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后蒸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620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调后蒸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后蒸壳体。



背景技术:

蒸发器总成是汽车空调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对空调的制冷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它利用液态低温制冷剂在低压下易蒸发,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车用空调蒸发器根据在车内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蒸发器总成、后蒸发器总成和顶蒸发器总成等。然而后蒸发器总成中的部分壳体组件与后蒸主壳体通常采用卡接结构连接,在安装或者检修时,卡接部位容易磨损,导致后蒸发器总成中的部分壳体组件与后蒸主壳体之间连接不够牢固,影响后蒸发器总成的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后蒸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后蒸壳体,包括右壳体和左壳体,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左壳体均包括开设有第一通道的壳体上段,以及一侧固接有侧位件的壳体下段;在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左壳体的外周边缘均分布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装件,其中分布在所述右壳体上的安装件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栓孔和一个插销柱,分布在所述左壳体上的安装件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互配合的螺栓安装槽,以及一个与所述插销柱相互配合的插销槽;所述右壳体和左壳体的外周边缘还固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分布在第一连接件表面的凸棱条和开设在邻近第一连接件末端的第二螺栓孔;所述右壳体上固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并位于所述壳体上段的内侧边缘,所述左壳体上固接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上段的外侧边缘,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壳体下段中连接有侧位件的相对侧边缘;其中与所述右壳体固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还固接有侧翼卡件。

进一步地,围绕所述右壳体中的第一通道边缘还开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壳体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还开设有束线部,并且所述束线部位于所述壳体上段和所述壳体下段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束线部包括束线口和侧翼固定部,所述束线口呈方形并开设在所述束线部的中部,所述侧翼固定部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束线口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两个所述侧翼固定部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三螺栓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壳体中的侧位件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螺栓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壳体中的第一通道的内部固接有圆弧状的过渡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段的外表面分布有多条横纵相互交错的凸棱条,并且在邻近所述侧位件的壳体下段上还分布有多个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汽车空调后蒸壳体不再设置卡位结构,同时利用第一连接件螺接将左右壳体与后蒸主壳体连接固定,使整个后蒸发器总成连接紧密更加稳定牢固,并且左右壳体中第一连接件的分布的位置可以便于安装,而第一连接件的个数则便于平衡左右壳体受力承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右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图8是图7中束线部的P向正视图。

图中,100-右壳体;200-左壳体;300-壳体上段;310-第一通道;311-过渡片;320-第三螺栓孔;400-壳体下段;410-凸棱条;411-凹槽;500-侧位件;510-第四螺栓孔;600-安装件;610-第一螺栓孔;620-插销柱;630-螺栓安装槽;640-插销槽;700-第一连接件;710-第二螺栓孔;720-凸棱条;800-侧翼卡件;810-卡槽;900-束线部;910-束线口;920-侧翼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后蒸壳体,包括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所述左壳体200位于所述右壳体100的左侧,所述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均为注塑成型件。所述右壳体100和所述左壳体200均包括开设有第一通道310的壳体上段300,以及一侧固接有侧位件500的壳体下段400。在所述右壳体100和所述左壳体200的外周边缘均分布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装件600,其中分布在所述右壳体100上的安装件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栓孔610和一个插销柱620,分布在所述左壳体200上的安装件600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栓孔610相互配合的螺栓安装槽630,以及一个与所述插销柱620相互配合的插销槽640。所述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的外周边缘还固接有第一连接件700,所述第一连接件700包括分布在第一连接件700表面的凸棱条720和开设在邻近第一连接件700末端的第二螺栓孔710。所述右壳体100上固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700,并位于所述壳体上段300的内侧边缘,所述左壳体200上固接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700,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700位于所述壳体上段300的外侧边缘,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700位于壳体下段300中连接有侧位件500的相对侧边缘。其中与所述右壳体100固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700的一侧还固接有侧翼卡件800,所述侧翼卡件800上开设有贯穿该侧翼卡件800的卡槽810,所述卡槽810为U形槽,其底部槽宽大于开口处槽宽。

