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04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反应分离器外壳内的上半部为分离室,分离室上部设有存水斗,曝气头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内下部的中心位置,叶片设置在曝气头的上部,溢流管的一端与反应分离器外壳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相连通,超滤膜组件设置在超滤反应器外壳内的上部,超滤膜组件的下部和超滤反应器外壳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架,上连管的一端与超滤膜组件相连通,上连管的另一端与蠕动泵的入口相连通,下连管的一端与蠕动泵的出口相连通,下连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内的紫外消毒池的下部相连通,紫外消毒池的上部设有中水出水管。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的中部相连通。
【专利说明】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船舶生活污水负荷变化明显、冲击大,污染程度高,加上船体航行振动造成液面摇晃及船舶设备空间位置布置受限等特点,使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困难。
[0003]船舶特别是大型船舶行走在海洋中就如同一个移动的居住空间,人在船上生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为降低船舶污水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MO)不断修整船舶污水排放法规,通过了 MEPC.159(55)号决议一一“经修订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排除物标准和性能试验实施导则”,并于2010年I月I日生效。该决议比《MARPOL73/78公约》附则IV提出了更高的排放要求,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由50mg/L降到25mg/L,固体悬浮物SS由50mg/L降到35mg/L,大肠杆菌由250个/L降到100个/L,同时明确了化学需氧量C0D(125mg/L)、酸碱度pH(6?8.5)、余氯(0.5mg/L),对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4]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基本沿用岸上的水处理技术,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国外的研宄较早,技术比较注重提高处理效率和保证处理效果,比较成熟的产品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法(混凝重力沉淀及吸附过滤)、生物化学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法)、电解法等。整体而言,国内针对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宄,主要是转化开发,真正研发新工艺和新装置的厂家几乎没有。目前MBR膜生物反应器被认为是船舶污水处理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国际上已开始采用相应技术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和灰水。其主要特点如下:1、出水水质优质稳定;2、剩余污泥产量少;3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4、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5、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0005]但是MBR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膜丝易污染、价格高昂、能耗大的缺点,这是制约MBR膜生物反应器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船舶生活污水负荷变化明显、冲击大,污染程度高,加上船体航行振动造成液面摇晃及船舶设备空间位置布置受限等特点,使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困难。进而提供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
目.ο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进水管、反应分离器外壳、下降管、分离室、存水斗、电动机、叶片连杆、溢流管、曝气头、叶片、曝气泵、超滤反应器外壳、上连管、超滤膜组件、紫外消毒池、中水出水管、蠕动泵、下连管和支架,所述反应分离器外壳内的上半部为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上部的反应分离器外壳内设有存水斗,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水斗相连通,下降管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内,下降管的上端与存水斗相连通,下降管的下端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内的下部,曝气头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内下部的中心位置,曝气泵的出口与曝气头相连通,叶片设置在曝气头的上部,电动机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的上部,叶片连杆的上端与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叶片连杆的下端与叶片相连接,溢流管的一端与反应分离器外壳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相连通,超滤膜组件设置在超滤反应器外壳内的上部,超滤膜组件的下部和超滤反应器外壳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架,上连管的一端与超滤膜组件相连通,上连管的另一端与蠕动泵的入口相连通,下连管的一端与蠕动泵的出口相连通,下连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内的紫外消毒池的下部相连通,紫外消毒池的上部设有中水出水管。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的中部相连通。
[0009]本实用新型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0010]1、原污水经过细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及悬浮物,并消除洗涤泡沫。2、过滤水从流化床反应器底部进入,在反应室被微生物降解。3、由于重力作用,经降解后的污水在分离室内实现砂、水、泥分离,并从上部溢流出水。4、处理水从超滤反应处理装置中部进水,污泥在底部沉淀,上部微澄清水经超滤膜组件抽吸出水。5、蠕动泵将经超滤膜组件处理后的水排入紫外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杀菌,保证出水安全性。6、沉淀的污泥定期排入污泥池。7、消毒后的水作为中水回用,可冲洗厕所或甲板。
