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010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给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反应装置有水力作用和机械搅拌作用两类。水力作用反应装置由于具有不需要动力设备、节省电力等优点而在国内使用较多,但其存在不能很好地适应水量变化,反应效果相对较差,占地面积较大等缺点。而机械搅拌反应装置存在机械设备多,运行管理复杂,运行费用高等缺点,故我国水厂使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反应效率高、投资少、水处理效果好的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内横向设有数块隔板将反应池体内腔分割成数个竖井,竖井中放置由纵横相连的栅条构成立体空间网状扰流组件,隔板上设有水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穿孔旋流隔板和扰流组件,因而可以使反应池内水流形成包括自由涡、强制涡和微涡旋在内的组合涡。该装置与目前最先进的网格池式反应装置相比,其反应效果可提高24%-53%,并且适合任何水质的水源(如高浊度水、含藻水、悬浮物含量高的原水以及污水处理),比现有的水力反应池,更适应水量的变化,并且占地面积少。在同样的条件下,较现有的各种反应技术可节省投资30%-55%左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扰流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1内横向设有数块隔板2将反应池体1内腔分割成数个竖井3,竖井3中放置由纵横相连的栅条构成立体空间网状扰流组件7,隔板2上设有水流通道4。
所述的竖井3横断面为方形、长方形、圆形、锥形、多边形、椭圆形。
所述的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1侧壁上设有进出水口5、6。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隔板和扰流组件三部分组成。其中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隔板可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实用中,也可以用其它材料,诸如钢材、塑料等加工制作)。隔板将反应池体分成数个竖井(其横断面可以是方形、圆形、锥形及多边形等各种形状。竖井的深度和直径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隔板上预留水流通道,每一个竖井的水流通道可以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或平行布置。水流通道的过水断面面积沿水流方向逐次增大,其面积按流速、流量确定,位于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隔板的水流通道流速,沿水流方向按若干档依次递减。视生产应用条件不同,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也可能由单个竖井组成,即单井反应池。即这时在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内不需要安装隔板。
待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隔板建造完毕以后,在竖井中置入扰流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扰流组件可在每个竖井中分别放置也可以在部分竖井中放置旋扰流组件,旋扰流组件可采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加工而成。旋扰流组件的结构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或其它形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投加了混凝剂并经充分混合的原水通过进水管道沿池壁进入第一个竖井并从隔板上的水流通道进入第二个竖井,然后水流依次流经所有竖井。隔板上的水流通道使水流在反应池中旋转流动并形成自由涡和强制涡,而在竖井中放置的旋扰流组件又使水流形成大量的微涡旋。在这种组合涡的作用下使水中微絮物体及杂质颗粒产生碰撞,达到高效反应的目的。反应后水流经出水管流入下一个处理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包括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其特征在于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1)内横向设有数块隔板(2)将反应池体(1)内腔分割成数个竖井(3),竖井(3)中放置由纵横相连的栅条构成立体空间网状扰流组件(7),隔板(2)上设有水流通道(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井(3)横断面为方形、长方形、圆形、锥形、多边形、椭圆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1)侧壁上设有进出水口(5)、(6)。
专利摘要一种旋扰流组合涡反应装置。它是在旋扰流组合涡反应池体内横向设有数块隔板将反应池体内腔分割成数个竖井,竖井中放置由纵横相连的栅条构成立体空间网状扰流组件,隔板上设有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穿孔旋流隔板和扰流组件,因而可以使反应池内水流形成包括自由涡、强制涡和微涡旋在内的组合涡。该装置与目前最先进的网格池式反应装置相比,其反应效果可提高24%-53%,并且适合任何水质的水源(如高浊度水、含藻水、悬浮物含量高的原水以及污水处理),比现有的水力反应池,更适应水量的变化,并且占地面积少。在同样的条件下,较现有的各种反应技术可节省投资30%-55%左右。
文档编号C02F1/00GK2639283SQ0326046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于水利 申请人:于水利, 时文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