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996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四走线槽上的插槽相配合。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盖板133和第二盖板134与底壳I之间拆装方便。当然,第一盖板133和第二盖板134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33和第二盖板134还可以为能够实现固定作用的其他结构。
[0185]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盖板2盖设在两个风道11上,具体为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2上。风道盖板2上具有两个导流口 21,两个导流口 21包括与第一风道111对应的第一导流口 211以及与第二风道112对应的第二导流口 212。第一离心风机3a设置在第一风道111内并与第一导流口 211相对设置,第二离心风机3b设置在第二风道112内并与第二导流口 212相对设置。蒸发器4设置在风道盖板2的远离底壳I的一侧,每个导流口 21均与蒸发器4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多个风道11,每个风道11中设置一个离心风机3,多个离心风机3用于蒸发器4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风量不足制约空调制冷的问题。
[0186]优选地,蒸发器4与风道盖板2叠置,并位于风道盖板2的背对底壳I的一侧。风道11形成在风道盖板2和底壳I之间,并沿风道盖板2延伸,而导流口 21形成在风道盖板2上并朝向蒸发器4,这种层叠设置的结构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室内机的厚度,减少空调器室内机占用的空间。
[0187]如图19、图20及图20a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承载蒸发器4的底座5,底座5上设置有与蒸发器4相适配的安置槽51,在安置槽5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蒸发器4的承载台52,承载台52上设置有泄水槽。安置槽51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换热单元的支撑立板53,支撑立板53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板段。相邻两个支撑板段之间的间隔用于供冷凝水流动,以避免局部的冷凝水的水位过高。
[0188]如图19和图20所示,安置槽51内设置有泄水口,泄水口上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引向空调器室内机外的引水管54。承载台52沿蒸发器4设置有多个泄水槽,用于令冷凝水顺利流向安置槽51的底部以便于统一引向空调器室内机外。底座5连接在风道盖板2上,并位于风道盖板2的背对底壳I的一侧。底座5可以与风道盖板2 —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蒸发器4包括:蒸发器本体和底边框。上述底边框设置在蒸发器本体的下方,底边框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蒸发器本体上产生的冷凝水,经排水孔流向设置在蒸发器本体下方的底座5的安置槽51中,然后由引水管54引向空调器室内机外。优选地,多个排水孔分为多排排水孔,相邻的两排的排水孔交错设置。缩小了在排水孔排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排水孔的距离,有助于实现冷凝水的顺利排放。
[0189]本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电器盒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空调器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室内温度等参数。
[019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如图2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开机步骤及关机步骤,其中,开机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191]步骤S10:向远离底壳I的方向向外推出前面板6,使前面板6由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0192]步骤S30:上导风板171和/或下导风板173打开;
[0193]步骤S40:使离心风机3旋转;
[0194]步骤S60:使上扫风机构和/或下扫风机构运动。
[019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步骤S30、步骤S40以及步骤S60依次进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30和步骤S40可以同步进行。
[0196]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lO和步骤S3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197]步骤S20:根据上出风口 121和下出风口 122的出风状态使上进风挡板81枢转以封闭上进风口 61和/或下进风挡板82枢转以封闭下进风口 62。
[0198]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S20还可以在步骤S40和步骤S60之间进行。
[0199]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0和步骤S6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200]步骤S50:根据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状态使上出风挡板91枢转以封闭上出风口 121或者使下出风挡板92枢转以封闭下出风口 122。
[0201]需要注意的是,当步骤S20在步骤S40和步骤S60之间进行时,步骤S20需要在步骤S50之前进行。
[0202]应用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先使前面板6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地避让其他运动部件,这样能够保证空调器的厚度最薄。另外,让上导风板171和/或下导风板173先于上扫风机构和/或下扫风机构运动也能够保证运动机构之间不会干涉,有利于空调器整体尺寸变小。
[0203]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关机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204]步骤SlOO:使离心风机3停止旋转;
