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532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牡丹籽保存或榨油前需要先进行干燥工序,干燥工序主要目的是降低牡丹籽中的水分,以降低牡丹籽的霉变率或提高牡丹籽的出油率。现有农作物籽粒干燥设备是在农作物收割脱粒后,利用热源对籽粒直接进行干燥。
[0003]翻动被干燥籽粒能使被干燥籽粒快速均匀干燥,但目前的干燥设备通常不具备自动翻料功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烘干才能让农作物籽粒达到目标含水率,而较长的干燥时间又增加了牡丹籽霉变的概率;还有少数干燥设备具有翻料功能,但翻动被干燥籽粒也是由外力完成的,该过程增加了运行成本。总之现有干燥设备干燥程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直接用于牡丹籽干燥。所以亟待一种干燥成本低、烘干效率高的牡丹籽干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干燥设备干燥时间长,导致牡丹籽干燥成本高、效率低问题,提出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干燥成本低、效率高、过程节能环保。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和干燥风入口,所述干燥箱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干燥箱内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交错设置有2-6个水平烘干板,所述烘干板与侧壁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能使烘干板上下翻转的扭簧;所述烘干板长度大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的1/2,且小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所述干燥风入口设置在烘干板与侧壁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干燥风入口朝向烘干板。具体地,所述干燥风入口朝向临近的烘干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板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塑料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干燥风入口与侧壁夹角为30-60°。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干燥箱内最上方烘干板的上方,使待干燥牡丹籽能直接落在最上方烘干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箱底部为漏斗形,烘干得到的牡丹籽经漏斗形底部汇集至出料口,流出干燥箱。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烘干板间垂直距离相等。
[0012]本实用新型牡丹籽干燥系统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占.V.
[0013](I)本实用新型干燥箱利用牡丹籽的重力产生的扭矩与扭簧额定扭矩的平衡,实现烘干板的自动翻转,使牡丹籽加热均匀;翻转还可自动延时增加加热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0014](2)本实用新型牡丹籽干燥系统干燥风入口朝向临近烘干板,使得具有一定热量的干燥风直接加热烘干板,进一步地提高了烘干效率;
[0015](3)本实用新型牡丹籽干燥系统中烘干板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的设置能减少或防止牡丹籽在下落过程中破碎。经检测干燥后的牡丹籽破碎率增值< 0.3%,低于国家标准值< 0.5%。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牡丹籽干燥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烘干板和干燥风入口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干燥箱I和干燥风入口 6,所述干燥箱I为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矩形腔体,所述干燥箱I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所述进料口 2设置在干燥箱I内最上方烘干板4的上方。所述干燥箱I底部为漏斗形,烘干得到的牡丹籽经漏斗形底部汇集至出料口 3,流出干燥箱I。[0021 ] 所述干燥箱I内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交错设置有4个水平烘干板4,可以理解根据烘干需求的不同,可设置不同度量的烘干板,所述相邻烘干板4间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烘干板4与侧壁通过铰接轴5连接,所述铰接轴5上设置有能使烘干板4上下翻转的扭簧;所述烘干板4长度大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的1/2,且小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
[0022]所述干燥风入口 6设置在烘干板4与侧壁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干燥风入口 6朝向烘干板4,具体地,所述干燥风入口 6与侧壁夹角为60°。
[0023]本实施例牡丹籽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待干燥的牡丹籽自干燥箱顶端的进料口进入,首先落入干燥箱内最上方烘干板上,当最上方烘干板上牡丹籽重量累积至一定量时,牡丹籽的重力产生的扭矩与扭簧额定扭矩的平衡,实现烘干板的自动翻转,牡丹籽落入下一层烘干板上,以此类推,牡丹籽在不同烘干板上停留一段时间落入下一层烘干板,使牡丹籽加热均匀,翻转还可自动延时增加加热时间,提高烘干效率;此外干燥风入口朝向临近烘干板,使得具有一定热量的干燥风直接加热烘干板,进一步提高了烘干效率;烘干得到的牡丹籽经漏斗形底部汇集至出料口,流出干燥箱。
[0024]实施例2
[002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烘干板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塑料层,缓冲层的设置能减少或防止牡丹籽在下落过程中破碎。所述干燥风入口与侧壁夹角为45°。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和干燥风入口,所述干燥箱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干燥箱内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交错设置有2-6个水平烘干板,所述烘干板与侧壁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能使烘干板上下翻转的扭簧;所述烘干板长度大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的1/2,且小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所述干燥风入口设置在烘干板与侧壁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干燥风入口朝向烘干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板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塑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风入口与侧壁夹角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干燥箱内最上方烘干板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底部为漏斗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丹籽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烘干板间垂直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牡丹籽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和干燥风入口,所述干燥箱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干燥箱内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交错设置有2-6个水平烘干板,所述烘干板与侧壁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能使烘干板上下翻转的扭簧;所述烘干板长度大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的1/2,且小于两个相对设置侧壁间距;所述干燥风入口设置在烘干板与侧壁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干燥风入口朝向烘干板。本实用新型牡丹籽干燥系统结构简单,能利用牡丹籽的重力产生的扭矩与扭簧额定扭矩的平衡,实现烘干板的自动翻转,使牡丹籽加热均匀;翻转还可自动延时增加加热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IPC分类】F26B25/08, F26B17/16
【公开号】CN204854268
【申请号】CN201520573061
【发明人】朱彩梅, 赵向东, 王大兵, 陈鹏
【申请人】神农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