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及其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81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还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空调制冷时,位于室内的蒸发器侧会产生冷凝水。目前市场上空调,基本上都是将空调冷凝水直接排除、废弃,没有加以利用,而一般情况下,冷凝水温度是比较低的,一般处于15℃~25℃范围,低于室内实际温度,直接排除,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设备的制冷功率,浪费宝贵的能源比较可惜。

同时,较低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时,有可能会进一步在排水管上产生冷凝水,若排水管保温不良,则会导致空调漏水,引起客户投诉。为此,为了顺利排出较低的冷凝水,排水管上需要包一层相对较厚的保温棉,空调设备的安装成本势必相应增加。

尤其对于一些箱体已经比较受限的内机,由于较粗大的排水管外结构,其机箱的设计难度更高,同时会增加设备的设计材料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空调设备直接排出冷凝水的设计限制空调设备的设计成本,并且浪费能源、容易造成漏水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该空调循环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空调设备直接排出冷凝水的设计限制空调设备的设计成本,并且浪费能源、容易造成漏水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循环系统的空调。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用于输送冷媒的冷媒管路,所述蒸发器连接有冷凝水管路,还包括过冷装置,所述过冷装置内设置有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所述有冷媒流道接入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冷凝水流道接入所述冷凝水管路,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结构。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分别用于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过冷装置的同一侧。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过冷装置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接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节流装置。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热交换结构为紧密连接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的外壁的金属换热页片。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过冷装置外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结构。

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凝水管路外周也包裹有所述保温隔热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用于输送冷媒的冷媒管路,所述蒸发器连接有冷凝水管路,还包括过冷装置,所述过冷装置内设置有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所述有冷媒流道接入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冷凝水流道接入所述冷凝水管路,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空调循环系统,在系统内进一步设置了过冷装置,过冷装置内分别设置有容纳冷媒及冷却水通过的通道,通过这种设计,令冷却水在向外排出之前先与通过冷凝器即将回流至蒸发器的冷媒进行一次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待蒸发的冷媒的温度,从而令冷媒在进行蒸发吸热时具有更好的热吸收能力,优化了制冷效果高,提高了系统能效比;同时由于热交换也提高了冷凝水本身的温度,令冷凝水的管路表面温度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减小,不容易再出现二次的冷凝,以此降低了包裹冷凝水管路的保温层的厚度,也就减小了冷凝水管路设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保温层及设备的整体设计成本,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空调设备直接排出冷凝水的设计限制空调设备的设计成本,并且浪费能源、容易造成漏水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任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由于上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空调循环系统的空调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压缩机1、冷凝器2、过冷装置3、节流装置4、冷凝水管路5、蒸发器6、冷媒管路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解决目前空调设备直接排出冷凝水的设计限制空调设备的设计成本,并且浪费能源、容易造成漏水等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6、冷凝器2及用于输送冷媒的冷媒管路7,所述蒸发器6连接有冷凝水管路5,还包括过冷装置3,所述过冷装置3内设置有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所述有冷媒流道接入所述冷凝器2与蒸发器6之间的冷媒管路7,所述冷凝水流道接入所述冷凝水管路5,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调循环系统,在系统内进一步设置了过冷装置,过冷装置内分别设置有容纳冷媒及冷却水通过的通道,通过这种设计,令冷却水在向外排出之前先与通过冷凝器即将回流至蒸发器的冷媒进行一次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待蒸发的冷媒的温度,从而令冷媒在进行蒸发吸热时具有更好的热吸收能力,优化了制冷效果高,提高了系统能效比;同时由于热交换也提高了冷凝水本身的温度,令冷凝水的管路表面温度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减小,不容易再出现二次的冷凝,以此降低了包裹冷凝水管路的保温层的厚度,也就减小了冷凝水管路设置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保温层及设备的整体设计成本,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空调设备直接排出冷凝水的设计限制空调设备的设计成本,并且浪费能源、容易造成漏水等的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分别用于与所述蒸发器6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过冷装置3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令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分别用于与蒸发器连通的一端位于过冷装置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令冷媒及冷却水二者通过过冷装置的方向相反,以此保证热交换的充分性,优化对冷媒的过冷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过冷装置3与所述蒸发器6之间的冷媒管路7上接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节流装置4。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在过冷装置与蒸发器之间接有节流装置,通过节流装置控制循环系统中的冷媒通过量,以此适应性的控制空调的工作,令空调工作更加适应实际的需求,具体的由于设置了过冷换热器,相当于增强了设备的工作能力,对应的可以相对减小冷媒通路口径即可达到原先的制冷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节流装置4为节流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节流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的设计实现节流的功能,这两种节流设计具有工作稳定技术成熟的优点,节流毛细管相对结构简单控制成本低,电子膨胀阀能够更加精细的冷媒流量控制,进一步的提高系统能效比。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热交换结构为紧密连接所述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的外壁的金属换热页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热交换结构为紧密连接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的外壁的金属换热页片,金属换热页片这种紧密排布的多个并排页片能够很好地实现热传导,适应本申请要求,此外为保证换热效果,进一步还可令过冷装置内的冷媒流道及冷凝水流道螺旋交缠以便增大热交换面积,进一步优化换热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过冷装置3外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保温隔热层结构保证内部的低温不会直接向外界发散,保证了蒸发器位置制冷的效果,同时避免在管路外壁产生不必要的二次冷却水,造成漏水的情况。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空调循环系统中,所述冷凝水管路5外周也包裹有所述保温隔热层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同理,在冷凝水管路外周也包裹有保温隔热层结构,保证内部的低温不会直接向外界发散,保证了蒸发器位置制冷的效果,避免在管路外壁产生不必要的二次冷却水,造成漏水的情况。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由于该空调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系统,所以该空调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