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79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许多省市的环保部门近年来积极督促各地自来水公司在扩建、新建自来水厂的同时,要筹措资金同步实施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工程。

自来水厂排泥水不经处理就直排江河湖泊等水体,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淤积抬高河床,影响江河的航运和行洪排涝能力。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是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努力搞好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还可回收利用占水厂供水量2~4%左右的水量,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目前国内许多自来水厂的平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实行定时启动吸泥机械沿池长全程吸除池底积泥的自动排泥方式。由于平流沉淀池的池底沉泥主要集中在近絮凝池的前端1/3左右沉淀池池长范围,因此沉淀池后端2/3池长范围排出的泥水往往含固率很低,导致水厂平流沉淀池的排泥水量消耗较多,实施水厂排泥水处理时就会相应增加排泥水处理成本。

除此之外,排泥处理多采用机械方法,如: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脱水机等。带式压滤机可连续自动化运行,进行污泥压滤脱水工作的同时,进行滤布的连续用水冲洗。但污泥脱水过程中的污泥截留率较低,机房水、气环境较差,脱水污泥的含固率较低,脱水设备占地较大,投资运行费用高,处理规模小,不适用于大型水厂。

离心脱水机可连续自动化运行,主要缺点是噪声大,离心机高速旋转,旋转叶片等部件要求耐磨性强,以延长使用寿命。离心机制造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严格,以保障长期自动连续稳定运行,设备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排泥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泥池、浓缩池以及超滤膜池,所述集泥池与所述浓缩池之间设置有泥水运输装置,所述浓缩池下方设置有排出口,在所述浓缩池上方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超滤膜池连通,在所述超滤膜池内部设置有超滤膜组件,在所述超滤膜池上还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池排出口为漏斗形,在所述浓缩池排出口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出口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排出口下方的集泥槽以及与集泥槽相连的螺旋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泥水运输装置为提升泵与运输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集泥池底部为斜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浓缩池与所述超滤膜池之间,设置有回收用水池,所述浓缩池、回收用水池与超滤膜池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为多根,设置在所述浓缩池的侧壁的不同高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过程设计科学合理,采用污泥浓缩与上清液超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排泥水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节能环保,贮泥能力强,动力消耗小,通过超滤技术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使排泥水上清液达标重复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排泥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采用重力浓缩法与超滤膜技术相结合对排泥水进行综合处理。

具体而言,污泥重力浓缩的目的是减少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重力浓缩是污泥中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和进一步浓缩的过程,采用该法可使污泥固体含量提高到4%~5%。是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的分离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个最节能的污泥浓缩方式。其优点是:贮泥能力强,动力消耗小。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10000—1×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排泥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泥池1、浓缩池6以及超滤膜池14,集泥池1包括方形池体,通过管路5与澄清池6相连,并在集泥池1底部设置有与水平面呈60°夹角的斜面2,在集泥池1内壁上,设置有铁爬梯3,便于对池底进行清理。所述集泥池1与所述浓缩池6之间设置有泥水运输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集泥池1水平高度低于浓缩池6高度,因此,泥水运输装置设置为提升泵4与运输管路5,运输管路5的一端设置在集泥池1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浓缩池6上方,提升泵4设置在集泥池1底部。

所述浓缩池6下方设置有排出口7,所述浓缩池6排出口7为漏斗形,在所述浓缩池6排出口7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排出口7下方的集泥槽9以及与集泥槽9相连的螺旋输送机10。在所述浓缩池6上方设置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为多根,设置在所述浓缩池6的侧壁的不同高度上。所述出水管8与所述超滤膜池14连通,具体的,在所述浓缩池9与所述超滤膜池14之间,设置有回收用水池12,所述浓缩池6、回收用水池12与超滤膜池14依次通过管路11和管路13连通。

在所述超滤膜池14内部设置有超滤膜组件15,在所述超滤膜池14上还设置有出水口16。

使用时,如图2所示,排泥水混合物通过管道从澄清池收集至集泥池1,进行初步重力沉降,通过提升泵4经运输管路5提升至浓缩池6,此时浓缩池6排出口7的阀门关闭,排泥水在浓缩池6内进行进一步重力沉淀,沉淀8-10小时;开启阀门,沉淀至浓缩池6下方的污泥通过浓缩池排出口7排出至集泥槽9,通过螺旋输送机10输至渣车外运至现有化工厂渣厂,浓缩池6内的上清液经出水管8流至回收用水池12,进而实现排泥水的泥水分离;上清液收集至回用水池12后通过超滤膜池14内部的超滤膜组件15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超滤膜池出水口16流出,供给用户,从而提高整个排泥系统的效率和回水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