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892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其中风道柜机包括底板、顶板和两导风部,每个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顶板和底板,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导风部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进风风道具有位于进风侧的进风口和位于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部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所述出风侧流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专利说明】
风道框体、出风框、调柜机及1£调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 柜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柜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半部分,换热器位于机身上半部 分的内部,并且换热器呈面朝出风口的倾斜设置;机身的下半部分内设置有离心风轮,当落 地式空调器运行时,离心风轮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空调柜机的内部并向上吹向换热器,与换 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出风口吹出。在此过程中,风从离心风轮到出风口的路径较长、沿程 阻力大,导致风量的衰减较大;另外,对于多排形式的换热器,气流在流经前一排时如果发 生分离、产生涡流,对后排的换热器的有效气体流量也会造成较大的衰减。综合上述两点, 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空调柜机在运行时,出风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框体,旨在增加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框体,安装于空调柜机,包括并行设置的 底板和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 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 风部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 进风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用以将空气导 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所述出风侧 流动。
[0005] 优选地,每个所述导风部均包括形成所述进风风道的第一侧板,以及自上向下延 伸的导流板,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边同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 边连接,两所述导风部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导流板之间的空腔。
[0006] 优选地,两所述空腔内均填充有隔热材料或/及降噪材料。
[0007] 优选地,所述导风部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边同 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背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边用以 与空调柜机的背板密封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具有一背向所述进风风道的导流面,两所述导流面均呈朝向 所述进风风道外凸的弧形设置。
[0009] 优选地,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底板及顶板共同形成一风轮安 装位。
[0010]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出风侧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 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容 腔。
[0011]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背离所述底板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 强筋均沿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进风侧延伸分布,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安装板。
[0012]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位于所述出风侧一端朝向背离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 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轴 槽。
[0013]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顶板的一表面,布设有多个沿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 进风侧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背离所述进风口的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凸起。
[001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风框,包括风道中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 道框体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 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两所述导风部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位于所 述进风侧的进风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用 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 所述出风侧流动;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的导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 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 隔板,四个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 道;所述风道框体、风道中框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 风道相连通。
[0016] 优选地,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中框顶板和中框底板,所述外框顶板朝向所述中框顶 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一缺口,所述中框顶板上凸出有与所述第一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延伸 板;或/及所述外框底板朝向所述中框底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二缺口,所述中框底板上突出有 与所述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延伸板。
[0017] 优选地,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中框顶板和中框底板,所述中框顶板朝向所述外框顶 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三缺口,所述外框顶板上凸出有与所述第三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延伸 板;或/及所述中框底板朝向所述外框底板的一边形成一第四缺口,所述外框底板上突出有 与所述第四缺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延伸板。
