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26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
背影技术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污水处理并实现其再生利用,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愈显突出。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所以实现再生水(中水)的回用应是解决困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化法和膜分离法等,由于方法不同,通常采用不同的处理设备,同样,不同的处理设备,带来了不同的处理效果。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带来运行费用高,操作不便,生产的水质质量差等不足,从而不能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操作方便和可使再生水的水质质量较好,运行成本较低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实现该装置的筒体的上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污水进水管及位于其下方的设有进气孔的排气管,筒体下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设有进水孔的排水管及位于其上方的设有出气孔的出气管,筒体下部连有位于出气管上方用于置放做垫层的无机滤料的下筛板。筒体中部的酶促无机生物滤料的上方连有上筛板,污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外有隔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实现筒体中部的酶促无机生物滤料的上方连有上筛板,污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外有隔网。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酶促生物的密度为1g/cm3,向装置内鼓风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同时滤料呈悬浮状态,缓慢上下移动,一方面提高传质效率即可提高生化处理效率,另外是由于滤料相互碰撞摩擦,便于老化的生物膜脱落,促进新生物膜生长,也是提高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酶促生物过滤装置设有进水管、排水管、进气管和反冲洗管。水力条件是上进下出,空气是下进上出,再加上滤料上生长的生物膜,气、液、固三相合理接触,有利于空气中的氧回向液相中转移,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污水中BOD5、CODCr等污染物质向生物膜中转移,也就有利于微生物对其降解,同时也有利于降解产物CO2、N2和H2O等向膜外扩散,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节能高效,有效地降解残留的污染物,提高再生水水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无臭味,无噪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能耗低,运行费用低。不受污水量限制,机动灵活,可大可小,也可多个组合使用。因此适合于量小面广的城市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疗养院、医院、机关、学校、写字楼、宾馆、饭店、别墅区、旅游景点、小城镇、乡镇等不便建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地方,同时又便于处理的再生水就近回用,缩短回用管道,节省建设费用。再生水可回用于绿化、冲厕、公建、清扫马路、冲车、景观用水。另外,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也可以处理食品、饮料废水,游泳池水和某些有机工业废水等,并加以回用。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酶促生物过滤装置筒体5的上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污水进水管9及位于其下方的设有多个进气孔11的排气管10,污水进水管9的出水口外有不锈钢丝隔网8,筒体5下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设有多个进水孔2的排水管3及位于其上方的设有多个出气孔17的出气管16,筒体5下部连有位于出气管16上方的下筛板14,下筛板14上依次有无机滤料垫层4、酶促无机生物滤料层6、上筛板13,筒体5中部的酶促无机生物滤料的上方连有上筛板13,污水进水管9、排气管10、出气管16、排水管3的内端头依次分别连有封头7、封头12、封头15、封头1。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5)的上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污水进水管(9)及位于其下方的设有进气孔(11)的排气管(10),筒体(5)下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设有进水孔(2)的排水管(3)及位于其上方的设有出气孔(17)的出气管(16),筒体(5)下部连有位于出气管(16)上方用于置放做垫层的无机滤料的下筛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污水制取再生水的工艺中所使用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5)中部的酶促无机生物滤料的上方连有上筛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污水制取再生水的工艺中所使用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进水管(9)的出水口外有隔网(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酶促生物过滤装置,筒体的上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污水进水管及位于其下方的设有进气孔的排气管,筒体下部连有伸入筒体内的设有进水孔的排水管及位于其上方的设有出气孔的出气管,筒体下部连有位于出气管上方用于置放做垫层的无机滤料的下筛板,筒体中部的酶促无机生物滤料的上方连有上筛板,污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外有隔网。
文档编号C02F3/10GK2721623SQ200420053269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6日
发明者娄性义, 王海潮, 陈浩玺, 张焕云 申请人:娄性义, 王海潮, 陈浩玺, 张焕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