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989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用于罩设电机,所述电机盖结构包括电机盖和密封件,所述电机盖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通孔,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电机盖内,所述密封件用于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隔离,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二通孔。还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实现了电机与风道系统隔离,使电机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防止电机凝露和降低电机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制热温升,最大限度保证了电机运转不受风道内气温变化的影响,保证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种新的空调分体机结构渐成潮流,该结构风道系统由导流圈与底壳结合组成,采取中央进风、上下两侧出风的工作方式,该结构由于具有更好的舒适性而受到市场的欢迎,但该结构中风机电机往往位于风道内,风机电机在空调制冷时容易产生凝露现象,而风机电机在空调制热时极易产生制热温升,从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实现了电机与风道系统隔离,使电机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防止电机凝露和降低电机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制热温升,最大限度保证了电机运转不受风道内气温变化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种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用于罩设电机,所述电机盖结构包括:
[0005]电机盖,所述电机盖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通孔;
[0006]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电机盖内,所述密封件用于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隔离,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二通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由保温材料制成。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由泡棉制成。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粘贴于所述电机盖上。
[0010]还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包括安装座、电机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所述电机盖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电机盖与所述安装座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机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密封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电机盖和所述电机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盖和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裹所述电机的主体。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还包括减震垫圈,所述减震垫圈嵌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减震垫圈能够密封所述电机的轴承端盖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隙。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还包括风叶,所述风叶装配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5]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底壳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底壳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容置空间形成可容纳所述电机的腔体,所述电机置于所述腔体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导流圈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风道。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在电机盖内设置密封件,实现了电机与空调器的风道系统隔离,使电机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防止电机凝露和降低电机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制热温升,最大限度保证了电机运转不受风道内气温变化的影响,保证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电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100底壳;200电机组件;201安装座;202电机;2021减震垫圈;
[0023]203密封件;2031第二通孔;204电机盖;2041第一通孔;205风叶;
[0024]300风道;400导流圈;50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200包括安装座201、电机盖204、电机202和密封件203。电机盖204设置在安装座201上,电机盖204用于罩设电机202,电机盖204与安装座201形成容置空间,电机202置于该容置空间。电机盖204和安装座201可一体成型,也可分体成型。
[0027]电机盖204和密封件203可组成电机盖结构,密封件203设于电机盖204内,密封件203用于电机盖204与电机202之间的隔离。
[0028]电机盖204上开设有用于贯穿电机202的输出轴的第一通孔2041。密封件203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密封件203位于电机盖204和电机202之间,密封件203上开设有用于贯穿电机202的输出轴的第二通孔2031。电机202的输出轴用于连接风叶205。优选地,密封件203包裹电机202的主体,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对电机202的隔热效果。
[0029]第一通孔2041开设在电机盖204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通孔2031开设在密封件203的轴向方向上。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203可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使得密封件203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保温材料可由泡沫塑料或聚氨酯等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制成。保温材料也可为橡塑保温材料。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件203也可由泡棉制成。密封件203采用泡棉可以有效保温隔热,还能够起到减震和吸音的功效,减少电机202的震动,降低噪音。
[0031]优选地,密封件203可粘贴于电机盖204或电机202上。可采用双面胶将密封件203粘贴于电机盖204或电机202上。当然,也可将密封件203的一面粘贴于电机盖204上,将密封件203的另一面粘贴于电机202上,对密封件203的双面都进行粘贴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的固定效果。
[0032]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电机噪音,还可在电机202的轴承端盖上套设有减震垫圈2021。减震垫圈2021嵌入密封件203上的第二通孔2031,减震垫圈2021能够密封电机202的轴承端盖与第二通孔2031之间的间隙。减震垫圈2021优选为橡胶垫圈。
[0033]设置减震垫圈2012,一方面降低电机的震动,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对密封件203上的第二通孔2031进行进一步地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203的密封效果。
