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989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壳,旨在提供一种强度强、散热好、稳定性好的电机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电机壳,包括电机壳本体,电机壳本体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加强柱,加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一端和第二柱体相连接,第一柱体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第二柱体两侧,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与第一柱体相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机设备领域。
【专利说明】
一种电机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强度强、散热好、稳定性好的电机壳。
【背景技术】
[0002]如今机械化生产离不开电机提供动力,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而电机壳作为一种保护装置需要其强度强、散热好、稳定性好。
[0003]目前市场上的发电机外壳的为保证其强度,要求其厚度越厚越好,但厚度一厚,不仅需要的材料多,生产成本较高,而且散热效果不好,为了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增加散热效果,通常发电机的外壳又做得比较薄,但发电机的外壳一薄,其强度又会大大降低,减少其使用寿命,另外,电机运行过程中,电机的震动频率较高,使得外壳与配套设备间的连接强度降低,稳定性不好,因此,采用普通外壳的发电机,无法兼顾到其强度强、散热性好、稳定性好的特点。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强、散热好、稳定性好的电机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壳本体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加强柱,加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一端和第二柱体相连接,第一柱体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第二柱体两侧,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与第一柱体相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第一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柱体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第二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三连接部、第二支撑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柱体连接,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支撑体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对壳体造成损伤,所以采用圆柱形壳体,圆形受力均匀能够增加强度,电机在使用中还会产生热量,圆柱形壳体热胀冷缩容易有裂痕,为了增强圆柱形壳体的强度,圆柱形壳体上设有加强柱,加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第二柱体两侧,同时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也连接于圆柱形壳体上增加了第二柱体与圆柱形壳体连接端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第二柱体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强度,也能进一步增强圆柱形壳体的强度,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可以用于固定电机端盖,当锁紧电机端盖时,或者在电机使用过程中,电机端盖会对第一柱体产生作用力,第二柱体与第一柱体连接能够对第一柱体提供反向作用力,第一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体,第一加强体可以使第一支撑体直接对第一柱体提供支撑力,第一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以对第一柱体起到加强作用,当第一柱体受力,部分力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传导至第一支撑部再传导至第二连接部,再通过第二连接部传导至第一支撑体上,第一支撑部可以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起到支撑作用,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圆弧状,圆弧状具有更好的抗压作用,增加其强度,第一加强体为圆弧状增加了第一加强体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端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一加强体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强度,也增大了第一柱体和第一支撑体连接端的受力面,能够减少应力过于集中,增强其强度,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第二加强体可以使第二支撑体直接对第一柱体提供支撑力,第二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三连接部、第二支撑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以对第一柱体起到加强作用,当第一柱体受力,部分力可通过第三连接部传导至第二支撑部再传导至第四连接部,再通过第四连接部传导至第二支撑体上,第二支撑部可以对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起到支撑作用,第三连接部、第二支撑部和第四连接部均为圆弧状,圆弧状具有更好的抗压作用,增加其强度,第二加强体为圆弧状增加了第二加强体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端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二加强体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强度,也增大了第一柱体和第二支撑体连接端的受力面,能够减少应力过于集中,增强其强度。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安装块,第一加强筋和安装块之间形成定位槽,第一加强筋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第一定位块,安装块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且与第一定位块相对的第二定位块,两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一散热槽,安装块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两第二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二散热槽。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圆柱形壳体的强度,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还能防止物体直接碰撞到圆柱形壳体,起到缓冲作用,而且第一加强筋为金属材质具有导热性,第一加强筋可以增加其散热面积从而增加其散热性,圆柱形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与圆柱形壳体相连接能够进一步加强圆柱形壳体的强度,安装块表面可以安放电机铭牌或者其他装置,第一加强筋和安装块之间形成的定位槽可以用于放置其他装置,第一加强筋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第一定位块,安装块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且与第一定位块相对的第二定位块,第一加强筋上的第一定位块和安装块上的第二定位块相对可以和定位槽一起形成一个卡槽,卡槽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还可以配合用于固定电机铭牌等装置,两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提高电机壳本体的散热性,因为安装块与圆柱形壳体连接端厚度不均,所以安装块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