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153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包括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和气提装置,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导流墙体二底端与池底连接,导流墙体一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分离,气提装置固定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气提装置包括空气扩散装置和导向装置,空气扩散装置包括主供风管和与主供风管连接的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滑轨和导向环扣,导向滑轨上端固定于导流墙体一的顶端,导向滑轨下端固定于池体上,空气分配器通过导向环扣和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提升污水推流效果、降低能耗,并易于检修和更换。
【专利说明】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
[0003]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可以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等。在好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微生物和水的分离操作,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0004]为了使曝气池中微生物在曝气池中流动循环起来,进入不同的反应池体或具有较大的耐冲击能力,技术人员均采用回流或推流的方式实现。而回流和推流可以使用泵、推流器或空气提升来完成,而使用泵回流只能产生较小的会流量,回流量较大时能耗较高。采用推流器循环时,其回流量难以计算,回流速度过快且能耗也较高。采用空气推流可以获得较均匀的回流量,平均进水的负荷,能耗低且回流均匀。
[0005]现有空气推流技术中,空气扩散装置采用穿孔管,采用配重方式沉没或悬挂在水中,能耗偏高且检维修时非常困难,会出现“拿不出来” “放不进去”的现象,给实际应用造成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以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提升污水推流效果、降低能耗,且易于检修和维护。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包括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和气提装置,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导流墙体二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连接,导流墙体一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分离,所述气提装置固定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所述气提装置包括空气扩散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空气扩散装置包括主供风管和与主供风管连接的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滑轨和导向环扣,所述导向滑轨上端固定于导流墙体一的顶端,导向滑轨下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的池体上,空气分配器通过导向环扣和导向滑轨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导流墙体二低于生物反应池的液位200-1500mm。
[0009]进一步,所述导流墙体一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之间的距离为200_1500mm。
[0010]进一步,所述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_1500mm。
[0011]进一步,所述主供风管上端装有控制阀和快装接头,所述主供风管为硬质钢管或
塑料管。
[0012]进一步,所述微孔曝气管每米上开设有2000-10000个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lmm.[0013]进一步,所述空气分配器有2-12个微孔曝气管接头,所述微孔曝气管接头设在空气分配器两侧或一侧,所述空气分配器长度为lm-6m。
[0014]进一步,所述导向滑轨竖直设置,并且其下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所述生物反应池中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各所述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之间设有隔墙。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且在池体液位之上,导流墙体一与生物反应池池底分离,导流墙体二与生物反应池池底连接,使得污水液面能够低于导流墙体一顶端并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并且通过空气扩散装置在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产生气泡,污水与气泡混合,使得两墙体之间的污水密度小于导流墙体一外侧的污水密度,从而在压力差和气体上升带来水流动的作用下,导流墙体一外侧的污水能够不断经由导流墙体一底部流入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中,在气密度差作用下,使得导流墙体二内侧的液面高于外侧的液面,并通过导流墙体一阻止液面随意流动,使得液流不断经导流墙体二顶端流出,无需采水泵回流或潜水搅拌机,不仅避免了消耗较高能量,还具有较好的污水推流效果。另外,由于空气扩散装置的主供风管上连接空气分配器和多个微孔曝气管,使得污水与气泡混合更均匀,产生更大的密度差和更好的推流效果。同时,空气分配器上连接导向环扣,与固定在池壁和池底的导向滑轨滑动连接,使得空气分配器和微孔曝气管非常方便的提出水面进行检修和维护。最后,由于主供风管是硬质管材,配合导向滑轨的定位作用,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空气分配器和微孔曝气管固定在相应位置,不担心其上浮,也不需要配重,大大减轻了整体装置的重量,降低了检修和维护的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气提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气提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1]实施例1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推流装置可设置在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50内,其包括导流墙体一 10、导流墙体二 20和气提装置,气提装置置于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气提装置包括空气扩散装置30及导向装置40,导流墙体一 10顶端在污水液面以上,导流墙体一 10与生物反应池50的池底分尚,留有空间,导流墙体一 10顶端闻于导流墙体二 20顶端,导流墙体_.20的顶端在液面以下,导流墙体二 20底端与生物反应池50的池底连接,具体地,导流墙体二 20低端与生物反应池50的池底紧密连接或为一体。 [0023]本实施例中,导流墙体一 10底端与生物反应池50的池底的距离优选为200-1500mm,更优选为400-800mm。导流墙体二 20低于生物反应池的池体的液位200-1500_。该“池体”具体可包括生物反应池的池壁、池底、生物反应池中的各种墙体等。
[0024]本实施例中,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均竖直设置,且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的水平距离优选为500-1500mm,更优选为1000_1200mm。
[0025]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流墙体一 10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例如可为45度,倾斜的方向可朝向导流墙体二 20,即导流墙体一 10距离导流墙体二 20自其底端至顶端渐短,成喇叭口式。
