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环保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9604发布日期:2018-09-29 04:0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泥环保处理一体化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该一体化设备处理污泥的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污泥环保处理设备均为固定安装在现场,在实际操作中,设备的移动性能差,且现有的用于污泥处理的设备中的粉剂通道只有一条,伴随着污泥的多样性,单一的粉剂通道已无法满足污泥处理的需求,且现有的粉剂送料结构单一,不能适应多种加料的需求;且现有的污泥环保处理设备需要人力操作较多,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污泥环保处理一体化设备,其使得整个设备分为若干模块化布置,确保设备方便快捷组装搬运,且丰富了粉剂的进料通道和送料方式,使得粉剂能够适用于各种污泥处理;其需要人力操作简单,降低了人工成本。

污泥环保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泵输送系统、污泥收集箱、粉剂存储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电控箱,所述污泥收集箱、粉剂存储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电控箱分别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粉剂配料仓、污泥配料仓、搅拌机,所述粉剂配料仓、污泥配料仓的输出口分别连通至所述搅拌机的对应入口,所述搅拌机的出口通过皮带输送机连接至外部的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所述泵输送系统的进口通过外置管路连接至污泥储存地,所述泵输送系统的出口通过输送机连接所述污泥收集箱的入料口,所述污泥收集箱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污泥配料仓的入口;所述粉剂存储系统内包括有至少一个粉剂储仓,所有的粉剂储仓均设置有入料口、出料口、罐车加料口,所述粉剂存储系统的整体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粉剂配料仓的入口,所述粉剂储仓通过罐车加料口直接进行加料或通过入料口进行负压输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粉剂存储系统内包括有至少两个粉剂储仓,每个所述粉剂储仓的入料口独立连接所对应的粉剂;所有的粉剂储仓并联布置时,每个粉剂储仓的出料口分别独立连通至所述粉剂配料仓的入口;所有的粉剂储仓串联布置时,最末端的粉剂储仓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粉剂配料仓的入口;所有的粉剂储仓串联、并联共同布置时,每条输出线路的最末端的粉剂储仓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粉剂配料仓的入口;

其还包括有粉剂混合系统,所述粉剂混合系统具体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

所述粉剂混合系统内包括有混合搅拌料仓,当所有的粉剂储仓均放置单一粉剂时,混合搅拌料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混合搅拌料仓的输出口外接至每个所述粉剂储仓的入料口;

所述粉剂混合系统内包括有若干个混合搅拌料仓,所述混合搅拌料仓的数量对应于需要添加的粉剂品种,每个所述混合搅拌料仓的输出口外接至对应的粉剂储仓的入料口;

所述粉剂配料仓、污泥配料仓的上部均设置有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的下部设置有缓存仓,所述粉剂配料仓的缓存仓的下方设置有粉剂卸料阀,所述污泥配料仓的缓存仓的下方设置有污泥卸料阀。

应用该一体化设备处理污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需要处理的污泥通过外接管路通过泵输送系统接入至污泥收集箱内,污泥收集箱将污泥通过内部的双螺旋搅拌机搅拌均匀后通过管路送入污泥配料仓,粉剂存储系统内的粉剂储仓储存对应的粉剂,之后通过接通对应的管路将该所要处理的污泥所需的粉剂对应输送入粉剂配料仓内,操作人员在电控箱根据污泥的成分输入对应的粉剂和污泥的重量配比参数、和单次搅拌机搅拌的重量,所述污泥配料仓、粉剂配料仓称重对应的重量后通入搅拌机后进行充分搅拌,之后处理过的污泥通过皮带输送机连接至外部的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所述电控箱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至所述泵输送系统、污泥收集箱、粉剂存储系统、污泥处理系统。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粉剂存储系统内的粉剂是否需要搅拌选择是否布置粉剂混合系统,当粉剂不需要搅拌时,粉剂直接通过粉剂储仓的罐车加料口进入,保证整个系统的结构简单、处理工艺简单;

所述粉剂通过负压输送至粉剂配料仓内,所述粉剂配料仓出粉剂时间断喷洒粉剂或连续将对应重量的粉剂一次喷洒结束,确保粉剂和污泥混合均匀;

所述污泥放入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后通过后续加工制成路基石或砖,确保处理过的污泥的再次利用。

采用本发明后,将泵输送系统前置在污泥收集箱之前,使得污泥可直接通过泵输送系统从污泥储存区域被直接泵入污泥收集箱,减少了污泥的转运工具和人力;且由于粉剂存储系统内包括有至少一个粉剂储仓,所有的粉剂储仓均设置有入料口、出料口、罐车加料口,粉剂混合系统的整体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粉剂配料仓的入口,使得粉剂存储系统存在多种连接可能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布置,丰富了粉剂的进料通道和送料方式,使得粉剂能够适用于各种污泥处理;通过电控箱直接进行各种设备的驱动和参数设置,只需要人力操作简单,降低了人工成本;且由于污泥收集箱、粉剂存储系统、电控箱分别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其使得整个设备分为若干模块化布置,确保设备方便快捷组装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的粉剂储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泵输送系统1、污泥收集箱2、粉剂存储系统3、污泥处理系统4、电控箱5、粉剂配料仓6、污泥配料仓7、搅拌机8、皮带输送机9、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10、外置管路11、输送机12、管路13、粉剂储仓14、入料口15、出料口16、罐车加料口17、粉剂混合系统18、混合搅拌料仓19、称重模块20、缓存仓21、粉剂卸料阀22、污泥卸料阀23。

