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冷凝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9365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用冷凝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空调用冷凝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冷凝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申请号为200910014967. 4的专利公开文本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器,该冷 凝器包括双排发卡管、总进管,该总进管由上至下分为四路进管,双排发卡管被分成分别与 进管连通的四条流通支路,以及分别与出液管连通的两条汇流支路,从上至下依次配置为 第一流通支路、第二流通支路、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第一汇流支路和第二汇流支 路,这样,由第一流通支路与第二流通支路流出的冷媒需先流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跨管后 方能流入第一汇流支路进行热交换,容易增大冷媒的流动速度之差,换热效果之差,不利于 提闻换热效果。实用新型内容[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果的空调用冷凝器及 空调。[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空调用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散热 片及安装在该散热片上的冷媒管,所述冷媒管包括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 多个发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卡管被分成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四条流通支路, 以及分别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两条汇流支路,从上至下依次配置为第一流通支路、第二流 通支路、第一汇流支路、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第二汇流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流通 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支路连通,所述第三流通支路和第四流通支路分 别与所述第二汇流支路连通。[0005]采用这样的空调用冷凝器,进气管中的冷媒分四路流入所述四条流通支路中,一 部分冷媒分别流经位于上方的两条流通支路并流入第一汇流支路汇合,另一部分冷媒分别 流经位于下方的两条流通支路并流入第二汇流支路汇合,然后这两部分冷媒混合并经由出 液管流出,这样,缓和了四路冷媒的流动速度之差,换热效果之差,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0006]优选的,在所述散热片上沿上下方向并排设有32个发卡管,每条所述流通支路具 有7个发卡管,每条所述汇流支路具有2个发卡管,所述第一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最上方 的2个发卡管和位于外排最上方的5个发卡管;所述第二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的从上向 下数第3 7个发卡管和位于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6 7个发卡管;所述第一汇流支路包括分 别位于内排和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8个发卡管;剩余的16个发卡管分别构成所述第三流通 支路、第四流通支路和第二汇流支路。[0007]优选的,所述发卡管是外径为7mm的内螺纹管,能够在减少管路所使用的材料、减 少冷媒的填充量的情况下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冷凝效果,如此,能够降低冷凝器的制造 成本。[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18. 186_,如此,能够降低冷凝器的制造成本。[000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上设有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用冷凝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用冷凝器的冷媒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冷凝器的冷媒流通示意图。空调用冷凝器具有散热片,一般而言,该散热片呈方形,其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尺寸,其朝向迎风面的一侧为外侧,其朝向背风面的一侧为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3的厚度为18. 186_。在散热片的左侧设置有左管板,在其右侧设置有右管板,在散热片上通过左管板与右管板等结构安装着冷媒管,该冷媒管由进气管1、多个发卡 管2、出液管等组成。其中,发卡管2大致可以这样形成,将一根管弯成大致U形,之后将U形的内侧端(相反于开口端)向垂直于U形所处的平面的方向弯折,从而大致形成一个“发卡”状。相邻发卡管2 —般通过弯管21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发卡管2共计有32个,这32个发卡管2在散热片上并排设置,其位于散热片内侧的一排为内排,其位于散热片外侧的一排为外排。这些发卡管2被分成四条流通支路和两条汇流支路。每条流通支路包括7个发卡管,每条汇流支路包括2个发卡管。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最上方的2个发卡管2和位于外排最上方的5个发卡管;第二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的从上向下数第3 7个发卡管2和位于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6 7个发卡管2 ;第一汇流支路包括分别位于内排和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8个发卡管2 ;第三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的从上向下数第扩10个发卡管2和位于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扩13个发卡管2;第四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的第If 15个发卡管2,以及位于外排的第1Γ15个发卡管2 ;第二汇流支路包括位于最下方的两个发卡管2。可见,四条流通支路和两条汇流支路从上至下依次配置为第一流通支路、第二流通支路、第一汇流支路、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第二汇流支路,且第一流通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分别与第一汇流支路连通,第三流通支路和第四流通支路分别与第二汇流支路连通。下面以冷媒的流动方式来说明上述各管路部件的连接结构进气管I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分流管11,在该分流管11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与分流管11连通的四个进管。冷媒进入进气管1,经过四个进管从而分别向上、向下流动。向上流动的冷媒,一部分依次流过第一流通支路的位于内排的2个发卡管2、位于外排的5个发卡管2,再经由与第一汇流支路连通的三通管流入第一汇流支路中;另一部分依次流过第二流通支路的位于内排的5个发卡管2、位于外排的2个发卡管2,再经由与第一汇流支路连通的三通管也流入第一汇流支路中;这两部分冷媒依次流经位于内排的第8个发卡管2、位于外排的第8个发卡管2,并且在这两个发卡管2中进行热交换,然后混合后的这部分冷媒经由跨管流入出液管中。向下流动的冷媒,一部分依次流过第三流通支路的位于内排的2个发卡管2、位于外排的5个发卡管2,再经由与第二汇流支路连通的三通管流入第二汇流支路中;另一部分依次流过第四流通支路的位于内排的5个发卡管2、位于外排的2个发卡管2,再经由与第 二汇流支路连通的三通管也流入第二汇流支路中;这两部分冷媒依次流经位于内排最下方 的发卡管2、位于外排最下方的发卡管2,并且在这两个发卡管2中进行热交换,然后混合后 的这部分冷媒经由跨管流入出液管中。[0017]向上流动的冷媒与向下流动的冷媒经过与出液管连接的三通管汇入出液管中,并 经由该出液管流出。一般地,出液管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供向上流动的冷媒与向下流动的冷 媒相混合以进行热交换。[0018]由于,第一汇流支路位于第一流通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的下方,能够减小冷媒的 流速之差,有利于减小两路冷媒的换热效果之差,保证了整体的换热效果,使整体换热效果 较佳。[001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散热片上设置32个发卡管2,发卡管2均采用外径为 7mm的内螺纹铜管,散热片的厚度为18. 186mm,采用这样的设置参数,能够在减少管路所使 用的材料、减少冷媒的填充量的情况下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冷凝效果,如此,能够降低冷 凝器的制造成本。[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用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散热片及安装在该散热片上的冷媒管,所述冷媒管包括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多个发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卡管被分成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四条流通支路,以及分别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两条汇流支路,从上至下依次配置为第一流通支路、第二流通支路、第一汇流支路、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第二汇流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流通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支路连通,所述第三流通支路和第四流通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汇流支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片上沿上下方向并排设有32个发卡管,每条所述流通支路具有7个发卡管,每条所述汇流支路具有2个发卡管,所述第一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最上方的2个发卡管和位于外排最上方的5个发卡管,所述第二流通支路包括位于内排的从上向下数第3 7个发卡管和位于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6 7个发卡管,所述第一汇流支路包括分别位于内排和外排的从上向下数第8个发卡管,剩余的16个发卡管分别构成所述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和第二汇流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管是外径为7mm的内螺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18.186mm。
5.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上设有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用冷凝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用冷凝器及空调,冷凝器具有散热片及安装在该散热片上的冷媒管,冷媒管包括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多个发卡管,多个发卡管包括被分成分别与进气管连通的四条流通支路,以及分别与出液管连通的两条汇流支路,从上至下依次配置为第一流通支路、第二流通支路、第一汇流支路、第三流通支路、第四流通支路、第二汇流支路,其中,第一流通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分别与第一汇流支路连通,第三流通支路和第四流通支路分别与第二汇流支路连通,能够缓和四路冷媒的流动速度之差,换热效果之差,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文档编号F25B39/04GK202835939SQ2012205352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申伟杰, 贺世权, 吴洪金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