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塔式气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14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塔式气浮机。



背景技术:

溶气气浮技术是一种固液分离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启动时间短和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完整的溶气气浮技术包括了絮凝过程、溶气释气过程和气泡-絮体聚集体形成与分离过程三大基本过程。

根据溶气水与污水流向和接触方式,溶气气浮工艺分为同向流工艺和逆向流工艺。同向流气浮机一般包括絮凝反应池、接触池和分离池。污水先进入絮凝反应池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发生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接触池与溶气水中小气泡完成粘接,形成泡絮体后沿接触池与反应池之间设置的斜面进入分离池并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排除。气泡与颗粒在接触室中完成碰撞与粘附过程,微气泡与向上流动的污水同向流动,气泡与悬浮物的接触时间较短,气泡的附着效果较差,特别是当污水中油或悬浮颗粒比较多以及絮体松散的情况。

逆流式气浮装置一般单设一级接触室,其中向上的微气泡与向下流动的原水进行相反方向的流动,下降的悬浮物与上升的气泡逆向接触,使气泡与悬浮物粘附,过程中微气泡与颗粒物能完成很好的碰撞过程,但是由于原水向下的水流力作用,微气泡与颗粒不能很好的粘附形成稳定的泡絮体,或者粘附之后在原水异相水流力的作用下发生脱附现象,形成的泡絮体不能很好的完成上浮分离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塔式气浮机包括气浮反应池、清水池、浮渣池、气泡释放管、刮渣装置、溶气系统、第一气泡释放器、第二气泡释放器、进水管、进水口和加药口;所述气浮反应池和清水池被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清水孔;所述清水池设有出水口;所述浮渣池设置在气浮反应池上方;所述刮渣装置位于气浮反应池的上方,将气浮反应池中生成的浮渣刮入浮渣池中;所述浮渣池设有出渣口;所述气浮反应池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包括上下连通的小截面区和大截面区;所述小截面区的顶部和大截面区的底部为开口状态。

所述进水口与进药口通过三通接头依次与静态混合器、气泡释放管的上端相连。

所述溶气系统进水端与清水池相连,出水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第一气泡释放器、第二气泡释放器相连。

所述第一气泡释放器安装在气泡释放管中;所述第二气泡释放器安装内筒的底部。

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气泡释放管的底部,一端安装在内筒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气泡释放管包括出气管、竖直管、旋流管,所述出气管、竖直管、旋流管依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泡释放器安装在气泡释放管中的竖直管、旋流管的交界处。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溶气罐、空压机;回流泵的进水口与清水池相连,回流泵的出水口与溶气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溶气罐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第一气泡释放器、第二气泡释放器相连;溶气罐的进气口与空压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罐的出水口连接的三通接头与第一气泡释放器之间设有第一截止阀、与第二气泡释放器之间设有第二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大截面区底部为截面积向上方逐渐增大的设置;所述大截面区与小截面区的连接段为截面积向上方逐渐减小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安装在内筒底部的一端设有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刮渣装置包括链条、两个链轮和多个刮渣板,通过链条连接两个链轮,链条上固定设置多个刮渣板,链轮带动链条上的刮渣板,将气浮反应池内的浮渣刮入浮渣池。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污水在气泡释放管中与微气泡发生逆向碰撞和旋转混合以及在内筒中同向黏附,提高了微气泡-颗粒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微气泡的黏附能力,增强了泡絮体的稳定性,使微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显著增强,对污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2、将絮凝反应池、接触池和分离池合并成为气浮反应池,减小了气浮机的占地面积,使气浮机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气浮机的结构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气浮反应池;2、清水池;3、浮渣池;4、隔板;41、清水孔;5、内筒;51、小截面区;52、大截面区;6、气泡释放管;61、出气管;62、竖直管;63、旋流管;7、刮渣装置;8、回流泵;9、溶气罐;10、空压机;11、进水管;12、喷头;13、第一气泡释放器;14、第一截止阀;15、第一气泡释放器;16、第一截止阀;17、静态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塔式气浮机包括气浮反应池1、清水池2、浮渣池3、气泡释放管6、刮渣装置7、溶气系统、第一气泡释放器13、第二气泡释放器15、进水管11、进水口和加药口;所述气浮反应池1和清水池2被隔板4隔开;所述隔板4上设有清水孔;所述清水池2设有出水口;所述浮渣池3设置在气浮反应池1上方;所述刮渣装置7位于气浮反应池1的上方,刮渣装置7包括链条、两个链轮和多个刮渣板,通过链条连接两个链轮,链条上固定设置多个刮渣板,链轮带动链条上的刮渣板,将气浮反应池1内的浮渣刮入浮渣池3。所述浮渣池3设有出渣口;所述气浮反应池1内设有内筒5;所述内筒5包括上下连通的小截面区51和大截面区52;所述小截面区51的顶部和大截面区52的底部为开口状态,大截面区52底部为截面积向上方逐渐增大的设置,大截面区52与小截面区51的连接段为截面积向上方逐渐减小的设置。