[0205]步骤S300:使上扫风机构和/或下扫风机构停止运动;
[0206]步骤S500:关闭上导风板171和/或下导风板173 ;
[0207]步骤S600:向朝向底壳I的方向向内回收前面板6,使前面板6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0208]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和步骤S50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209]步骤S400:使上进风挡板81枢转至避让上进风口 61的位置,和/或下进风挡板82枢转至避让下进风口 62的位置。
[0210]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lOO和步骤S30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211]步骤S200:使上出风挡板91枢转至避让上进风口 61的位置,和/或下出风挡板92枢转至避让下进风口 62的位置。
[0212]应用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使上扫风机构和/或下扫风机构停止运动先于上导风板171和/或下导风板173停止运动,最后使前面板6回收。这样能够保证运动机构之间不会干涉。
[021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步骤S200、步骤S300、步骤S400以及步骤S500也可以同步进行。或者,仅步骤S200和步骤S300同步进行。当然,为了避免干涉,上述两种实施例方式的空调器尺寸会略大于一些。
[02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I),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底壳(I)上设置有由所述上侧向所述下侧延伸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对应于所述上侧的上出风口以及对应于所述下侧的下出风口; 离心风机(3),设置在所述底壳(I)的风道内,所述离心风机(3)包括风机电机(33)及被所述风机电机(33)驱动的离心叶轮(31),所述离心叶轮(31)具有叶体板(313); 其中,所述底壳(I)具有风道底面(181)及安装所述离心风机(3)的安装凹槽,所述风道底面(181)位于所述安装凹槽的周向外侧,所述风机电机(33)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叶体板(313)高于或者平齐于所述风道底面(1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包括安装凹槽底面(1821)及安装凹槽侧壁(1822),所述安装凹槽侧壁(1822)由所述安装凹槽侧壁(1822)至所述风道底面(181)的方向上逐渐扩大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侧壁(1822)的母线与所述安装凹槽底面(1821)之间呈锐角夹角(a)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夹角(α)在40°至50°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面(1821)的直径大于所述离心风机(3)的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离心风机(3)均为多个,所述多个风道并排布置,所述多个离心风机(3) —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风道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I)上对应所述风机电机(33)的位置具有电机散热孔(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I)内形成风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风机电机(33)的外壳与所述风道隔离的电机压盖(32),所述电机压盖(32)罩设在所述风机电机(33)的外部并与所述底壳(I)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压盖(32)包括: 第一罩体(321),所述第一罩体(321)扣设在所述风机电机(33)的外壳的外部; 连接凸缘(322),所述第一罩体(321)的开口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凸缘(322),所述连接凸缘(322)与所述底壳(I)面面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机固定支架,所述电机固定支架压接在所述风机电机(33)的外部并与所述底壳(I)连接,所述电机固定支架上具有第一通风结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罩体具有第二通风结构,所述第二罩体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第二罩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连通并使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电机(33)连通; 当所述第二罩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交错设置以使所述风道与所述风机电机(33)隔离。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制冷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二罩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制热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罩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底壳,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和下侧,底壳上设置有由上侧向下侧延伸的风道,风道具有对应于上侧的上出风口以及对应于下侧的下出风口;离心风机,设置在底壳的风道内,离心风机包括风机电机及被风机电机驱动的离心叶轮,离心叶轮具有叶体板;其中,底壳具有风道底面及安装离心风机的安装凹槽,风道底面位于安装凹槽的周向外侧,风机电机设置在安装凹槽内,叶体板高于或者平齐于风道底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厚度较大的问题。
【IPC分类】F24F1/00
【公开号】CN204648478
【申请号】CN201520297917
【发明人】张长春, 吴少波, 彭伟威, 李松, 杨检群, 梁勇超, 游俊雄, 熊华祥, 廖岸辉, 徐远炬, 刘宝宝, 谭宋平, 吴秀滢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