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81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是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需重点解决的环保问题,而大力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又面临着对其伴生物---污泥处理处置的难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主要成份为有机物,因而其本身就是很好的农用有机肥原料,可进行综合利用,将其变废为利。从世界范围看,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堆肥、焚烧、投海、填埋等多种形式。其中半干化焚烧法的技术与设备复杂,能耗大,投资高,并伴有大气污染问题;填埋法受到用地的限制;投海会污染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会造成威胁,国际公约已明令禁止;堆肥法受污泥中重金属影响,应用具有局限性;而全干化焚烧法具有稳定可靠,可资源化等优点,是目前呼声最高的处置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率高、成本低的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包括污泥投料系统、污泥干燥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所述污泥投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料斗、计量输送机和螺旋加料器,所述污泥干燥系统包括与所述螺旋加料器连接的初级干燥机、与所述初级干燥机连接的二级干燥机、与所述初级干燥机连接的生物质锅炉、与所述二级干燥机连接的热风炉,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与所述污泥料斗连接的旋风分离器、与所述旋风分离器连接的喷淋洗涤塔。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料器采用变频控制的运行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洗涤塔采用直立逆流式洗涤吸塔。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锅炉采用的燃料为干化污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产品可作为生物质燃料送入发电厂,也可循环进入系统作为预热燃料进行焚烧处置,所用干化能源基本为生物质燃料,成本低廉;

2.整套工艺设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轻松实现稳定连续生产;

3.产品可根据最终资源化利用途径,调节出泥含水率,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与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污泥全干化系统,包括污泥投料系统、污泥干燥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污泥投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料斗、计量输送机和螺旋加料器,污泥干燥系统包括与螺旋加料器连接的初级干燥机、与初级干燥机连接的二级干燥机、与初级干燥机连接的生物质锅炉、与二级干燥机连接的热风炉,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泥料斗连接的旋风分离器、与旋风分离器连接的喷淋洗涤塔。

污泥投料系统中,污泥料斗中的污泥进入计量输送机,然后送入螺旋加料器中。 螺旋加料器主要是为了精确计量和投加物料,通过变频控制的运行方式,通过计量螺旋转速来确定投加量。

80%含水率的污泥被输送至初级干燥机,生物质燃料锅炉将蒸汽输送至初级干燥机,加热后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至55%左右,为后续二级干化创造有利条件。生物质锅炉采用的燃料为干化污泥。

55%含水率污泥被加入到二级干燥机中,通过热风炉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风输入二级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机进口烟气温度800℃,出口温度为110℃。

旋风分离器分离废气带出的粉尘,除尘效率一般在90%,收集的粉尘直接与干化污泥进行混合作为产品。

喷淋洗涤塔采用直立逆流式洗涤吸塔,在洗涤塔的喷淋系统上层有一气液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是将吸收液分离下来,阻塞进入风机系统。

洗涤吸收液循环装置由循环泵、不堵塞喷嘴、喷管、循环水箱、固液分离器、压力表等组件组成。洗涤吸收液循环系统设计时考虑到了布水的均匀及水体污染颗粒的存在。管道上安装了固液分离器及采用不易堵塞、拆装方便的螺旋喷嘴。洗涤吸收液循环装置由电控柜控制运行。合上循环泵运行安钮,循环泵运转。循环水箱的中和液通过循环泵、固液分离器、喷管、不堵塞喷嘴、再到循环水箱,实现了中和液和氧化液的不间断循环运行。

喷淋洗涤塔每级循环水箱装有补水电磁阀、自动液位浮球阀一个。补水电磁阀受自动液位仪控制,当液位处于低位时,自动液位仪给补水电磁阀信号,补水电磁阀打开,向循环水箱补水。当液位元处于高位时,自动液位仪给补水电磁阀信号,补水电磁阀关闭,停止补水。并有独立的废液排放系统。每个系统排污口、球阀。循环水箱的循环液循环一定时间后需要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产品可作为生物质燃料送入发电厂,也可循环进入系统作为预热燃料进行焚烧处置,所用干化能源基本为生物质燃料,成本低廉;

2.整套工艺设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轻松实现稳定连续生产;

3.产品可根据最终资源化利用途径,调节出泥含水率,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