以增加强度,两第二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二散热槽,第二散热槽也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块和底座,支撑块一端与圆柱形壳体相连接,支撑块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端设有与圆柱形壳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三加强体,第三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部、第三支撑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圆柱形壳体连接,第二加强部与支撑块连接,支撑块与圆柱形壳体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使用时需要安放于地上,或者固定于底座支架上,所以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块和底座,因为支撑块需要承受整个电机的重量,所以圆柱形壳体连接有第一加强部可以起到加强圆柱形壳体强度的作用,支撑块上连接有第二加强部可以对支撑块起到加强作用,第三支撑部用于连接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使第一加强部受到力时能够对其提供支撑力,同时将力传导至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第三支撑部和第二加强部均为圆弧状,圆弧状能够起到更好的抗压效果,第一加强部、第三支撑部和第二加强部依次连接形成圆弧状的第三加强体,圆弧形状的第三加强体增加了支撑块与圆柱形壳体之间连接端的面积,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端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可能,增加其强度,支撑块与底座相连接,底座可以使电机壳平稳的放置于地面或者底座支架上,增加稳定性。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可以提高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高度,增加圆柱形壳体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使其更容易散热,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使底座与地面并不直接接触,能够减少底座的磨损,也可以减少因地面不平整而底座无法安放稳定的可能,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形成的限位槽可以和固定底座的支架配合,限位槽侧壁可以限制底座在支架上的移动,增强其稳定性。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限位槽槽底的通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便于通过螺钉等连接装置将底座上的限位槽固定于底座支架上,增强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不意图。
[0018]图中附图标记,1-圆柱形壳体,2-加强柱,3-第一加强筋,4-安装块,5-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二加强筋,8-定位槽,9-第一散热槽,10-第二散热槽,11-通孔,12-螺纹孔,31-第一柱体,32-第二柱体,33-第一支撑体,34-第二支撑体,35-第一加强体,36-第二加强体,37-第一连接部,38-第一支撑部,39-第二连接部,40-第三连接部,41-第二支撑部,42-第四支撑部,20-第三加强体,21-第一加强部,22-第三支撑部,23-第二加强部,24-支撑块,25-底座,26-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28-限位槽,29-第一支撑座,30-第二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种电机壳,包括电机壳本体,电机壳本体包括圆柱形壳体I,所述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加强柱2,加强柱2包括第一柱体31和第二柱体32,第一柱体31—端和第二柱体32相连接,第一柱体31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12,第二柱体32上设有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分别位于第二柱体32两侧,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均与第一柱体31相连接,第一支撑体33和第一柱体31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31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体35,第二支撑体34和第一柱体31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31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36,第一加强体35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37、第一支撑部38和第二连接部39,第一连接部37与第一柱体31连接,第二连接部39与第一支撑体33连接,第二加强体36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三连接部40、第二支撑部41和第四连接部42,第三连接部40与第一柱体31连接,第四连接部32与第二支撑体41连接。
[0021]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对壳体造成损伤,所以采用圆柱形壳体I,圆形受力均匀能够增加强度,电机在使用中还会产生热量,圆柱形壳体I热胀冷缩容易有裂痕,为了增强圆柱形壳体I的强度,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加强柱2,加强柱2包括第一柱体31和第二柱体32,第二柱体32上设有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分别位于第二柱体32两侧,同时第一支撑体33和第二支撑体34也连接于圆柱形壳体I上增加了第二柱体32与圆柱形壳体I连接端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第二柱体32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强度,也能进一步增强圆柱形壳体I的强度,第一柱体31和第二柱体32的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12可以用于固定电机端盖,当锁紧电机端盖时,或者在电机使用过程中,电机端盖会对第一柱体31产生作用力,第二柱体32与第一柱体31连接能够对第一柱体提供反向作用力,第一支撑体33和第一柱体31连接端设有第一加强体35,第一加强体35可以使第一支撑体33直接对第一柱体31提供支撑力,第一加强体35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37、第一支撑部38和第二连接部39,第一连接部37可以对第一柱体31起到加强作用,当第一柱体31受力,部分力可通过第一连接部37传导至第一支撑部38再传导至第二连接部39,再通过第二连接部39传导至第一支撑体上33,第一支撑部38可以对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9起到支撑作用,第一连接部37、第一支撑部38和第二连接部39均为圆弧状,圆弧状具有更好的抗压作用,增加其强度,第一加强体35为圆弧状且圆弧状为外凸结构增加了第一加强体35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端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一加强体35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强度,也增大了第一柱体31和第一支撑体33连接端的受力面,能够减少应力过于集中,增强其强度,第二支撑体34和第一柱体31连接端设有连接于第一柱体31上的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36,第二加强体36可以使第二支撑体34直接对第一柱体31提供支撑力,第二加强体36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三连接部40、第二支撑部41和第四连接部42,第三连接部40可以对第一柱体31起到加强作用,当第一柱体31受力,部分力可通过第三连接部40传导至第二支撑部41再传导至第四连接部42,再通过第四连接部42传导至第二支撑体34上,第二支撑部34可以对第三连接部40和第四连接部42起到支撑作用,第三连接部40、第二支撑部41和第四连接部42均为圆弧状,圆弧状具有更好的抗压作用,增加其强度,第二加强体34为圆弧状增加了第二加强体34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端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二加强体34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强度,也增大了第一柱体31和第二支撑体34连接端的受力面,能够减少应力过于集中,增强其强度。