[0011]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最大的优点是在保证排水水质完全符合頂O新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超滤膜组件堵塞,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除此之外,该装置能够承受高污泥容积负荷冲击,避免船舶晃荡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构尺寸小,可分散设置,节约空间,同时实现中水回用,减小船舶淡水负载压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进水泵,2为进水管,3为反应分离器外壳,4为下降管,5为分离室,6为存水斗,7为电动机,8为叶片连杆,9为溢流管,10为曝气头,11为叶片,12为曝气泵,13为超滤反应器外壳,14为上连管,15为超滤膜组件,16为紫外消毒池,17为中水出水管,18为婦动泵,19为下连管,20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1、进水管2、反应分离器外壳3、下降管4、分离室5、存水斗6、电动机7、叶片连杆
8、溢流管9、曝气头10、叶片11、曝气泵12、超滤反应器外壳13、上连管14、超滤膜组件15、紫外消毒池16、中水出水管17、蠕动泵18、下连管19和支架20,所述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的上半部为分离室5,所述分离室5上部的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设有存水斗6,进水管2的一端与进水泵I的出水口相连通,进水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水斗6相连通,下降管4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下降管4的上端与存水斗6相连通,下降管4的下端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的下部,曝气头10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下部的中心位置,曝气泵12的出口与曝气头10相连通,叶片11设置在曝气头10的上部,电动机7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的上部,叶片连杆8的上端与电动机7的输出端相连接,叶片连杆8的下端与叶片11相连接,溢流管9的一端与反应分离器外壳3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相连通,超滤膜组件15设置在超滤反应器外壳13内的上部,超滤膜组件15的下部和超滤反应器外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架20,上连管14的一端与超滤膜组件15相连通,上连管14的另一端与蠕动泵18的入口相连通,下连管19的一端与蠕动泵18的出口相连通,下连管1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内的紫外消毒池16的下部相连通,紫外消毒池16的上部设有中水出水管17。
[0016]所述溢流管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的中部相连通。
[0017]本实施例将流化床反应工艺与超滤技术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处理效果明显。将机械搅拌流化床工艺作为生物反应器,微生物负载量极高,在船舶靠岸、污水进水终止等恶性条件下,不受启闭时间限制,能够通过控制搅拌速率和曝气速率调节溶解氧,有效地处理高冲击负荷的船舶生活污水。根据水质不同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聚苯乙烯球等不同级配的填料,适应性强,易于成本控制。采用超滤膜组件抽滤出水装置代替传统的沉淀池,经流化床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较好,显著降低膜组件的堵塞概率,保证最终出水水质,降低维护费用,节约成本。满足船舶污水对水质、水量的处理要求,减小排水的氮磷负荷,降低自然水体中藻类爆发的隐患,同时能够实现中水回用,技术经济性好。结构尺寸小,可划分为不同模块分散布置,装置整体体积小,节约空间。系统采用蠕动泵进出水,水量稳定,维护方便,且能够实现远程操控,人机交互简单,改善工作环境。
[0018]船舶作为经济交流的媒介之一,经常在各国之间穿梭。环境保护作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主旋律,世界各国对海洋生态环境不断重视,国际海事组织对于船舶所有可能携带的污染物进行了严格控制。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工艺已日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这款新型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污泥产生量少,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可以高效、经济地处理船用生活污水,在船舶污水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1)、进水管(2)、反应分离器外壳(3)、下降管(4)、分离室(5)、存水斗(6)、电动机(7)、叶片连杆(8)、溢流管(9)、曝气头(10)、叶片(11)、曝气泵(12)、超滤反应器外壳(13)、上连管(14)、超滤膜组件(15)、紫外消毒池(16)、中水出水管(17)、蠕动泵(18)、下连管(19)和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的上半部为分离室(5),所述分离室(5)上部的反应分离器外壳⑶内设有存水斗(6),进水管(2)的一端与进水泵⑴的出水口相连通,进水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存水斗(6)相连通,下降管(4)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下降管(4)的上端与存水斗(6)相连通,下降管(4)的下端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的下部,曝气头(10)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内下部的中心位置,曝气泵(12)的出口与曝气头(10)相连通,叶片(11)设置在曝气头(10)的上部,电动机(7)设置在反应分离器外壳(3)的上部,叶片连杆(8)的上端与电动机(7)的输出端相连接,叶片连杆(8)的下端与叶片(11)相连接,溢流管(9)的一端与反应分离器外壳(3)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相连通,超滤膜组件(15)设置在超滤反应器外壳(13)内的上部,超滤膜组件(15)的下部和超滤反应器外壳(13)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架(20),上连管(14)的一端与超滤膜组件(15)相连通,上连管(14)的另一端与蠕动泵(18)的入口相连通,下连管(19)的一端与蠕动泵(18)的出口相连通,下连管(1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内的紫外消毒池(16)的下部相连通,紫外消毒池(16)的上部设有中水出水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流化床-超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9)的另一端与超滤反应器外壳(13)的中部相连通。
【文档编号】C02F9-14GK204298202SQ201420732022
【发明者】田太平, 刘仁伟 [申请人]田太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