[001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以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风道中 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道框体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 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风道框体 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部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 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进风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 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 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所述出风侧流动;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与所述进风风道连 通的导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 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以及位于所述 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框体、风道中框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 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所述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 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所述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 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 包括壳体,以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风道中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道框体 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 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 导风部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 的进风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用以将空气 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所述出风 侧流动;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的导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 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 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 道框体、风道中框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 通;所述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 口,所述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 口相连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导流面将风轮导出的风导向出风侧,从而在出风侧形 成流动的空气,如此,出风侧空气流速较快,区域压强较小,进风侧与出风侧之间存在压强 差,位于进风侧的空气朝向出风侧运动,并与两导流面导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 调柜机的出风量。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框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中风道框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图1中风道框体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风道框体的正视图;
[0026] 图5为装配有图1中风道框体的出风框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图5中的出风框和风轮的装配前的方位图;
[0028] 图7为图5中的出风框、风轮和换热器的装配方位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在正视图;
[0030]图9为图8中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0031 ]图10为图8中空调柜机沿A-A线的剖视图;
[0032]图11为图8中空调柜机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前面板;
[0033]图12为图8中空调柜机的爆炸图。
[0034] 附图标号说明:
[0035]
[003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框体。
[0042] 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框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 道框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风道框体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 风道框体的正视图。
[004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风道框体10安装于空调柜机,包括顶板11、和底板12, 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设置有两导风部13,每个导风部1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顶板11和 底板12,风道框体1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导风部13之间形成一与空调柜 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100,进风风道100具有位于进风侧的进风口 101和位于出风侧的 出风口 102;导风部13的远离进风风道的一面用以将空气导向出风侧,而使进风风道100内 形成负压,从而使进风侧的空气朝向出风侧流动。
[004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导流面1320将风轮40导出的空气导向出风侧,从而在 出风侧形成流动的空气,如此,出风侧的空气流速较快,区域压强较小,进风侧与出风侧之 间存在压强差,位于进风侧的空气朝向出风侧运动而与两导流面1320导出的空气汇流,从 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0045] 具体地,参照图10、图11和图12,底板12与顶板11是呈平行设置的,如在水平方向 上延伸;底板12与顶板11也可以是在大体上呈平行设置的。导风部13具有相对的两端(为方 便表述,下述内容以上端和下端表述),上端与顶板11的一板面固定连接,下端与底板12的 一板面固定连接,如此,在两导风部13之间形成进风风道100。该进风风道100具有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2,进风口 101用以与空调柜机外部空气连通。例如,空调柜机的背板72上开 设一进风开口 720,该风道框体10与背板72抵接,进风口 101与进风开口 720对接。导风部13 具有相对的且沿上下向延伸的两侧面,其中一侧面形成进风风道100的风道内壁1310,另一 侧面用以将风轮40导入空调柜机内的风导向出风侧,该侧面命名为导流面1320。可以理解 的是,鉴于导流面1320的这种导风功能,导流面1320可以是与风道内壁1310平行,也可以是 与风道内壁1310呈一定夹角而朝向出风侧倾斜设置。
[0046]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导风部13均包括形成进风风道100的第一侧板131, 以及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板132,第一侧板131的朝向出风侧的一边同导流板132的朝向出 风侧的一边连接,两导风部13均具有位于第一侧板131和导流板132之间的空腔130。
[0047] 具体地,由于该风道框体10在导风时,一方面,空气气流可能会与风道内壁1310作 用而发出噪音,或者空气气流自身发出噪音;另一方面,导流面1320所接触的空气温度较 低,如此就会导致风道内壁1310的温度也较低,一旦风道内壁1310的温度降低到某个较低 的温度,就可能会在风道内壁1310出现冷凝水,这部分冷凝水会从出风侧吹出。上述两方面 弊端均不利于用户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或缓解上述两个问题,每个导风部13均包 括形成进风风道100的第一侧板131,以及形成导流面1320的导流板132,第一侧板131的朝 向出风侧的一边同导流板132的朝向出风侧的一边密封连接,两导风部13均具有位于第一 侧板131和导流板132之间的空腔130。