采用以上结构,将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相互对应并拼合在一起,成为后蒸发器总成中的左右壳体组件。由于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上的安装件600相互对应,右壳体100上的插销柱620插入左壳体200中的插销槽640中,为拼合在一起的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定位,方便螺栓插入右壳体100的第一螺栓孔610和左壳体200的螺栓安装槽630中,顺利将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连接固定,成为后蒸发器总成中的壳体组件。由壳体上段300和壳体下段400构成的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并未设置或者预留任何卡位结构,而是在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700,利用螺栓来将左右壳体与后蒸主壳体连接。由于右壳体100和左壳体200本就是通过螺栓固定组装在一起的壳体组件,为了左右壳体组件与后蒸主壳体连接时,能够更加稳定牢固,以及左右壳体平衡的与后蒸主壳体连接,不至于单独由某一个壳体件承担连接任务,因此在右壳体100上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件700,而左壳体200上固接有两个第一连接件700,可以实现组装后的左右壳体两侧平衡的与后蒸主壳体连接,既能保障组装或者检修后蒸发器总成时连接部位不轻易磨损,又能使左右壳体受力或者承重更加均匀。然而右壳体100上第一连接件700设置在位于壳体上段300的内侧边缘,利用壳体上段300的结构,为右壳体100这侧与后蒸主壳体连接节约连接空间,而且由于右壳体100上只设有一个第一连接件700,因此位于右壳体100上的第一连接件700上还设有侧翼卡件800,来加固右壳体100与后蒸主壳体的连接;左壳体200上的两个第一连接件700,一个位于壳体上段300的外侧边缘,另一个位于壳体下段400中连接有侧位件500的相对侧边缘,能够方便与后蒸主壳体连接,有利于组装或者拆卸检修时提高工作效率。本汽车空调后蒸壳体不再设置卡位结构,同时利用第一连接件700螺接将左右壳体100与后蒸主壳体连接固定,使整个后蒸发器总成连接紧密更加稳定牢固,并且左右壳体中第一连接件700的分布的位置可以便于安装,而第一连接件700的个数则便于平衡左右壳体受力承重。

围绕所述右壳体100中的第一通道310边缘还开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320,第三螺栓孔320能够与螺栓相互配合,将后蒸主壳体中的后蒸主壳体中的上壳体与右壳体100连接。

在所述左壳体200的两个第一连接件700之间还开设有束线部900,并且所述束线部900位于所述壳体上段300和所述壳体下段400的连接处,束线部900能够起到约束通过左右壳体的线路的作用。

所述束线部900包括束线口910和侧翼固定部920,所述束线口910呈方形并开设在所述束线部900的中部,所述侧翼固定部920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束线口910的上方和下方,并且两个所述侧翼固定部920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三螺栓孔320。线路从束线口910中通过,而两个侧翼固定部920则能够与后蒸主壳体中走线部位连接,方便线路从束线口910的通过和约束,使后蒸发器总成的线路能够美观不凌乱。

在所述左壳体200中的侧位件500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螺栓孔510,第四螺栓孔510是与螺栓相互配合,将侧位件500与后蒸主壳体中的下壳体与左壳体200连接。在利用第一连接件700与后蒸主壳体连接后,围绕右壳体100中的第一通道310边缘的多个第三螺栓孔320,顺利承接后蒸主壳体中的上壳体;左壳体200中的侧位件500上的至少两个第四螺栓孔510,顺利承接后蒸主壳体中的下壳体,因此加固了左右壳体与后蒸主壳体的连接,使后蒸发器总成更加稳定牢固。

在所述左壳体200中的第一通道310的内部固接有圆弧状的过渡片311。

所述壳体下段400的外表面分布有多条横纵相互交错的凸棱条720,并且在邻近所述侧位件500的壳体下段400上还分布有多个凹槽411。壳体下段400表面上的凸棱条720以及凹槽411,都能增加左右壳体的美观性,而且增大了壳体下段400表面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手持左右壳体,进行组装或拆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