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499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可以解决水处理过程中能提高气体高效溶入溶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农业和人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气体与液体进行混合,以生产出新的产品、农药和生活用品,在化学工业和水处理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的自来水处理、纯净水生产和污水处理都需要将气体与液体混合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目前采用的气泵直接充气方式效率较低,所充入的气体大都以气泡的形式溢出水面而浪费,尤其是对有害成份进行氧化处理的污水而言,充入水中的氧气或臭氧溶入率低于10%,因此处理成本高,而且氧化效率较低,同时溢出水面的臭氧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气体高效溶入液体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水中有机质氧化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解决水处理过程中提高气体高效溶入溶液的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包括在混合管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的进液管,在混合管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出液管可与混合管呈平行状,也可以呈弯曲状的设置;在混合管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设有防反流盖,进气管与出气管呈垂直设置,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混合管内,并与混合管内的液体流向相一致;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内径相同,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内径小于混合管的内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内径为0. 02^3. 0米,进液管和出液管的长度为0. 5^200 米。所述混合管的内径是进液管和出液管内径的0. 5^2. 0倍,混合管的长度为0. Γ10. 0米。 所述的混合管、进液管或者出液管的断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菱形。所述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内径相同,且进气管与出气管的直径为0. 0Γ0. 5米。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利用进液管、混合管和出液管依次组合的方式,并在混合管内注入气体,由于进液管和出液管内径小于混合管,当液体由内径较小的进液管进入内径较大的混合管时,管内将产生负压,有利于气体溶入液体中,使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效率接近100%。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3、当输入具有强氧化性气体时,可明显提高氧化效率,在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4、气液混合后无废气排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混合管1、进液管2、出液管3、进气管4、出气管5与防反流盖6等部件构成。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包括在混合管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的进液管2,在混合管1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3,进液管2、出液管3均与混合管1呈平行或弯曲设置;在混合管1上连接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出气管5的出气端设有防反流盖6,进气管4与出气管5呈垂直设置,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1内,出气管5位于混合管1内,气体流向与混合管内液体的流向相一致,进气管4与混合管1呈垂直设置;所述进液管2与出液管3的内径相同,进液管2与出液管3的内径小于混合管1的内径。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内径为0. 02^3. 0米,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长度为 0. 5^200米。所述混合管1的内径是进液管2内径的0. 5^2. 0倍,混合管1的长度为0. Γ Ο 米。所述的混合管1、进液管2或者出液管3的断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菱形。所述的进气管4与出气管5的内径相同,且进气管4与出气管5的直径为0.0广0.5米。将输液泵的出液口与进液管2相连,液体由进液管2流进混合管1,同时在混合管 1内注入气体,由于混合管1的内径大于进液管2与出液管3,因此在混合管1内有负压产生,使气体与液体在混合管1内混合后由出液管3输出,从而达到气体和液体充分混合的目的。当有液体输入混合管1时,若此时出液管3被误关闭而进气管4又未输入气体时,为防止液体流入进气管4,出气管5的防反流盖6将会因液体的压力而关闭。当液体流过混合管 1和有气体输入时,防反流盖6受液体和气体的推动将会自动打开。进气管4内通入的气体可以是氧气、臭氧、氯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在自来水水质净化过程中使用,具体采用的工艺步骤如下1、输液管道的构建包括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 ;所述进水管2由生铁制成,混合管1和出水管3是由耐氧化、耐腐蚀或密闭性较好的PVC为原料制成,形状为圆形, 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内径均为0. 4米,长度均为100米,混合管1的内径为0. 6米,长度为1.0米。2、进气管设置进气管4为耐氧化的不锈钢制成,直径为0. 1米。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内,出气管5的出气口正对出水口,即出气管5与进气管4呈90度,混合管内的气管与水的流向平行,出气管5的出气口有一防反流盖6。3、进水管、混合管和出水管的连接进水管2与混合管1的一端相连接,混合管1 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连接,水依次沿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顺序流动。进水量为 300吨/小时。4、气体选择由徐州龙泰臭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源,臭
