧面板间并安装上述二次热介质送出装置的下部侧的构架以及用于载置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部侧的支板;上述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组装体具备: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该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用于选择或者混合在多个流路中流动的上述二次热介质并使之相对上述室内机流入流出;以及二次侧框体部分,该二次侧框体部分具有连接上述侧面板间的上部侧的构架、用于固定上述热交换器的上部侧的支板以及安装于上述上部侧的构架的内面板、安装于上述内面板并用于固定上述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的压板、载板;上述排水盘构成为宽度、进深尺寸比由上述侧面板、上述上部侧的构架、上述下部侧的构架构成的热介质变换装置主体的外廓框体尺寸更大,且位于上端面比上述下部侧的构架的上端面更高的位置。
[0019]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备:上述热介质变换装置;室外机,该室外机供给冷能或者热能;以及室内机,该室内机利用从上述室外机供给的冷能或者热能来执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上述空调装置构成为使上述热介质变换装置介于上述室外机与上述室内机之间。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 ]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由于排水盘的宽度、进深尺寸比热介质变换装置主体更大,所以,能够由排水盘接收产生于热介质变换装置外表面的结露水。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由于排水盘的立起部的高度比下部侧的构架更高,所以,即便热介质变换装置内侧所产生的漏水经过下部侧构架与维护面板等覆盖热介质变换装置主体侧面的外廓部件之间的接缝向热介质变换装置外侧喷出,也同样能够由排水盘接收水。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具有能够接收产生于装置表面的结露水以及来自装置内侧的漏水的结构,同时能够减少热介质变换装置自身的绝热件、密封件,其结果,能够容易进行生产、维护。
[0022]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由于具备上述的热介质变换装置,所以,不仅能够容易进行生产、维护,而且热介质变换装置的设置场所的自由度也变高,能够应用于各种建筑物。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2仅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框体的部件(框体部件)的分解图。
[0025]图3是表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空调装置中的热介质进行循环的回路的概况的图。
[0026]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一次热介质侧组装体的结构图。
[0027]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组装体的结构图。
[0028]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的整体结构图。
[0029]图7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组装体的框体部件的结构图。
[0030]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一次热介质组装体、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组装体、排水盘的组装结构图。
[0031]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简易接头的详细结构图。
[0032]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的分解时的一次热介质侧组装体的结构的图。
[0033]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中的三通阀的外观图。
[0034]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中的三通阀的内部结构图。
[0035]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概况回路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不同。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全文中是共通的。进而,说明书全文所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终究是例示而已,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0037]实施方式1.
[003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介质变换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首先,就热介质变换装置100的功能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I的热介质变换装置100具有作为功能部件的热交换器la、lb、lc以及ld、二次热介质送出装置2a以及2b、和二次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这些功能部件被搭载于框体100a。热介质变换装置100如图1所示那样,介于室外机11与室内机12之间,具有根据室内机12的要求来供给由室外机11生成的热能或者冷能的功能。
[0039](热交换器la、lb、lc、ld)
[0040]热交换器la、lb、lc、Id通过与从室外机11送出的制冷剂等一次热介质进行的热交换,对二次热介质进行加热或是冷却。在此,分散成热交换器la、Ib和热交换器lc、ld地进行设置,例如一方为加热侧热交换器,另一方为冷却侧热交换器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