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06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时,这里的连接导管2上连接有能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产生对比值信号来控制开启或关闭从而向连接导管2内补充导热工质的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也就是说,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可以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关闭,将导热工质补给到振荡装置的循环回路中。
[0027]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本振荡装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1、当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无高差时,传热通过导热工质的自身运动而进行,活塞栗52不启动;2、当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有高差时,通常活塞栗52设置在相对较高的第一换热器3;3、当第一换热器3的温度低于第二换热器4温度时,活塞栗52不启动,超导管体1依靠管内导热工质的超导作用实现热量的超级传导,将低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高处;4、当第一换热器3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4温度时,活塞栗52启动,通过活塞栗52的往复运动带动超导管体1内导热工质的流动,让管内导热工质按照设定方向不停循环,将高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低处。
[0028]本振荡装置具有以下特性:1、该装置具有膨胀功能和振荡特性,通过活塞栗52的往复运动,装置中的压力不断的变大缩小,胀缩气囊6也相应的收缩膨胀,使得导热工质不断的压缩和膨胀,加剧导热工质中纳米粒子的碰撞,加速热量的传导和传输。2、该振荡装置具有压缩机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52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导热工质受到压缩,压力增加的同时向前流动,由于胀缩气囊6也受到压缩,其在膨胀的同时缓冲导热工质受到的压力,使其压力降低的同时向前流动,整个流动过程中,活塞栗52和胀缩气囊6的功能等同于一个压缩机,在为循环提供动力。3、该振荡装置具有栗/风机功能的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52在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导热工质在整个装置中的循环,即给装置中的工质提供动力,具有栗/风机的功能。4、该振荡装置的运动具有间歇特性,在振荡装置中,当热量从低处的热端向高处冷端传导时,不需要开启活塞栗52提供外在动力,当热量从高处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导时,活塞栗52启动,为振荡装置提供外在动力,即流体介质的振荡并非一直进行,而是根据外部需求间歇使用。
[00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超导管体1、导热工质出口11、连接导管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振荡导流机构5、循环管路51、活塞栗52、进液口 521、出液口 522、活塞体523、活塞杆524、驱动器525、胀缩气囊6、单向导流结构7、第一止回阀71、第二止回阀72、浓度测控装置8、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振荡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1),所述的超导管体(1)内设有能将超导管体(1)外的导热工质自其上端流入并从其下端流出从而使导热工质进入超导管体(1)内的连接导管(2),所述的连接导管(2)沿着超导管体(1)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2)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1)外侧,所述的超导管体(1)的上端还设有能使超导管体(1)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11),所述的超导管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3),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4),所述的连接导管(2)延伸至超导管体(1)夕卜侧的一端与导热工质出口(11)之间设有能对超导管体(1)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从而加速导热工质循环流动的振荡导流机构(5),所述的超导管体(1)上设有当超导管体(1)内部被加压或降压能膨胀或收缩的胀缩气囊(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导流机构(5)包括与导热工质出口(11)相连的循环管路(51),所述的循环管路(51)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进液口(521)与出液口(522)的活塞栗(52),且所述的活塞栗(52)的进液口(521)与循环管路(51)相连,所述的活塞栗(52)的出液口(522)与连接导管(2)位于超导管体(1)外侧的一端相连通,在活塞栗(52)内设有位于进液口(521)与出液口(522)之间的活塞体(523),且所述的活塞体(523)连接有能驱动活塞体(523)沿活塞栗(52)轴向往复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活塞体(523)相连的活塞杆(524),所述的活塞杆(524)另一端延伸至活塞栗(52)外侧,且所述的活塞杆(524)连接有能驱动活塞杆(524)轴向移动的驱动器(525);所述的活塞栗(52)为卧式往复栗、立式往复栗与斜式往复栗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栗(52)与循环管路(51)之间以及活塞栗(52)与连接导管(2)之间均设有能防止导热工质回流的单向导流结构(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导流结构(7)包括设置在活塞栗(52)的进液口(521)与循环管路(51)之间第一止回阀(71),所述的活塞栗(52)的出液口(522)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第二止回阀(72),且所述的第一止回阀(71)与第二止回阀(72)分别为不锈钢材料、铜材料、铝材料与塑料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入口 ο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工质;所述的胀缩气囊(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的胀缩气囊(6)与超导管体(1)内部相连通,且当胀缩气囊(6)胀缩时能加剧纳米颗粒超导工质中的纳米粒子的碰撞。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路(51)上设有位于导热工质出口(11)和活塞栗(52)之间且能用于检测循环管路(51)中导热工质的浓度值以及将测得的导热工质浓度值与设定值相对比从而产生对比值信号的浓度测控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连接导管(2)上连接有能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产生对比值信号来控制开启或关闭从而向连接导管(2)内补充导热工质的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导管(2)与超导管体(1)分别呈直管状或弯曲状,且所述的连接导管(2)固定设置在超导管体(1)内或者所述的连接导管(2)可转动设置在超导管体(1)内,所述的超导管体(1)与连接导管(2)分别为钢管、铜管、塑料金属复合管和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钢管、铜管与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直管或蛇形盘管,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呈光管结构或呈带金属翅片的散热管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它解决了现有超导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超导管体内设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沿着超导管体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外侧,超导管体的上端还设有导热工质出口,超导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连接导管与导热工质出口之间设有振荡导流机构,超导管体上设有胀缩气囊。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求在两个端点之间实现自由的热量传递;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的运动中保证其良好的导热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冷热传输距离大大加长,实现超远距离的热量传输,无需日常维护,在工业换热节能,建筑物内冷暖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F28D15/00
【公开号】CN105466258
【申请号】CN201510917235
【发明人】王盼, 王憬, 石磊
【申请人】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