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24151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26与壳体3的主体部32的外表面之间从外表面侧支承加热器用引线8的中途部分。更加具体而言,加热器用引线8沿壳体3的侧板部321沿X方向延伸,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从Z方向的另一侧Z2 (外表面侧)覆盖加热器用引线8,并在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与侧板部321之间支承加热器用引线8的中途部分。在本方式中,在使马达用引线7朝向X方向的一侧Xl延伸并引出至壳体3的外部时,隔壁板20的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也在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与壳体3的主体部322的外表面之间从外表面侧支承马达用引线7的中途部分。更加具体而言,马达用引线7沿壳体3的侧板部321沿X方向延伸,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从Z方向的另一侧Z2 (外表面侧)覆盖马达用引线7,并在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与侧板部321之间支承马达用引线7的中途部分。
[0074]在本方式中,侧板部321中的与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重叠的部分为向驱动室60侧凹陷的凹部33,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为板状。因此,在壳体3从X方向的一侧Xl覆盖隔壁板20时,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从X方向的另一侧X2插入凹部33,在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与凹部33的底部330之间支承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
[0075]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具有在Z方向的另一侧Z2覆盖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的平板部261和从平板部261的Y方向的两端朝向Z方向的一侧Zl突出的突板部262,两张突板部262的末端分别朝向相反的一侧弯折。另一方面,壳体3的凹部33在底部330的Y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卡合部331。因此,在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插入凹部33时,两张突板部262的末端分别与形成在壳体3的凹部33处的槽状的卡合部331嵌合。其结果是,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被定位。因此,能够可靠地规定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的位置,所以能够可靠地固定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
[0076]在这种状态下,侧板部321与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的间隔(凹部33的底部330与平板部261的间隔)比马达用引线7的直径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的直径大。因此,在图2(b)所示的状态下,在使隔壁板20与壳体3结合时,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不摩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隔壁板20与壳体3结合,并且不易损伤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的绝缘覆盖层。
[0077]并且,在本方式中,在壳体3的侧板部321形成有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所述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覆盖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并在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与隔壁板20之间从Z方向的另一侧Z2(外表面侧)支承马达用引线7的中途部分。
[0078]在这种状态下,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与设置于隔壁板20的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的Zl方向的底部的间隔比马达用引线7的直径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的直径大。因此,在图2(b)所示的状态下,在使隔壁板20与壳体3结合时,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不摩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隔壁板20与壳体3结合,并且不易损伤马达用引线7以及加热器用引线8的绝缘覆盖层。
[0079](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等的结构)
[0080]图3(a)、图3(b)是从Z方向的另一侧Z2观察到的应用了本发明的风门装置I的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的立体图。图3(a)是存在加热器用引线8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不存在加热器用引线8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风门装置I中,加热器用引线8沿着隔壁板20延伸的样子的说明图。
[0081]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隔壁板20形成有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所述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使加热器用引线8经过隔壁板20并将加热器用引线8引至X方向的一侧XI,所述加热器用引线8相对于隔壁板20在X方向的另一侧X2 (配置有加热器9的一侧)与加热器9连接。在本方式中,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设置于隔壁板20的外周侧端部中的Z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
[0082]在此,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具有第一通路251、第二通路252以及第三通路253,所述第一通路251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开口,所述第二通路252从第一通路251的X方向的一侧Xl的端部朝向Y方向的另一侧Y2弯曲,所述第三通路253从第二通路252的与第一通路25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X方向的一侧Xl弯曲,在第三通路253设置有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在第二通路252形成有使第二通路252局部变窄的凸部255。因此,若在从Z方向的另一侧Z2将加热器用引线8压入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后,使加热器用引线8从Y方向的一侧Yl相对于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在靠Z方向的一侧Zl的位置穿过,则加热器用引线8可保持于隔壁板20。
[0083]在该状态下,加热器用引线8的从与加热器9连接的部分至保持于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的部分之间呈适度紧绷的状态。并且,加热器用引线8虽然具有挠性,但是也具有适度的弹性。因此,如图4所示,加热器用引线8的沿着隔壁板20的X方向的另一侧Z2的面延伸的拉绕部分86维持为经过比加热器用引线8与加热器9的连接位置95 (加热器9的焊盘)靠X方向的一侧Xl的位置的状态。因此,加热器用引线8与挡板4不易接触。
[0084]在本方式中,加热器用引线8与加热器9直接连接。与此相对,加热器用引线8与加热器9的连接部分90也可使用刚性比加热器用引线8的刚性强的金属制的端子91,在该情况下,端子91比加热器用引线8与加热器9的连接位置95 (加热器9的焊盘)朝向X方向的一侧Xl变形。通过该结构,由于容易规定加热器用引线8的沿隔壁板20的X方向的另一侧X2的面延伸的拉绕部分86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拉绕部分86经过比加热器用引线8与加热器9的连接位置95 (加热器9的焊盘)靠X方向的一侧Xl的位置。因此,加热器用引线8不易与挡板4接触。
[0085](本发明的主要效果)
[0086]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由于加热器用引线的中途部分在壳体3的外表面(壳体3的侧板部321的外表面)与隔壁板20的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之间被支承,因此在组装风门装置I的过程中加热器用引线8得到保持。因此,即使加热器用引线8被拉扯,加热器用引线8也不易移动。因此,加热器用引线8不易发生断线等。并且,由于在组装风门装置I的过程中加热器用引线8得到保持,因此固定加热器用引线8不需要花费很多工时。并且,由于加热器用引线8在壳体3与隔壁板20的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之间被支承,因此与胶带等不同,能够可靠地固定加热器用引线8。
[0087]并且,加热器用引线8沿壳体3的侧板部321的外表面沿X方向延伸,隔壁板侧引线支承部26支承加热器用引线8的沿侧板部321的外表面延伸的部分。因此,由于加热器用引线8的被支承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加热器用引线8固定于壳体3。
[0088]并且,由于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设置于隔壁板20的外周侧端部,因此加热器用引线8不需要穿过孔,因此容易拉绕加热器用引线8。
[0089]并且,在壳体3形成有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所述壳体侧引线支承部34覆盖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并支承加热器用引线8的中途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固定加热器用引线8。
[0090]并且,加热器用引线通路25具有第一通路251、第二通路252以及第三通路253,所述第一通路251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开口,所述第二通路252从第一通路的X方向的一侧Xl的端部朝向Y方向弯曲,所述第三通路253从第二通路252的与第一通路251侧相反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