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50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对中水处理的工艺大体可分为三类物理处理法(通常采用的是膜滤法)、物理化学法(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方法)和生物处理法。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砂滤等流程。近年兴起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中水进行处理,其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目前采用的各种方法处理所需设备,一般采用分体制造,不仅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而且运行成本较高,应用范围窄,出水水质不够稳定达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维修方便的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壳体内靠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板,格栅板后侧设有吸附室,在壳体内靠出水口处设有过滤室,其中在所述吸附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还设有膜生物反应器。在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相对应的壳体上设有污泥出口。在所述壳体前端设有位于格栅板前侧的除杂口。所述吸附室内装有滤料。过滤室内装有活性炭。在所述过滤室与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的壳体上还可增设用以投加消毒剂的投加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不仅污水处理能力大,效率高,而且出水水质稳定,组装方便,同时还具有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1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在壳体1 内靠进水口 2处设有不锈钢格栅板4,壳体1前端设有位于格栅板4前侧的除杂口 10,用于去除被格栅板4挡住的杂物。格栅板4后侧设有吸附室5,吸附室5内装有滤料和吸收液箱,可对所经过的污水进行吸附处理。在壳体1内靠的出水口 3处设有过滤室7,过滤室 7中装有活性炭,这样可加强对污水进行再次过滤,从而确保出水口 3排出的水质能稳定达标。在所述吸附室5与所述过滤室7之间还设有膜生物反应器6,该膜生物反应器6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大大减少了运行管理费用。在与膜生物反应器6相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污泥出口 11。污水经过进水口 2进入壳体1后,先经过不锈钢格栅板4初步过滤,然后再进入吸附室5进一步处理,处理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6内,在膜生物反应器6的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的生物及膜混合处理下,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含有活性炭的过滤室7进一步精细稳定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 3排出。在过滤室7与膜生物反应器6之间的壳体上还可增设用以投加消毒剂的投加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壳体内靠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板,格栅板后侧设有吸附室,在壳体内靠出水口处设有过滤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附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还设有膜生物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相对应的壳体上设有污泥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前端设有位于格栅板前侧的除杂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室内装有滤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内装有活性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式中水回用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壳体内靠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板,格栅板后侧设有吸附室,在壳体内靠出水口处设有过滤室,其中在所述吸附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还设有膜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污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016930SQ20112006043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刘学红, 安瑜, 徐菱, 潘龙, 贾赛敏 申请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