[0034]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安装座201和电机盖204形成封闭空间的方式而将电机202和空调器的风道系统隔离,在封闭空间内填充隔热保温材料代替密封件203,也可收到同样的有益效果。
[00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包括底壳100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组件200。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导流圈400和蒸发器500。导流圈400与底壳100之间形成风道300,导流圈400置于蒸发器500与底壳100之间。电机组件200置于风道300内。风道300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风道300内设置挡风板而实现上出风和下出风的切换。
[0037]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的风道300数量为两个,两个风道300并排设置。两个风道300可相对一个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空调器采取中央进风、上下两侧出风的工作方式。
[0038]电机组件200的安装座201设置在底壳100上,电机组件200的电机盖204与安装座201形成容置空间,底壳100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容置空间形成可容纳电机202的腔体,电机202置于所述腔体内。电机202的输出轴依次贯穿密封件203上的第一通孔2031和电机盖204上的第二通孔2041,风叶205装配在电机202的输出轴上。风叶205优选为离心风叶。
[0039]底壳100上设计有风道结构,用以搜集电机组件200的风叶205运转时所导出的气流,电机组件200安装在底壳100上的风道系统内。
[0040]本实施例中,电机202的一端安装于底壳100上的非圆形限位槽内,并被限位槽限制在底壳100平面内的平移和转动。当然,限位槽也可为圆形限位槽。在与限位槽同心异径的外侧,安装座201通过螺钉与底壳100固定在一起,电机盖204则通过螺钉与安装座201固定在一起。电机盖204上的第一通孔2041为圆形开孔,可使电机202的输出轴从第一通孔2041中穿过而与风叶205结合。底壳100、安装座201和电机盖204固定在一起后,即可实现电机组件200的固定,使其无法在左右和前后方向晃动。
[0041 ]电机202的输出轴伸出电机盖204与风叶205的轴孔连接,电机202的输出轴采用扁位方式与风叶205的轴孔配合,电机202在工作时带动风叶205同步旋转。
[0042]优选地,安装座201上可设置有定位柱,在电机盖204上可设置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定位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图2中定位柱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定位柱对应一个定位孔。装配电机盖204时,将电机盖204上的定位孔套设在安装座201上的定位柱上,即可实现对电机盖204的定位,使电机盖204上的螺钉孔与安装座201上的螺钉孔对齐,采用螺钉即可将电机盖204固定在安装座201上。如此设计便于电机盖204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0043]本实施例中,可将电机组件200装配到底壳100上,电机组件200和底壳100形成一个模块化的整体结构,在装配空调器整机时可将上述模块化的整体结构直接装配,这样可以提高装配效率,且方便拆卸维修。
[0044]空调器运转时,冷媒在蒸发器50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将气体加热或冷却,气体经热量交换后由导流圈400的进气口进入风道300内部。其中,电机202带动风叶205旋转,推动气体经由风叶205的叶轮流入风道300,经由风道300搜集处理后从上、下出风口排入室内,达到室内制冷制热效果。
[0045]电机202运转时,电机盖204、安装座201和底壳100构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将电机202和外部隔离,防止风道300内冷热气体持续作用于电机202。电机盖204内全范围黏贴泡棉,形成对电机202的全面包围,泡棉一方面填充空间,减少盖内气体含量,另一方面隔绝电机盖204的内外热量传递,最大限度保护电机202在运行时不受风道300内气体温度变化影响。
[0046]以上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空调器,在电机盖204和电机202之间设置密封件203,实现了电机202与风道300隔离,使电机盖204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防止电机凝露和降低电机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制热温升,最大限度确保电机202运转不受风道内气温变化的影响,保证了电机202的工作效率,使电机202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减少了电机202的故障发生率,延长了电机202的使用寿命。
[00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用于罩设电机(202),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盖(204),所述电机盖(204)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的第一通孔(2041); 密封件(203),所述密封件(203)设于所述电机盖(204)内,所述密封件(203)用于所述电机盖(204)与所述电机(202)之间的隔离,所述密封件(203)上开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的第二通孔(20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03)由保温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03)由泡棉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03)粘贴于所述电机盖(204)上。5.—种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201)、电机(202)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盖结构,所述电机盖(20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1)上,所述电机盖(204)与所述安装座(201)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机(202)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密封件(203)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密封件(203)位于所述电机盖(204)和所述电机(20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盖(204)和所述安装座(201)—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03)包裹所述电机(202)的主体。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垫圈(2021),所述减震垫圈(2021)嵌入所述第二通孔(2031),所述减震垫圈(2021)能够密封所述电机(202)的轴承端盖与所述第二通孔(2031)之间的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叶(205),所述风叶(205)装配在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上。10.—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0)和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电机组件(200),所述安装座(201)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所述底壳(100)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容置空间形成可容纳所述电机(202)的腔体,所述电机(202)置于所述腔体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圈(400),所述导流圈(400)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所述导流圈(400)与所述底壳(100)之间形成风道(300)。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5544708SQ20162028001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熊华祥,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李松, 游俊雄, 廖岸辉, 徐远炬, 刘宝宝, 谭宋平, 梁勇超, 陈鹏宇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