[0048] 设置空腔130后,一方面可以缓解风道内壁1310与导流面1320之间的热传递,另一 方面,空腔130也可以吸收部分噪音。此外,该空调还便于空调柜机内部走线,避免导线凌 乱。
[004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避免冷凝水的产生,于本实施例 中,两空腔130内均填充有隔热材料,或/及降噪材料。
[0050] 隔热材料可以是泡沫颗粒、海绵等,降噪材料可以是橡胶颗粒、泡棉等。
[0051]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至图4,为了降低空调柜机内热量的损失,在本实施例中, 导风部13还包括第二侧板133,第二侧板133的朝向出风侧的一边同导流板132的靠近进风 侧的一边连接,第二侧板133的背离导流板132的一侧边用以与空调柜机的背板72密封连 接。
[0052] 具体地,第二侧板133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导风板部与空调柜机的背板72 连接处的厚度,如此,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另外,第二侧板13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该风道 框体10安装的稳定性。
[0053] 上述内容中述及了导流面1320可以是与风道内壁1310平行的,也可以是朝向出风 侧倾斜的,为了进一步加强该导流面1320的导风效果,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两导 流面1320均呈朝向进风风道100外凸的弧形设置。
[0054]导流面1320呈弧形设置主要是降低风阻,使出风量更大。例如,导流面1320为1/5 个柱面或1/4个柱面。
[0055]该风道框体10通常是要与风轮40配合使用的,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 导风部13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100的一面、底板12及顶板11共同形成一风轮安装位。
[0056]如此,该风道框体10安装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时,还可以为风轮40提供安装位, 简化了空调柜机的结构。
[0057]风轮40是呈柱状设置的灌流风轮40,风轮40的转动需要电机50驱动,在一实施例 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2,一方面便于风轮40的装配,另一方面便于安装驱动风轮40的电机50 的安装,顶板11的位于出风侧的一端朝向背离底板12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14,第一安 装板14朝向进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安装位对应的两容腔140;底板12的位于出风 侧一端朝向背离顶板11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5朝向进风侧的方向凹设 形成分别与两安装位对应的两轴槽150。
[0058]在此,两容腔140用以安装两电机50,两轴槽150用以容纳风轮40的转轴。当电机50 运行时,带动风轮40-其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进而将空调柜机壳体70外部的空气导入壳体 70内部,而后将空气在导流面1320的作用下导向出风侧。
[0059]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1,一方面为了加强顶板11的强度,另一方面为了 加强第一安装板14的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顶板11的背离底板12-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加 强筋16,多个第一加强筋16均沿出风侧朝向进风侧延伸分布,并且第一加强筋16的一端连 接第一安装板14。
[0060] 在设置第一加强筋16之前,第一安装板14在顶板11上的安装尚且不够稳定,一旦 第一安装板14受到较大外力作用,第一安装板14与顶板11之间的连接处便可能会开裂。设 置第一加强筋16后,由于每个第一加强筋16均连接第一安装板14和顶板11,如此,大大强化 了第一安装板14安装的稳定性。另外,第一加强筋16的设置也大大加强了顶板11自身的强 度。
[0061] 与第一安装板14的情况类似,参照图1,在设置第二加强筋17之前,第二安装板15 在顶板11上的安装尚且不够稳定,一旦第二安装板15受到较大外力作用,第二安装板15与 顶板11之间的连接处便可能会开裂。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底板12的强度,也为了加强第 二安装板15的稳定性,底板12的背离顶板11的一表面,布设有多个沿出风侧朝向进风侧延 伸的第二加强筋17,第二加强筋17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板15。
[0062] 风道框体10在空调柜机内的装配方式有多种,例如,该风道框体10的进风侧与空 调柜机的壳体70抵接,然后通过螺钉将风道框体10固定于背板72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 也容易想到以其他的方式将风道框体10固定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
[0063]该风道框体10可以单独设置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风道框体10单独实施导风功 能(不与其他导风结构相配合),也可以是与其他导风结构配合而实施导风功能。风道框体 10优选与其他导风结构相配合而实施挡风功能,例如,该风道框体10为一底框,该需要与一 中框配合,底框将外部的空气导入中框,中框进一步将空气导向空调柜机面而吹出;为了与 其他导风结构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6,第二安装板15的背离进风口 101 的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凸起18。如此,可以在其他导风结构上设置一凹槽,通过凸起 18与凹槽的配合,避免风道框体10在壳体70内发生偏移。
[0064] 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风框,包括风道中框20、风道外框30,以 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框体10,风道中框20具有与进风风道100连通的导风风道200,风 道外框30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外框顶板和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 置的隔板,四个隔板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31,以及位于第一出风风道31两侧的第二出风风 道32;风道框体10、风道中框20和风道外框30依次拼接而使进风风道100、导风风道200、第 一出风风道31相连通。
[006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风道框体10为出风框的一组件,具 体为出风框的风道底框,用以与空调柜机的背板72抵接。当电机50运行时,风轮40旋转,外 部空气被风轮40导入壳体70内,该部分空气与换热器60换热后由第二出风风道32吹出而在 第一出风风道31前方形成负压,位于进风风道100处的空气经由导风风道200流向第一出风 风道31,并从第一出风风道31吹出后同第二出风风道32流出的空气汇流。
[0066]风道框体10是与风道中框20是相对固定的,例如通过螺纹固定,或者是风道框体 10上设置的凸起18与风道中框20上的凹槽配合,从而防止二者发生错位。在一实施例中,参 照图5和图6,风道中框20具有中框顶板和中框底板,为了加强风道中框20与风道外框30的 装配关系,外框顶板朝向中框顶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一缺口,中框顶板上凸出有与第一缺口 位置对应的第一延伸板;或/及外框底板朝向中框底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二缺口,中框底板上 突出有与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延伸板。
[0067]如此,当风道中框20与风道外框30对接后,第一延伸板插入第一缺口,或/及第二 延伸板插入第二缺口,可有效防止二者发生错位。
[0068]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中框顶板朝向外框顶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三缺口,外框 顶板上凸出有与第三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延伸板;或/及中框底板朝向外框底板的一边形 成一第四缺口,外框底板上突出有与第四缺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延伸板。
