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炉炉体及燃烧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3980阅读:来源:国知局
05 ;二级引气孔106 ;第一引气孔107 ;第二引气孔108 ;隔热支架109 ;隔热盖110 ;燃烧炉隔离外壳200 ;炉头组件300 ;燃烧炉支撑装置400 ;燃烧炉配风系统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有技术中的燃烧炉的热利用率较低,在使用时非常麻烦,需要不断添加可燃物。
[0037]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炉体本体和燃烧炉上盖的燃烧炉炉体,炉体本体的下部侧壁设置有一级引气孔,燃烧炉上盖的侧壁设置有二级引气孔,引气孔的设置位置使得燃烧空腔的各个区域的氧气含量不一致,燃料可以实现多级燃烧,提高了燃烧炉的热利用效率。
[003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炉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炉体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变形示意图。
[004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燃烧炉炉体,包括炉体本体、燃烧炉上盖、隔热罩和隔热盖。
[0045]炉体本体101设置在燃烧炉上盖102下方,燃烧炉上盖102的顶部为落料台面103,隔热罩104的顶壁与落料台面103连接,且从侧向围住燃烧炉上盖102和炉体本体101,隔热罩104与燃烧炉上盖102和炉体本体101之间形成进气空腔,隔热罩104的底部与隔热盖110连接,隔热盖110与炉体本体101之间通过隔热支架109连接。
[0046]炉体本体101的侧壁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下部侧壁开设有一级引气孔。
[0047]燃烧炉上盖102固定在炉体本体101的上方,燃烧炉上盖102的中部设置有与燃烧空腔连通的通道,用于引出火焰。燃烧炉上盖102上设置有二级引气孔106,二级引气孔106用于向燃烧空腔输送空气。
[0048]一级引气孔包括第一引气孔107和第二引气孔108,第一引气孔107引入到燃烧空腔内的空气呈环形或者螺旋形流动。
[0049]一级引气孔处在燃烧空腔的底部,二级引气孔106处在燃烧空腔的顶部,使得燃烧炉内发生燃烧时,炉底和炉口的氧气更充足,炉体中部处在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燃烧物在炉内燃烧,沉入炉体,底部进入空气,可燃物燃烧,并散发热量。可燃物在炉体的底部和炉体的中部主要进行第一级燃烧,产生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再在燃烧炉上盖102区域与新进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后再次燃烧。多级燃烧能使经过加热后的高温氧气与燃烧空腔中的可燃气体充分混合燃烧,增大放热量,进而提高火力。由于进风的面积较少,热量的散发更慢,更有利于温度不断升高,使得炉体本体101内处于高温环境,进入的空气也转化为高温空气。高温环境使得投入的可燃物蕴含的水分得到快速蒸发,使得树枝等燃料产生的黑烟更少。
[0050]为了令进入燃烧空腔的空气呈环形或者螺旋形流动,第一引气孔107的中心线应当与炉体本体101的中心线异面,且各个第一引气孔107引入的气流的运动应当在水平面上是沿同一旋转方向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
[0051]无论燃烧空腔内的气流流动是沿环形还是螺旋形,由于燃烧放热,使周围的空气具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工作状态下燃烧空腔内的气流应该是做螺旋上升的流动。
[0052]火焰跟随气流做旋转上升运动,与空气混合地更加充分;气流呈螺旋形流动热量的浪费较少,热量流失更慢;火焰的活动路径增加,与加热物体的接触时间变长,热利用更高,旋转的火焰火力均匀,热利用效率高。
[0053]请参阅图2,炉体本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凹向燃烧空腔内部的槽道105,第一引气孔107设置在槽道105的侧壁上,槽道105的横截面为“V”形。
[0054]在向内凹的槽道105上开孔,可以轻松实现第一引气孔107的中心线与炉体本体101的中心线异面的要求,使得第一引气孔107引入的气流在燃烧空腔内呈环形或螺旋形流动。
[0055]为了确保风向统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设置了四个截面为“V”形的槽道105。每个槽道105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四个第一侧壁关于燃烧空腔的中心线旋转对称,四个第二侧壁亦关于燃烧空腔的中心线旋转对称,四个槽道105均匀地分布在炉体本体101的侧壁上。
[0056]第一引气孔107全部设置在四个第一侧壁上,或是全部设置在四个第二侧壁上。
[0057]请参阅图3,还可以将槽道105的数量和形状进行改变,如三个弧形槽道105。
[0058]槽道105沿竖向设置。
[0059]竖向设置在炉体本体101的侧壁上的“V”形的槽道105除了便于加工第一引气孔107以外,在燃烧空腔加入了大量可燃物后,由于填充量大,不易于继续向内进行添加。而“V”形槽道105的外形可以顶开燃料,并在槽道105的侧壁附近形成空隙,通过空隙使用者可以继续往燃烧空腔内添加颗粒状的燃料,同时空隙也能令所有燃料均能很好地和进入炉膛的高温氧气进行混合燃烧。
[0060]凹槽的数量不定,为了保证螺旋风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适当增加凹槽的数量,增加第一引气孔107的数量,或调整第一引气孔107的角度。
[0061]此外,第一引气孔107还可以通过增加炉体的侧壁厚度,并通过在侧壁上倾斜打孔来制作。通过足够的厚度来引导穿过第一引气孔107的风不会直接吹向炉体中心,而是沿环形或是螺旋形路径进入炉内。
[0062]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炉体本体10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引气孔108,第二引气孔108用于增加进气量,第二引气孔108的中心线可以与燃烧空腔的中心线共面,也可以与第一引气孔107的方向保持一致。
[0063]燃烧炉上盖102设置在炉体本体101的顶部,燃烧炉上盖102的形状为中空的圆台形。
[0064]燃烧炉上盖102的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