所述进水口与进药口通过三通接头依次与静态混合器17、气泡释放管6的上端相连。

所述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8、溶气罐9、空压机10;回流泵8的进水口与清水池2相连,回流泵8的出水口与溶气罐9的进水口相连通;溶气罐9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一端依次连接第一截止阀14、第一气泡释放器13,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16、第二气泡释放器15;溶气罐9的进气口与空压机10相连通。

所述气泡释放管6包括出气管61、竖直管62、旋流管63,所述出气管61、竖直管62、旋流管63依次相连通。

所述第一气泡释放器13安装在气泡释放管6中的竖直管62、旋流管63的交界处;所述第二气泡释放器15安装内筒5的底部。

所述进水管11一端连接气泡释放管6的底部,一端连接喷头12,所述喷头11安装在内筒5的底部。

该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污水从气浮进水口流入气浮机后,与加药口流入的絮凝剂一同经过静态混合器17混合,再从气泡释放管6的顶部流入竖直管62;溶气罐9中的一部分溶气水通过第一气泡释放器13释放微气泡,带微气泡的溶气水流入竖直管62的底部,污水与微气泡在竖直管62中相对逆向流动,完成了微气泡与污水中的絮粒的充分碰撞混合,微气泡参与凝聚过程并和絮粒共聚并大,从而产生共聚作用,形成泡絮共聚体;微气泡与污水再同向流动,经过旋流管63进一步旋转混合,完成有效黏附,再通过进水管11、喷头12扩散到气浮反应池1中的内筒5底部。溶气罐9中的另一部分溶气水通过第二截止阀16、第二气泡释放器15在内筒5底部释放微气泡,微气泡与喷头12流出的污水混合液中的絮体颗粒的碰撞黏附,并在内筒5中共同向上流动。内筒5包括底部的大截面区52和顶部的小截面区51,溶气水在大截面区52时,由于截面积大,水流上升速度均匀缓慢,使得絮体网络结构的网眼更加均匀,在小截面区51时,由于截面积小,单位面积微气泡密度变大,絮体网络结构的网眼变小,气浮效果更佳。第一气泡释放器13释放的微气泡与污水在竖直管62中相对逆向流动产生的共聚作用,使产生的絮体气泡夹在絮粒中间,微气泡发挥了凝聚作用,使得微气泡牢固地镶嵌在絮体内部,从而使得在第二气泡释放器15释放的微气泡与絮体颗粒的碰撞黏附形成的泡絮体在上浮的过程中不易脱附,浮渣稳定且不易下沉。泡絮体在内筒5中上浮至液面,形成浮渣。通过刮渣装置7的链轮转动,带动链条上的刮渣板水平移动,将浮渣刮入浮渣池3中。污水在气泡释放管6中与微气泡发生逆向碰撞和旋转混合以及在内筒5中同向黏附,提高了微气泡-颗粒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微气泡的黏附能力,增强了泡絮体的稳定性,使微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显著增强,对污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由于污水和微气泡在气泡释放管6中反应时,部分微气泡会形成气体,这部分气体通过排气管61排出。通过调节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6的开口大小,可以控制流入第一气泡释放器13和第二气泡释放器15的溶气水的流量,从而适应不同工况的水质。

内筒5中处理完成的清水流入气浮反应池1池壁与内筒5筒壁之间的区域,并通过隔板4上设置的清水孔41流入清水池2,回流泵8将清水池2中部分清水回泵至溶气罐9,同时空压机10给溶气罐9加压和输入空气,空气在溶气罐9中溶入清水形成溶气水,溶气水流入第一气泡释放器13、第二气泡释放器15释放出微气泡循环进行反应;清水池2中另一部分清水通过出水口流出,完成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塔式气浮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