[006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板与第二缺口时适配的,即,第一延伸板可卡持于第一缺 口中;当然第二延伸板与第二缺口的配合,第三延伸板与第三缺口的配合,以及第四延伸板 与第四缺口的配合也都是卡持固定的。
[0070] 参照图8至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70,以及上述的出风 框,壳体70具有面板71和背板72,面板71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 710,背板72上开设有一进风 开口720,出风框位于壳体70内,第一出风风道31和第二出风风道32均与出风开口710相连 通,进风开口 720与进风口 101相联通。
[0071] 由于本空调柜机内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框,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出风 框的所有有益效果本空调柜机也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赘述。
[0072] 参照图8、图10和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上 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柜机,空调器室外机连接空调柜机。
[0073] 由于本空调器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柜机,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 空调柜机的所有有益之处本空调器也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
[007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 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风道框体,安装于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顶 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两导风部,每个所述导风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顶板和 所述底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部之间形成一与 空调柜机的外部连通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进风口和位于所述 出风侧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 使所述进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进风侧的空气朝向所述出风侧流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部均包括形成所述进风风 道的第一侧板,以及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板,所述第一侧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边同所 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边连接,两所述导风部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导 流板之间的空腔。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空腔内均填充有隔热材料或/及 降噪材料。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 侧板的朝向所述出风侧的一边同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二侧板 的背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边用以与空调柜机的背板密封连接。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具有一背向所述进风风道的 导流面,两所述导流面均呈朝向所述进风风道外凸的弧形设置。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进风风道的一 面、底板及顶板共同形成一风轮安装位。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出风侧的一端朝向 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 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容腔。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背离所述底板一表面设有多 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沿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进风侧延伸分布,并且所述 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所述出风侧一端朝向背 离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 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轴槽。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顶板的一表面,布 设有多个沿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进风侧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 述第二安装板。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背离所述进风口的 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凸起。12. -种出风框,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中框、风道外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 所述的风道框体,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的导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 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 隔板,四个所述隔板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 道;所述风道框体、风道中框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 风道相连通。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中框顶板和中框底 板,所述外框顶板朝向所述中框顶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一缺口,所述中框顶板上凸出有与所 述第一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延伸板;或/及所述外框底板朝向所述中框底板的一边形成一 第二缺口,所述中框底板上突出有与所述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延伸板。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中框具有中框顶板和中框底 板,所述中框顶板朝向所述外框顶板的一边形成一第三缺口,所述外框顶板上凸出有与所 述第三缺口位置对应的第三延伸板;或/及所述中框底板朝向所述外框底板的一边形成一 第四缺口,所述外框底板上突出有与所述第四缺口位置对应的第四延伸板。15. -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出风框,所述 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所述 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 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16. -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 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文档编号】F24F13/22GK205481627SQ20152114360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蔡序杰, 刘阳, 王武中, 李向阳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