[0026]图2为图1中的气提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气提装置的侧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空气扩散装置30包括主供风管31,主供风管31连接有空气分配器32,空气分配器32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33、主供风管31上端设有控制阀34及快装接头35。本实施例中,主供风管31为硬质钢管或塑料管。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导向装置40包括导向滑轨41和导向环扣42,导向滑轨41上端固定于导流墙体一 10的顶端,导向滑轨41底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50的池体上。具体地,导向滑轨41可竖直设置,并且下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50的池底。导向滑轨41和导向环扣42滑动连接。导向环扣42固定在空气分配器32上,空气分配器32通过导向环扣42和导向滑轨41滑动连接,导向环扣42可以打开或关闭,使得空气分配器32与导向滑轨41分离。
[0028]本实施例中,主供风管31可采用耐腐蚀、强度较高的304不锈钢钢管,其具体可通过法兰或焊接连接空气分配器32,并对空气分配器32起到固定作用。
[0029]主供风管31上端装有控制阀34和可拆卸的快装接头35,如图2所示,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方便将空气扩散装置30通过导向滑轨41提出水面清理空气分配器32和微孔曝气管33内的杂质,保证空气扩散装置30的工作效率。
[0030]空气分配器32上设有2-12个微孔曝气管接头,这些微孔曝气管接头可设在空气分配器32两侧或一侧,空气分配器长度为lm-6m。即,多个微孔曝气管33具体沿空气分配器32的轴向水平排列的数量优选为2-12根。微孔曝气管33间距为20-60cm。
[0031]微孔曝气管33上具有微孔,本实施例中,微孔曝气管33每米上优选地开设有2000-10000个微孔,各微孔的孔径优选为0.2-lmm ;更优选地,微孔曝气管33每米上开设有微孔 3000-6000 个,孔径 0.4-0.8mm。
[0032]如图1所示,空气扩散装置30可通过供气主管31和导向滑轨41固定在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导向滑轨31可以根据空气分配器32的长短设置多根,并在空气分配器32的相应位置固定多个导向环扣42,导向环扣42和导向滑轨41滑动连接,具体的,可以关闭供气主管31的控制阀34,打开供气主管31上的快装接头35,将供风主管31沿导向滑轨41向上提出,直至空气分配器32和微孔曝气管33露出水面,并打开导向环扣42,将空气扩散装置30整体移出水面进行检修和维护。
[0033]工作时,经主供风管31进入空气分配器32的空气分流入各微孔曝气管33中,并经由微孔曝气管33的固有微孔流出大量的微小气泡与污水混合。
[0034]污水与气泡混合后,密度降低,使得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的污水的压力小于导流墙体外侧的污水,在压力差作用下,导流墙体一 10外侧的污水不断流入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并不断与空气扩散装置30产生的气泡相混合。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的污水与气泡混合后,液面高于导流墙体二 20外侧的污水液面,使得液流经导流墙体二 20顶端不断流向导流墙体二外侧,又由于导流墙体一 20顶端较高,高于污水液面,其可阻止液面的随意流动。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污水在推流作用下的流动方向。
[003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无需采水泵回流或潜水搅拌机,即可在避免消耗较高能量的情况下,还具有较好的污水推流效果。并且通过微孔曝气管33产生的大量微小气泡,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均匀性更好,气泡和水混合的更均匀,能够更稳定的提供密度差,稳定导流墙体一 10和导流墙体二 20之间水位的高差,甚至并使混合液的液面得到5 — 15cm的提升,这是穿孔管实现不了的。最终在较低能耗下,可实现较大的推流量,有利于为活性污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升推流效果。
[0036]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空气扩散装置30的重量可以大大减轻,由主供风管31和导向滑轨41和导向环扣42共同固定空气扩散装置30,使其在较轻的重量下,也不会产生摆动和上浮,由于重量的减轻,就大大降低了检修和维护时的的劳动量。当空气扩散装置30需要检修或维护时,首先关闭供气主管31上的控制阀34,打开快装接头35,牵引供风主管31沿着导向滑轨41上移,空气分配器32和微孔曝气管33移出水面,然后打开导向环扣42,将空气扩散装置30和导向滑轨41分离,进而检修微孔曝气管33和空气分配器32,检修完毕后,将空气扩散装置30和导向滑轨41通过导向环扣42滑动连接,并下滑至固定位置,锁紧快装接头35,打开控制阀34,空气扩散器30恢复正常工作.[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中设有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且各所述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之间设有隔墙。
[0039]各推流装置可单独工作,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已经在实施例1中做了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0040]隔墙作用是防止相邻推流装置的气提装置之间相互干扰,因此,可将隔墙底端与生物反应池池底连接,并使其顶端高于液面。
[00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和气提装置,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导流墙体二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连接,导流墙体一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分离,所述气提装置固定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所述气提装置包括空气扩散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空气扩散装置包括主供风管和与主供风管连接的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连接多个微孔曝气管;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滑轨和导向环扣,所述导向滑轨上端固定于导流墙体一的顶端,导向滑轨下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的池体上,空气分配器通过导向环扣和导向滑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体二低于生物反应池的液位200-1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之间的距离为200-1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风管上端装有控制阀和快装接头,所述主供风管为硬质钢管或塑料管。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管每米上开设有2000-10000个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l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配器有2-12个微孔曝气管接头,所述微孔曝气管接头设在空气分配器两侧或一侧,所述空气分配器长度为lm-6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轨竖直设置,并且其下端固定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
9.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反应池,所述生物反应池中设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各所述用于生物反应池的推流装置之间设有隔墙。
【文档编号】C02F3/12GK203683211SQ201320884281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胥俊杰 申请人:易百皓源(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