[00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第一加强筋3和安装块4,第一加强筋3和安装块4之间形成定位槽8,第一加强筋3上设有置于定位槽8内的第一定位块5,安装块4上设有置于定位槽8内的且与第一定位块5相对的第二定位块6,两第一加强筋3之间形成第一散热槽9,安装块4上设有第二加强筋7,两第二加强筋7之间形成第二散热槽10。
[0023]为了提高圆柱形壳体I的强度,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第一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3还能防止物体直接碰撞到圆柱形壳体I,起到缓冲作用,而且第一加强筋3为金属材质具有导热性,第一加强筋3可以增加其散热面积从而增加其散热性,圆柱形壳体I上还设有安装块4,安装块4与圆柱形壳体I相连接能够进一步加强圆柱形壳体I的强度,安装块4表面可以安放电机铭牌或者其他装置,第一加强筋3和安装块4之间形成的定位槽8可以用于放置其他装置,第一加强筋3上设有置于定位槽8内的第一定位块5,安装块4上设有置于定位槽8内的第二定位块6,第一加强筋3上的第一定位块5和安装块4上的第二定位块6相对可以和定位槽8—起形成一个卡槽,卡槽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第一定位块5和第二定位块6还可以配合用于固定电机铭牌等装置,两第一加强筋3之间形成第一散热槽9,第一散热槽9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提高电机壳本体的散热性,因为安装块4与圆柱形壳体I连接端厚度不均,所以安装块4上设有第二加强筋7以增加强度,两第二加强筋7之间形成第二散热槽10,第二散热槽10也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00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9和第二支撑座30,第一支撑座29和第二支撑30座均包括支撑块24和底座25,支撑块24—端与圆柱形壳体I相连接,支撑块4与圆柱形壳体I的连接端设有与圆柱形壳体I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三加强体20,第三加强体20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部21、第三支撑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第一加强部21与圆柱形壳体I连接,第二加强部23与支撑块24连接,支撑块24与圆柱形壳体I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底座25相连接。
[0025]电机使用时需要安放于地上,或者固定于底座支架上,所以圆柱形壳体I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9和第二支撑座30,第一支撑座29和第二支撑座30均包括支撑块24和底座25,因为支撑块24需要承受整个电机的重量,所以圆柱形壳体I连接有第一加强部21可以起到加强圆柱形壳体I强度的作用,支撑块24上连接有第二加强部23可以对支撑块24起到加强作用,第三支撑部22用于连接第一加强部21和第二加强部23,使第一加强部21受到力时能够对其提供支撑力,同时将力传导至第二加强部23,第一加强部21、第三支撑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均为圆弧状,圆弧状能够起到更好的抗压效果,第一加强部21、第三支撑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依次连接形成圆弧状的第三加强体20,圆弧形状的第三加强体20增加了支撑块24与圆柱形壳体I之间连接端的面积,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端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可能,增加其强度,支撑块24与底座25相连接,底座25可以使电机壳平稳的放置于地面或者底座支架上,增加稳定性。
[00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25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之间形成限位槽28。
[0027]底座25上设有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可以提高第一支撑座29和第二支撑座30的高度,增加圆柱形壳体I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使其更容易散热,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使底座25与地面并不直接接触,能够减少底座25的磨损,也可以减少因地面不平整而底座25无法安放稳定的可能,第一支撑柱26和第二支撑柱27之间形成的限位槽28可以和固定底座25的支架配合,限位槽28侧壁可以限制底座25在支架上的移动,增强其稳定性。
[002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25上设有贯穿限位槽28槽底的通孔11。
[0029]底座25上设有贯穿限位槽28槽底的通孔,通孔11便于通过螺钉等连接装置将底座25上的限位槽28固定于支架上,增强其稳定性。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机壳,包括电机壳本体,其特征是:电机壳本体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加强柱,加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一端和第二柱体相连接,第一柱体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孔,第二柱体上设有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位于第二柱体两侧,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与第一柱体相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柱体连接端设有与第一柱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二加强体,第一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柱体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第二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三连接部、第二支撑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柱体连接,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支撑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其特征是: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安装块,第一加强筋和安装块之间形成定位槽,第一加强筋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第一定位块,安装块上设有置于定位槽内的且与第一定位块相对的第二定位块,两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一散热槽,安装块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两第二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二散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其特征是: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块和底座,支撑块一端与圆柱形壳体相连接,支撑块与圆柱形壳体的连接端设有与圆柱形壳体连接且为圆弧状的第三加强体,第三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均为圆弧状的第一加强部、第三支撑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圆柱形壳体连接,第二加强部与支撑块连接,支撑块与圆柱形壳体相连接端的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限位槽槽底的通孔。
【文档编号】H02K5/20GK205544701SQ20162008518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发明人】林夏星, 林明法, 沈友清
【申请人】温岭市鑫特机电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