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36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可广泛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如: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餐厨废水、机器加工废水、食品废水、酒糟废水、屠宰废水等的预处理。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若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化学需氧量COD一般在2000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相对而言,生化需氧量BOD较低,很多废水BOD与COD的比值小于0.3。生物处理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净化的主要工艺。目前,主要运用的生物处理技术有传统水解酸化、EGSB、UASB、氧化沟和SBR等工艺,但存在施工时间长、颗粒污泥形成时间长,调试周期长、能耗高、运行成本高、设计不合理等缺点。目前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设备主要存在一下缺点:

1、底部泥水混合不均,污泥容易沉积在底部,造成反应器内污泥结壳。

2、抗冲击负荷能力低,造成处理效率下降。

3、预处理段去除率太低,导致后续单元处理难度极大。

4、微生物生长速度慢,启动周期长。

5、布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整个反应器出水差,甚至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设备布水系统不合理、抗冲击负荷能力低,造成底部泥水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布水系统采用旋混设计,将空气与污水混合旋流,兼氧微生物与有机物大面积接触吸收,从而使COD迅速降低,达到污泥去除率高,且出水水质好,节省动力,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护板,所述护板上固定设有脉冲布水装置,脉冲布水装置上设有进水口,脉冲布水装置下部通过管路与三通分水器相连接,三通分水器通过第一支管与伞形布水器Ⅰ相连接,三通分水器通过第二支管与伞形布水器Ⅱ相连接,三通分水器通过第三支管与伞形布水器Ⅲ相连接;所述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和伞形布水器Ⅲ下方设有喷嘴,喷嘴通过空气管与风机相连接;所述罐体上部设有出水堰槽,罐体下部设有排泥管。

所述脉冲布水装置中部设有虹吸管,虹吸管上部与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伸出脉冲布水装置。

所述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和伞形布水器Ⅲ邻近罐体的底部,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和伞形布水器Ⅲ之间相邻。

所述罐体为空心的圆柱体,护板为走道板,护板四周设有护栏。

所述脉冲布水装置位于护板的中部,三通分水器位于罐体的中部,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和伞形布水器Ⅲ的中心在同一个圆周上。

所述罐体内设有支撑钢架,支撑钢架下部与罐体相连接,支撑钢架上部与护板相连接,支撑钢架设置在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和伞形布水器Ⅲ与罐体的外壁之间。

所述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伞形布水器Ⅲ上设有至少两个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空气管相连接。

所述伞形布水器Ⅰ、伞形布水器Ⅱ、伞形布水器Ⅲ的下部设有支架,支架下部固定在罐体的底部。

所述脉冲布水装置上部设有检修孔。

本实用新型伞形布水系统利用旋流混合的原理,大大提高了气水混合的效率,通过空气与污水混合旋流的方式,兼氧微生物与有机物大面积接触吸收,从而COD迅速降低,最终可达到去除率高的目的,且出水水质好,节省动力,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嘴与伞形布水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罐体,2为伞形布水器Ⅰ,3为伞形布水器Ⅱ,4为伞形布水器Ⅲ,5为脉冲布水装置,6为三通分水器,7为第一支管,8为第二支管,9为第三支管,10为出水堰槽,11为虹吸管,12为进水口,13为检修孔,14为排气管,15为风机,16为喷嘴,17为排泥管,18为空气管,19为支撑钢架,20为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伞形水解酸化反应器,包括罐体1,罐体1为空心的圆柱体,罐体1由搪瓷钢、碳钢(或不锈钢)材质制成。罐体1上设有护板20,护板20为走道板,护板20四周设有护栏。护板20上固定设有脉冲布水装置5,脉冲布水装置5上设有进水口12,脉冲布水装置5下部通过管路与三通分水器6相连接,三通分水器6通过第一支管7与伞形布水器Ⅰ2相连接,三通分水器6通过第二支管8与伞形布水器Ⅱ3相连接,三通分水器6通过第三支管9与伞形布水器Ⅲ4相连接。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下方设有喷嘴16,喷嘴16通过空气管18与风机15相连接。罐体1上部设有出水堰槽10,罐体1下部设有排泥管17,排泥管17将沉淀后的污泥排出罐体1。出水堰槽10位于罐体1的内部,经过污水与空气充分混合旋流,沉淀后的上清液从出水堰槽10流出。

脉冲布水装置5中部设有虹吸管11,虹吸管11上部与排气管14相连接,排气管14伸出脉冲布水装置5。虹吸管11与排气管14形成一体,利用虹吸中快速流动的水将管道中的空气带走,从而形成真空,在管道外大气压差的作用下,快速短时间内达到脉冲的效果。污水通过进水口12流入脉冲布水装置5内采用高位压差迅速短时间被中央虹吸管11收走,形成脉冲后传送至三通分水器6。

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接近罐体1的底部,尽可能使底部污泥与废水有效的均匀混合。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之间相邻,即伞形布水器Ⅰ2与伞形布水器Ⅱ3相邻,伞形布水器Ⅰ2与伞形布水器Ⅲ4相邻,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相邻。

脉冲布水装置5位于护板20的中部,三通分水器6位于罐体1的中部,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三支管9沿三通分水器6中心均匀分布,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三支管9上部与三通分水器6形成一个整体。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的中心在同一个圆周上。

罐体1内设有支撑钢架19,支撑钢架19下部与罐体1相连接,支撑钢架19上部与护板20相连接,支撑钢架19设置在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与罐体1的外壁之间。支撑钢架19的数量可以设有2-6个,沿与罐体1外壁同心的圆周均匀排列,实现稳定地对护板20支撑。

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伞形布水器Ⅲ4上设有至少两个喷嘴16,喷嘴16为旋流喷嘴,喷嘴16通过管路与空气管18相连接,从而达到空气与污水混合旋流的目的。风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控制风机的启停。

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伞形布水器Ⅲ4的下部设有支架,支架下部固定在罐体1的底部,支架用于支撑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和伞形布水器Ⅲ4。

脉冲布水装置5上部设有检修孔13,用于检修虹吸管11和脉冲布水装置5。

废水经过进水口12进入脉冲布水装置5,在虹吸管11的作用下吸入管路内,再通过管路将废水统一均匀稳定、脉冲频率相当的流入三通分水器6,在三通分水器6内部将废水均匀混合分配到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一支管9,流出来的废水均匀进入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伞形布水器Ⅲ4,同时喷嘴16从外部喷出来的空气与伞形布水器Ⅰ2、伞形布水器Ⅱ3、伞形布水器Ⅲ4的废水产生强烈混合,使混合液中较大絮凝体和水中的悬浮杂质在反应中快速进行沉淀,从而兼氧菌大量与有机物接触吸收营养,大大降解COD,最后分离出来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排泥管17依次缓缓排出,最后处理后的上清液沉淀后通过顶部出水堰槽10外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