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875发布日期:2019-01-25 17:2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水动力学原理实现无动力处理污水的缺氧-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法是目前处理生活污水、有机工业污水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污水中含有COD、氨氮和磷等污染物,污水处理时通过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将污水中有机物(主要为COD)转化成微生物体、二氧化碳和水。氨氮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菌转化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成为氮气,达到除氮的目的。污水中的磷,在厌氧和好氧交替运行环境情况下,聚磷菌大量吸收磷,通过排泥达到除磷的目的。

目前,缺氧反应和厌氧反应一般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或推流式反应器来实现。无论哪种方式,反应器内的污水、污泥都需要均匀混合,以达到工艺要求的水力停留时间。目前通常采用的混合装置,如搅拌器、推流器、穿孔管空气搅拌等,都需要动力驱动,消耗能源。虽然采用折流板反应器,可以利用水力流动完成无动力混合,但普通折流板反应器易造成入流布水不均,沟流现象严重,导致容积利用率降低、混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整体结构简单,将反应器空间划分为串联的多个反应格室,利用反应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只需控制活性污泥在反应器进料口的流速,无需在反应器内增加其他推动力,就能够实现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包括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竖直设有若干个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所述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垂直交叉设置将壳体分隔成多个反应格室,所述横向折流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折流板和第二横向折流板且横向折流板的四边均与壳体内壁固连,在第一横向折流板的左下角及第二横向折流板的右上角分别设有横向折流孔,所述纵向折流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折流板和第二纵向折流板,在第一纵向折流板的底部及第二纵向折流板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纵向折流孔,所述进料口的位置高于出料口的位置,自进料口至出料口之间的各反应格室通过横向折流孔和纵向折流孔依次串联连接。

第一纵向折流板的底边及两侧边与壳体内壁固连,第二纵向折流板的顶边及两侧边与壳体内壁固连,第一纵向折流板的顶边与壳体内壁之间以及第二纵向折流板的底边与壳体内壁之间均留有一距离形成纵向折流孔。

所述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均等间距设置。

紧邻进料口的横向折流板为第一横向折流板,紧邻进料口的纵向折流板为第二纵向折流板。

所述第一横向折流板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横向折流板的数量为一个,第一纵向折流板和第二纵向折流板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将壳体分隔成5×4个反应格室。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将反应器空间划分为串联的多个反应格室,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在反应器进料口的流速,在物料向上流的反应格室内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微生物分解,在物料向下流的反应格室内使活性污泥和污污水实现自搅拌自推动。各反应格室通过导流孔串联连通,增加了活性污泥悬浮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去纵向折流板后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出料口,3、壳体,4、第一横向折流板,5、第二横向折流板,6、横向折流孔,7、第一纵向折流板,8、第二纵向折流板,9、纵向折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包括一设有进料口1和出料口2的壳体3,所述壳体3内竖直设有若干个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所述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垂直交叉设置将壳体分隔成多个反应格室,所述横向折流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折流板4和第二横向折流板5且横向折流板的四边均与壳体3内壁固连,在第一横向折流板4的左下角及第二横向折流板5的右上角分别设有横向折流孔6,所述纵向折流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折流板7和第二纵向折流板8,在第一纵向折流板7的底部及第二纵向折流板8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纵向折流孔9,所述进料口1的位置高于出料口2的位置,以保证污水进入反应器时具有较高的势能,自进料口至出料口之间的各反应格室通过横向折流孔6和纵向折流孔7依次串联连接。

紧邻进料口的横向折流板为第一横向折流板4,紧邻进料口的纵向折流板为第二纵向折流板5。

所述第一横向折流板4的数量为一个,第二横向折流板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纵向折流板7和第二纵向折流板8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将壳体3分隔成5×4个反应格室。

使用时,物料从进料口1进入到反应器内,在第一个反应格室内物料向下流,然后从第一纵向折流板7底部的纵向折流孔9进入到第二个反应格室,在第二个反应格室内物料向上流,然后从第二纵向折流板8顶部的纵向折流孔9进入到第三个反应格室。如此反复,物料进入到第五个反应格室后,从第一横向折流板4底部的横向折流孔6进入到第六个反应格室,然后经第七、第八、第九个反应格室后进入到第十个反应格室,再从第二横向折流板5顶部的横向折流孔6进入下一反应格室,最后从第20个反应格室侧壁上的出料口2流出。

本实施例无动力缺氧-厌氧反应器,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在反应器进料口的流速,利用向上流的反应格室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混合,加强了活性污泥的搅拌,减少了堵塞现象的发生;污水在到达向下流的反应格室的上部时具有较高势能,所以向下流时水力作用增强,使活性污泥和污水实现自推动。进一步的,多级反应格室迂回结构的设置增加了活性污泥悬浮的停留时间,反应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反应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只需控制活性污泥在反应器进水口的流速,无需在反应器内增加其他推动力,就能够实现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转化效率。

反应器可采用多种材料,包括铸钢、不锈钢、有机玻璃、玻璃纤维、PE、PVC等材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纵向折流板的底边及两侧边与壳体内壁固连,第二纵向折流板的顶边及两侧边与壳体内壁固连,第一纵向折流板的顶边与壳体内壁之间以及第二纵向折流板的底边与壳体内壁之间均留有一距离形成纵向折流孔。

所述横向折流板和纵向折流板均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横向折流板的数量不局限于一个,第二横向折流板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第一纵向折流板和第二纵向折流板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相邻反应格室的折流孔的位置应根据前一个反应格室中物料是向上流的还是向下流的来确定。为便于加工装配,各反应格室可设计为等容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