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249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清洗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配件,指装配机械的零件或部件;或损坏后重新安装上的零件或部件,配件可以分为两类:标准配件和可选配件。

目前的一些汽车配件在加工制作完成后,汽车配件外表面及内腔表面上经常会附着油污,汽车配件内腔表面上通常还会附着有残砂等杂物,因而在汽车配件加工制作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清洗,避免残砂、油污等污染物影响汽车配件品质。在传统的汽车配件清洗工艺中通常采用人手动清洗的方式来清洗汽车配件表面上的残砂、油污等杂物,但人工手动清洗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清洗效率低,而且清洗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为了提高清洗效率,降低人工的工作强度,汽车配件清洗机被逐渐开发并应用于汽车配件清洗工艺中,因此目前的汽车配件清洗机通常采用将汽车配件沉浸在水中,然后将汽车配件取出,完成汽车配件的清洗,然而目前这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仅仅是利用水将汽车配件上的杂质泡出来,然后所有的杂质就会漂浮在水中,当人们从水中取出浸泡后的汽车配件时,可能仍然会沾上一些杂质,因此这样的汽车配件清洗装置虽然提高了汽车配件的清洗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但是该清洗质量不佳,难以有效的清除汽车配件表面上的残砂及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用来解决目前的汽车配件清洗机清洗质量不佳,难以有效清除汽车配件表面上的残砂及油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包括一级清洗腔和二级清洗腔;所述一级清洗腔顶部设有箱盖;所述一级清洗腔中部设有若干个转动辊,转动辊外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辊表面套有清洗套,所述若干个转动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转动辊与一级清洗腔底部的竖直距离与汽车配件的直径相等;所述一级清洗腔底部开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二级清洗腔的后壁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汽车配件的悬挂柱,二级清洗腔的前壁设有门板,所述二级清洗腔的两侧壁上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的活动部连接有横杆,横杆垂直于二级清洗腔的后壁,横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连接有冲淋板,所述冲淋板与二级清洗腔后壁平行,所述冲淋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冲刷汽车配件的水枪;所述二级清洗腔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

具体工作时,首先取出需要清洗的配件,然后将这些汽车配件放入一级清洗腔,此时的一级清洗腔内盛满清水,清水内放有清洁剂,当汽车配件进入一级清洗腔后,某些附着在汽车配件表面的杂质和油污将会自然分解,同时启动转动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辊开始转动,由于转动辊表面套有清洗套,且转动辊与一级清洗腔内的汽车配件接触,因此转动辊转动时将会擦洗汽车配件表面的杂质,从而对汽车配件进行初次清洗。

打开箱盖,将经过初次清洗后的汽车配件取出,同时打开二级清洗腔的门板,将取出的汽车配件挂入悬挂柱上,将一级清洗腔内所有的汽车配件取出挂在悬挂柱上,然后启动凹槽内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开始驱动冲淋板沿着凹槽移动,同时由于冲淋板与二级清洗腔后壁平行,冲淋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冲刷汽车配件的水枪,冲淋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对悬挂柱上的汽车配件进行二次冲洗,将汽车配件表面残留的油污冲刷干净,最后打开第二出水口将污水排出,打开门板取出冲刷完成的汽车配件。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悬挂柱在二级清洗腔后壁上呈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列,且所述冲淋板上的水枪数量与矩形阵列横向的悬挂柱数量相等,且水枪的出水口与悬挂柱正对。

悬挂柱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相邻的两个悬挂柱距离相等,同时水枪数量与矩形阵列横向的悬挂柱数量相等,因此水枪在冲淋时可以直接一次性冲刷整个横向方向的汽车配件,可以提高冲刷效率,更加高效的清洗汽车配件。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柱中部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挂件部,两个相邻的所述挂件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悬挂汽车配件时,汽车配件可以悬挂在不同位置的挂件部上,在矩形阵列最上层的悬挂柱悬挂汽车配件时可以挂在最靠近二级清洗腔后壁的挂件部上,然后最下层的悬挂柱就将汽车配件挂在远离二级清洗腔后壁的挂件部上。

按照这次阶梯型的方式悬挂汽车配件,那么在水枪进行冲刷时,上层汽车配件的污水不会滴落在下层汽车配件上造成二次污染,可以提高汽车配件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转动辊为两个转动辊,两个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大于汽车配件的直径。

两个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将汽车配件表面擦洗得更加干净,同时两个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大于汽车配件的直径,避免转动辊在转动时将汽车配件扬起落入两个转动辊之间被挤压,对汽车配件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活塞,所述活塞与横杆相连。气缸工作更加稳定,保证冲淋板可以稳定的移动,便于对悬挂柱上的汽车配件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清洗腔的底部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上表面设有吸油层,楔形块沿着第二出水口的方向倾斜。