4氧产生量为1200克/小时,将臭氧输出管与混合管外的进气管4相连,使臭氧在混合管1 内与水充分混合,并由出水管3输出至净水池中循环净化3小时后水质净化就此完成。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具体采用的工艺步骤如下1、输液管道的构建包括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 ;所述进水管2、混合管1 和出水管3是由耐氧化、耐腐蚀或密闭性较好的PVC为原料制成,形状为圆形,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内径均为0. 3米,长度均为10米,混合管的内径为0. 45米,长度为0. 6米。2、进气管设置进气管4为耐氧化的不锈钢制成,直径为0. 05米。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1内,出气管5的出气口正对出水口,即出气管5与进气管4呈90度,混合管1内的气管与水的流向平行,出气管5的出气口有一防反流盖6。3、进水管、混合管和出水管的连接进水管2与混合管1的一端相连接,混合管1 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连接,污水依次沿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顺序流动。进水量为200吨/小时。4、气体选择由上海嘉章臭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源,臭氧产生量为800克/小时,将臭氧输出管与混合管外的进气管4相连,使臭氧在混合管1内与水充分混合,并由出水管3输出至曝气池中,经60目尼龙筛绢过滤后直接外排,污水处理就此完成。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在养殖用的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具体采用的工艺步骤如下1、输液管道的构建包括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 ;所述进水管2、混合管1 和出水管3是由耐氧化、耐腐蚀或密闭性较好的PVC为原料制成,形状为圆形,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内径均为0. 1米,长度分别为50米和100米,混合管1的内径为0. 15米,长度为0.4米。2、进气管设置进气管4为耐氧化的不锈钢制成,直径为0. 02米。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1内,出气管5的出气口正对出水口,即出气管5与进气管4呈90度,混合管1内的出气管5与水的流向平行,出气管5的出气口有一防反流盖。3、进水管、混合管和出水管的连接进水管2与混合管1的一端相连接,混合管1 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连接,水流依次沿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顺序流动。进水量为65吨/小时。4、气体选择由上海嘉章臭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源,臭氧产生量为200克/小时,将臭氧输出管与混合管外的进气管4相连,使臭氧在混合管1内与水充分混合,并由出水管3输出至养殖池中,经3小时沉淀后即可使用。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在育苗用的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具体采用的工艺步骤如下1、输液管道的构建包括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 ;所述进水管2、混合管1 和出水管3是由耐氧化、耐腐蚀或密闭性较好的PVC为原料制成,形状为圆形,进水管2和
5出水管3的内径均为0. 1米,长度分别为100米和50米,混合管1的内径为0. 15米,长度为0.3米。2、进气管设置进气管4为耐氧化的不锈钢制成,直径为0. 015米。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1内,出气管5的出气口正对出水口,即出气管5与进气管4呈90度,混合管1内的出气管5与水的流向平行,出气管5的出气口有一防反流盖6。3、进水管、混合管和出水管的连接进水管2与混合管1的一端相连接,混合管1 的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连接,水流依次沿进水管2、混合管1和出水管3顺序流动。进水量为50吨/小时。4、气体选择由上海嘉章臭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源,臭氧产生量为150克/小时,将臭氧输出管与混合管外的进气管4相连,使臭氧在混合管1内与水充分混合,并由出水管3输出至蓄水池中,经3小时沉淀后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包括在混合管(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的进液管(2),在混合管(1)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3),进液管(2)、出液管(3)均与混合管(1)呈平行或弯曲设置;在混合管(1)上连接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出气管(5)的出气端设有防反流盖(6),进气管(4)与出气管(5)呈垂直设置,进气管(4)插入混合管(1)内,出气管(5 )位于混合管(1)内,气体流向与混合管内液体的流向相一致,进气管(4)与混合管(1)呈垂直设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管(2)与出液管(3)的内径相同,进液管(2)与出液管(3)的内径小于混合管(1)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管(2) 和出液管(3)的内径为0. 02 3. 0米,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长度为0. 5^200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管(1) 的内径是进液管(2)内径的0. 5 2. 0倍,混合管(1)的长度为0. Γ10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合管 (1)、进液管(2)或者出液管(3)的断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菱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气管(4)与出气管(5)的内径相同,且进气管(4)与出气管(5)的直径为0.0Γ0. 5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气体与溶液混合效率的装置,在混合管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在混合管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出液管均与混合管呈平行或弯曲设置;在混合管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端设有防反流盖,进气管与出气管呈垂直设置,进气管插入混合管内,出气管位于混合管内,出气管与混合管呈垂直设置,气体流向与混合管内液体的流向相一致;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内径相同,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内径小于混合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可使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效率接近10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C02F1/68GK201997266SQ20112005952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周鑫, 徐增洪, 徐跑, 水燕, 赵朝阳, 郁桐炳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