具体实施方式

污泥环保处理一体化设备,见图1、图2:其包括泵输送系统1、污泥收集箱2、粉剂存储系统3、污泥处理系统4、电控箱5,污泥收集箱2、粉剂存储系统3、污泥处理系统4、电控箱5分别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污泥处理系统4包括粉剂配料仓6、污泥配料仓7、搅拌机8,粉剂配料仓6、污泥配料仓7的输出口分别连通至搅拌机8的对应入口,搅拌机8的出口通过皮带输送机9连接至外部的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10,泵输送系统1的进口通过外置管路11连接至污泥储存地,泵输送系统1的出口通过输送机12连接污泥收集箱2的入料口,污泥收集箱2的出料口通过管路13连接至污泥配料仓7的入口;粉剂存储系统3内包括有至少一个粉剂储仓14,所有的粉剂储仓14均设置有入料口15、出料口16、罐车加料口17,粉剂存储系统3的整体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粉剂配料仓6的入口,粉剂储仓6通过罐车加料口17直接进行加料或通过入料口15进行负压输送,电控箱5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至泵输送系统1、污泥收集箱2、粉剂存储系统3、污泥处理系统4。

粉剂存储系统3内包括有至少两个粉剂储仓14,每个粉剂储仓14的入料口15独立连接所对应的粉剂;所有的粉剂储仓14并联布置时,每个粉剂储仓14的出料口16分别独立连通至粉剂配料仓6的入口;所有的粉剂储仓14串联布置时,最末端的粉剂储仓14的出料口16连通至粉剂配料仓6的入口;所有的粉剂储仓14串联、并联共同布置时,每条输出线路的最末端的粉剂储仓14的出料口16连通至粉剂配料仓6的入口;

其还包括有粉剂混合系统18,粉剂混合系统18具体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形态;

具体实施例一:粉剂混合系统18内包括有混合搅拌料仓19,当所有的粉剂储仓14均放置单一粉剂时,混合搅拌料仓19的数量为一个,混合搅拌料仓19的输出口外接至每个粉剂储仓14的入料口。

具体实施例二:粉剂混合系统18内包括有若干个混合搅拌料仓19,混合搅拌料仓19的数量对应于需要添加的粉剂品种,每个混合搅拌料仓19的输出口外接至对应的粉剂储仓14的入料口。

粉剂配料仓6、污泥配料仓7的上部均设置有称重模块20,称重模块20的下部设置有缓存仓21,粉剂配料仓6的缓存仓21的下方设置有粉剂卸料阀22,污泥配料仓7的缓存仓21的下方设置有污泥卸料阀23。

应用该一体化设备处理污泥的工艺,:将需要处理的污泥通过外接管路通过泵输送系统接入至污泥收集箱内,污泥收集箱将污泥通过内部的双螺旋搅拌机搅拌均匀后通过管路送入污泥配料仓,粉剂存储系统内的粉剂储仓储存对应的粉剂,之后通过接通对应的管路将该所要处理的污泥所需的粉剂对应输送入粉剂配料仓内,操作人员在电控箱根据污泥的成分输入对应的粉剂和污泥的重量配比参数、和单次搅拌机搅拌的重量,污泥配料仓、粉剂配料仓称重对应的重量后通入搅拌机后进行充分搅拌,之后处理过的污泥通过皮带输送机连接至外部的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

粉剂存储系统内的粉剂是否需要搅拌选择是否布置粉剂混合系统,当粉剂不需要搅拌时,粉剂直接通过粉剂储仓的罐车加料口进入,保证整个系统的结构简单、处理工艺简单;

粉剂通过负压输送至粉剂配料仓内,粉剂配料仓出粉剂时间断喷洒粉剂或连续将对应重量的粉剂一次喷洒结束,确保粉剂和污泥混合均匀;

污泥放入污泥处理后存储场地后通过后续加工制成路基石或砖,确保处理过的污泥的再次利用。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泵输送系统前置在污泥收集箱之前,使得污泥可直接通过泵输送系统从污泥储存区域被直接泵入污泥收集箱,减少了污泥的转运工具和人力;且由于粉剂存储系统内包括有至少一个粉剂储仓,所有的粉剂储仓均设置有入料口、出料口、罐车加料口,粉剂混合系统的整体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粉剂配料仓的入口,使得粉剂存储系统存在多种连接可能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布置,丰富了粉剂的进料通道和送料方式,使得粉剂能够适用于各种污泥处理;通过电控箱直接进行各种设备的驱动和参数设置,只需要人力操作简单,降低了人工成本;且由于污泥收集箱、粉剂存储系统、电控箱分别为独立布置的集装箱体,其使得整个设备分为若干模块化布置,确保设备方便快捷组装搬运。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