楔形块起到引流的作用,悬挂柱上的汽车配件进过水枪冲淋后会有污水流到二级清洗腔的底部,这些污水沿着楔形块的倾斜方向直接流向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的倾斜度为30°-60°。如果楔形块的倾斜度小于30°,那么污水无法全部流入第二出水口,如果楔形块的倾斜度大于60°,那么楔形块会与悬挂柱接触,当污水流到楔形块上之后容易反溅到下部的汽车配件上,影响清洗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口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的网洞直径小于1cm。汽车配件上会有一些残砂甚至细小的金属杂质,通过滤网可以对金属杂质进行收集。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级清洗腔和二级清洗腔对汽车配件进行了两级的清洗,利用转动辊转动对汽车配件表面进行擦洗,相比单纯的浸泡清洁的更加干净,同时利用水枪对汽车配件进行冲刷,利用水枪的冲水压力,可以将某些顽固的油污和杂质去除,提高了清洗质量,可以有效清除汽车配件表面上的残砂及油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悬挂柱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清洗箱1、箱盖2、一级清洗腔3、转动辊4、二级清洗腔5、悬挂柱6、凹槽7、冲淋板8、水枪9、楔形块10、第二出水口11、气缸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配件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1,清洗箱1包括一级清洗腔3和二级清洗腔5;二级清洗腔5位于一级清洗腔3下方,一级清洗腔3顶部铰接有箱盖2;一级清洗腔3中部安装有两个转动辊4,转动辊4外接有驱动电机,两个转动辊4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转动辊4之间的间距大于汽车配件的直径;转动辊4表面套有清洗套,两个转动辊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转动辊4与一级清洗腔3底部的竖直距离与汽车配件的直径相等;一级清洗腔3底部开有第一出水口;

二级清洗腔5的后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悬挂柱6,悬挂柱6中部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挂件部,两个相邻的所述挂件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悬挂柱6在二级清洗腔5后壁上呈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列,二级清洗腔5的前壁铰接有门板,二级清洗腔5的两侧壁上均开有凹槽7,凹槽7内设有气缸12,气缸12包括气缸本体和活塞,活塞连接有横杆,横杆垂直于二级清洗腔5的后壁,横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连接有冲淋板8,冲淋板8与二级清洗腔5后壁平行,冲淋板8上安装有水枪9,该水枪9数量与矩形阵列横向的悬挂柱6数量相等,且水枪9的出水口与悬挂柱6正对;二级清洗腔5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11,第二出水口11内卡接有滤网,滤网的网洞直径为0.8cm,二级清洗腔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楔形块10,楔形块10上表面铺设有吸油层,楔形块10沿着第二出水口11的方向倾斜,楔形块10的倾斜度为30°。

具体工作时,首先取出需要清洗的配件,然后将这些汽车配件放入一级清洗腔3,此时的一级清洗腔3内盛满清水,清水内放有清洁剂,当汽车配件进入一级清洗腔3后,某些附着在汽车配件表面的杂质和油污将会自然分解,同时启动转动辊4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辊4开始转动,由于转动辊4表面套有清洗套,且转动辊4与一级清洗腔3内的汽车配件接触,因此转动辊4转动时将会擦洗汽车配件表面的杂质,从而对汽车配件进行初次清洗。

打开箱盖2,将经过初次清洗后的汽车配件取出,同时打开二级清洗腔5的门板,将取出的汽车配件挂入悬挂柱6上,在悬挂汽车配件时,汽车配件可以悬挂在不同位置的挂件部上,在矩形阵列最上层的悬挂柱6悬挂汽车配件时可以挂在最靠近二级清洗腔5后壁的挂件部上,然后最下层的悬挂柱6就将汽车配件挂在远离二级清洗腔5后壁的挂件部上,将一级清洗腔3内所有的汽车配件取出挂在悬挂柱6上,然后启动凹槽7内的气缸12,气缸12开始驱动冲淋板8沿着凹槽7移动,同时由于冲淋板8与二级清洗腔5后壁平行,冲淋板8上安装有若干用于冲刷汽车配件的水枪9,水枪9与悬挂柱6上的汽车配件相对,那么冲淋板8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对悬挂柱6上的汽车配件进行二次冲洗,将汽车配件表面残留的油污冲刷干净,冲刷后的水流到楔形块10上,沿着楔形块10的倾斜方向流入第二出水口11,最后打开第二出水口11将污水排出,污水排出完全后,取下滤网,将滤网上的金属杂质进行回收,打开门板取出冲刷完成的汽车配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