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588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壳体10的侧面上并靠近侧面的底端设置,所述出风口 101设于所述壳体10的侧面上并靠近侧面的顶端设置,所述风道沿着所述壳体10的底端向顶端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 103和出风口 10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其出风口 101设于正面,而进风口 103设于背面,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 103也可以设于正面或其他面上。
[003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在风道沿着所述壳体10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101的情况下,空气将沿着风道而冲击所述壳体10的顶端,并在壳体10的顶端形成高压区,然后再经由出风口 101吹出。由于高压区靠近壳体10的顶端形成,则将靠近出风口 101顶部产生的风速高,而靠近出风口 101底部产生的风速低;尤其是现有的出风口为方形时,风量集中于出风口的顶部吹出的现象较明显。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口 101为圆形,相对于传动方形的出风口,圆形的出风口 101在其上部的开口面积减小,则可以减小出风口 101上部的出风量,以达到减小出风量不均衡的效果。并且由于空气将更集中于出风口 101的圆心吹出,则采用圆形的出风口 101还可以使得空气吹得更远。而由于导风机构上的导风件20能够在出风口 101处移动,例如移动至出风口 101的迎风侧,则此时导风件20靠近高压区,空气经过导风件20后将继续受压差引导而朝低压区运动,从而导风件20的导风效果将被削弱,进而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吹风较远的效果;又例如导风件20移动至出风口 101的出风侧,从而导风件20将靠近低压区,空气经过导风件20后压差的影响减弱,则此时导风件20的导风效果将得到恢复,从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吹风较散的效果。
[0039]请参看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导风件20包括中心台201、与所述中心台201连接并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放射状导叶202,所述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面2023分为与所述中心台201连接的内区2021和与所述内区2021连接的外区2022,所述外区2022与所述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内区2021与所述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
[004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导风件20分为内区2021和外区2022,其中,夕卜区2022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大于内区2021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则空气经由外区2022的导向后,出风方向改变较大,风能损失较大,从而具有较好的散风效果;而空气经由内区2021的导向后,出风方向改变较小,风能损失较小。通过采用上述导风件20,可以达到中间送风较远而周围扩散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外区2022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小于内区2021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的导风件20,从而达到中间扩散较好而周围送风较远的效果。
[0041]请参看图6,图6示出了可以替代上述导风件20的导风件20A,所述导风件20A包括中心台201A、与所述中心台201A连接并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放射状导叶202A,和与所述放射状导叶202A连接的横向导叶204A ;所述横向导叶204A的导风面与所述放射状导叶202A的导风面交叉。由于导风件20A包括放射状导叶202A和与放射状导叶202A的导风面交叉的横向导叶204A,其中,放射状导叶202A在工作而转动时可以将流经其的空气呈放射状向四周挤压,而横向导叶204A将拦截向四周流动的风,而使得向四周流动的风向出风口 101的出风侧流出。因此,采用了放射状导叶202和横向导叶204的配合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达到出风具有层次,出风效果多样化的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导叶204的命名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并不限定横向导叶204仅仅为横向,例如在转动时,横向导叶204的方位也会倾斜延伸或纵向延伸。
[0042]导风件2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例如呈纵横交叉的摆动式导叶等。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43]请参看图7和图8,优选地,采用了齿轮齿条配合的方案来驱动滑动板503移动。具体地,所述轴向驱动结构还包括轴向驱动电机506和纵向齿条507,所述轴向驱动电机506和纵向齿条507分别与所述固定板502和滑动板503固定,所述轴向驱动电机506的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纵向齿条507啮合的齿轮508,所述滑动板503在所述齿轮508转动时沿着所述纵向齿条507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0044]本实施例中,轴向驱动电机506通过齿轮508和纵向齿条507的传动具有传动稳定和易于控制的效果,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齿轮508的直径大小来调整轴向驱动电机506与纵向齿条507的传动比,从而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齿轮508搭配功率和尺寸较小的轴向驱动电机506来传动,以达到节省空间和能耗的效果。
[004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摩擦轮传动,例如摩擦轮来代替齿轮508,摩擦条来代替纵向齿条507。
[0046]优选地,所述滑动板503包括朝向所述出风口 101的出风侧的侧面,所述纵向齿条507形成于该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503上设有一腰形孔,所述纵向齿条507形成于该腰形孔的孔壁上。所述轴向驱动电机506与所述固定板502背向所述滑动板503的一侧面固定,所述轴向驱动电机506的转轴朝所述滑动板503伸出,所述齿轮508延其径向凸出的外齿与所述纵向齿条507啮合。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滑槽组件501和轴向驱动电机506安装后的所需占用的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齿条507也可以设于滑动板503中朝向出风框40的内侧面或背向出风框40的外侧面上。
[0047]优选地,所述固定板502上还设有容置所述滑动板503的纵向滑道5022 ;所述滑动板503能沿着所述纵向滑道5022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004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板502上设置纵向滑道5022,而滑动板503容置于该纵向滑道5022内,从而对滑动板503的滑动起到引导作用,使得导风机构的运动更稳定。优选地,所述纵向滑道50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向滑道502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纵向齿条507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滑道5022的延伸方向平行。
[0049]优选地,所述滑动板503上还设有齿条导向槽5092,齿条导向槽509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齿条507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齿条导向槽5092内装设有固定轴和活动套设在该固定轴上的导向轴套5091。其中,固定轴与所述固定板502连接;齿条导向槽5092的槽宽大于导向轴套5091的直径,以使得导向轴套5091仅能一面与齿条导向槽5092抵触,而使得导向轴套5091在齿条导向槽5092内滚动摩擦,达到减少摩擦阻力的效果。
[0050]进一步地,滑槽组件501还设置有盒盖(图中未示出),该盒盖盖设于纵向滑道5022上,以将滑动板503、导向轴套5091和齿轮508限定于纵向滑道5022内。则固定板502与该盒盖之间形成容腔,使得滑动板503、导向轴套5091和齿轮508在该容腔内运动以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并且,若滑槽组件501A内的各个零件涂有润滑油时,润滑油在该容腔内也不易被吹干,从而达到延长润滑效果。
[005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套5091上包括卡于齿条导向槽5092外的帽沿,一所述帽沿垫设于所述滑动板503与固定板502之间,另一所述帽沿垫设于滑动板503与所述盒盖之间。相对于滑动板503与固定板502直接且大面积接触,在其之间垫该设帽沿可以达到减少摩擦面积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滑动板503在齿条导向槽5092的边沿凸设有围绕齿条导向槽5092的凸边5093,凸边5093与导向轴套5091的帽沿抵顶摩擦,以进一步达到减少摩擦面积的效果。
[0052]请参看图9,优选地,所述导风件20通过周向驱动结构与所述出风框40连接,所述导风件20能在所述周向驱动结构的驱动下整体旋转。
[005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由于增设了周向驱动结构30,从而使所述导风件20上的放射状导叶202相对于出风口 10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结合导风件20的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方向使得出风方向具有更多的变化。例如,放射状导叶202在出风口 101的径向朝外的方向上呈逆时针旋转状的设置,同时,当电机驱动放射状导叶202顺时针旋转,则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面2023的导风效果将随着导风件20的转速的增加而减弱;而当电机驱动放射状导叶202逆时针旋转,则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面2023的导风效果将随着导风件20的转速的增加而增强。在导风件20转动时,由于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面202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