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业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生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39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业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生物装置。



背景技术:

渔业工厂化养殖作为水产养殖工厂化发展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因具有节水、省地、环保、可控性强、高密度、低风险、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常见的循环水处理装置有以下几种:

沙粒流化床生物过滤器,以石英砂为生物载体,水流自上而下流入过滤器,通过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生物反应,达到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的目的,该生物过滤器具有比表面积大,水和沙粒混合充分均匀,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的优点,但设备运营维护费用高,电费高,自重大,运行过程中容易堵塞等出现问题

微珠生物过滤器,该过滤器的进水水流经布水器布水,采用滴流的形式喷洒在滤料层上。通过大水流对浮性填料的冲击,可以冲刷掉粘附在填料表面的大部分颗粒物质,达到清洗效果,在暖水系统中,在进水氨氮含量在2mg/L-3mg/L的情况下,其生物处理能力达到1.2kg/(m3d),这种过滤形式相当简单可靠,但其缺点是受滤层厚度限制,一旦滤层厚度过厚,过滤器容易堵塞,一般情况下,滤层厚度不超过55cm,水力负荷不大于1200m3/(m2d)。

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该系统更适合养殖密度低,水力负荷较小的养殖系统,BBF反冲洗不需要任何动力,仅仅利用合理的气压原理,依靠本身的形状来完成,正常工作状态下,滤料层被水流顶在容器顶部。当需要反冲洗时,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打开排污阀,此时容器中的污染物会沿着排污阀排出,同时内部水体的流失,会使过滤器内部形成真空,外界空气会沿空气管进入设备,涌入的气流会在设备内剧烈的翻滚和搅动,达到反冲洗目的。从结构上讲,BBF设备维护简单,易于管理,反冲洗柔和,但正是由于反冲洗效果受到容器大小的限制,因此其水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一种增大养殖密度,改善本地区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致力于采用占地小的一体化设备,在保证生物体积和生物量的前提下,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的一种渔业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生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装置为封闭圆柱形的筒体,包括进水口、进水管道、溶气泵、刮渣机、内筒、外筒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内筒呈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圆柱形,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与筒体内壁形成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为生化反应区,所述外筒的底部高于筒体底部,以使所述外筒底部与所述筒体底部形成一个环形储水腔,所述进水口下方设有第一排渣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关于所述筒体的中心对称;所述溶气泵设置在所述内筒中,所述刮渣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并正对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所述刮渣机的下方还设有第二排渣口和连接所述第二排渣口的排渣管道。

进一步,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为广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筒内设有生物接触氧化填料。

进一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填料为PVC接触氧化填料。

进一步,所述外筒的顶部和底部均覆盖一层不锈钢网。

进一步,所述出水口的外部连接U型管道的一端,所述U型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到回水管道。

进一步,在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和所述出水口处分别设有一个阀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工艺设计,本装置实现了污染物去除与占地的平衡,解决了操作复杂,日常维护麻烦的掣肘,提升了设备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渔业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生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水口,2、进水管道,3、溶气泵,4、刮渣机,5、内筒,6、外筒,7、出水口,8储水腔,9、第一排渣口,10、第二排渣口,11排渣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装置为圆柱形的筒体,包括进水口1、进水管道2、溶气泵3、刮渣机4、内筒5、外筒6和出水口7,进水口1、出水口7设在筒体的底部,内筒5呈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圆柱形,设置在筒体内,并与进水口1通过进水管道2连接,内筒5的外壁与筒体内壁形成外筒6,外筒6为生化反应区,外筒6的底部高于筒体底部,以使外筒6底部与筒体底部形成一个环形储水腔8,进水口1下方设有第一排渣口9,出水口7与进水口1关于筒体的中心对称;溶气泵3设置在内筒5中,刮渣机4设置在筒体的顶部并正对内筒5的顶部开口,刮渣机4的下方还设有第二排渣口10和连接第二排渣口10的排渣管道11。本设备采用碳钢防腐结构,气浮区内布气管采用PVC-U塑料管,刮渣机采用AC220/0.4kw,刮渣机采用橡胶刮板,提线连接。

进一步,内筒5的顶部开口为广口结构。

进一步,外筒6内设有生物接触氧化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生物接触氧化填料为PVC接触氧化填料。填料接触面积大,填料填充率50%-70%。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进一步,外筒6的顶部和底部均覆盖一层不锈钢网。

进一步,出水口7的外部连接U型管道12的一端,U型管道12的另一端连接到回水管道。出水口7采用可变式样出水口,即出水口外套不锈钢钢圈通过设置U型管道12使两边的水位要保持一样高,这样可以减少回水的压力,如果回到鱼池那边的水的能量过高,影响鱼池内鱼类生长。

进一步,在进水口1、第一排渣口9、第二排渣口10和出水口7处分别设有一个阀门。可随时控制进水、出水和排渣。

循环水先通过微滤机晒分出大颗粒有机物及无机物,后经提升泵提升后进入本装置,经本项目气浮及生化处理后,去除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氮、亚硝酸盐)后,循环水经消毒回流入鱼池。

循环水进入本装置,首先在设备内桶5进行气浮,通过微小的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使悬浮物上浮至设备内水体表面,经刮渣机4导流排入外部的废水渠,从而达到除浊的目的。除浊后循环水溢流至外桶6的生化反应区,经生化反应后通过U型管12溢流至回水管道,生物膜残渣等经沉淀沉积在设备底部,定期通过打开第二排渣阀10排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