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163发布日期:2019-10-13 02:3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是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之一。而比色杯是体外诊断使用最为频繁的容器。

如果比色杯的内壁清洗不干净,会造成样本交叉污染,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因机构运行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会使得清洗针扎到比色杯边缘;如果在清洗针碰到比色杯的杯底后、机构未停止下降运动,会出现清洗针折断或比色杯损坏等现象。甚至于,比色杯损坏未被及时发现,杯内试剂及体液样本渗入设备,将造成设备污染或损坏,因此导致的停机损失及维护成本均较高。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带有防撞功能的比色杯清洗装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有的清洗机构,结构均较为复杂,定位及导向机构冗余繁琐,对机构的整体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组件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以简化结构,提高防撞可靠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提高了防撞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两个以上清洗针和至少一个干燥针,各所述清洗针和所述干燥针在所述反应杯的排布方向间隔分布,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清洗针的碰撞风险的感应件,所述清洗针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干燥针具有相对所述安装板上下运动的自由度,所述干燥针的末端低于所述清洗针的末端第一预定距离,在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清洗针和所述干燥针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干燥针的末端受阻而相对所述安装板上移,并在上移量超出第一预定安全距离时触发所述感应件,所述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清洗装置,使得干燥针的针尖低于清洗针的针尖设置,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受阻情况,干燥针会先于其余清洗针扎到反应杯边缘或者杯架表面;如此,在安装架带动所有的清洗针和干燥针到达指定位置之前,干燥针因受阻而相对安装架上移的距离就会超出正常范围,可以设定干燥针上移量处于正常范围时对应的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如果上移量超出该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即触发感应件,指示清洗针存在碰撞风险,起到保护清洗针和反应杯免于损坏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清洗针和所述干燥针向下运动至工作位时,所述干燥针的末端受到所述反应杯的杯底的抵顶而上移第二预定量,所述第二预定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安全距离。

可选地,所述干燥针设有复位结构,当所述干燥针的末端被释放后,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干燥针相对所述安装板下移而复位。

可选地,所述干燥针的外部套接固定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复位结构是套装于所述干燥针外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通过弹簧压片承压,下端承接所述定位台阶,以定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干燥针还设有由所述第一固定套径向突出设置的凸部,所述安装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套配合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径向连通的凹槽;所述复位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向下抵压所述干燥针,使得所述凹槽以其底面向上支承所述凸部,进而上下定位所述干燥针。

可选地,所述感应件的感应部设置在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以便所述干燥针的上移量超出所述第一预定安全距离时,所述凸部触动所述感应部而触发所述感应件。

可选地,所述弹簧压片呈Z型,并通过下横部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通过上横部承压所述复位弹簧,通过竖部连接所述感应件,所述上横部具有供所述干燥针穿过的过孔,所述感应件与所述干燥针处于所述弹簧压片的同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周向定位件,各所述清洗针的外部套接固定有第二固定套,所述安装板设有径向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接入所述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缺口,以便所述第二固定套接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所述缺口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共同承接所述周向定位件。

可选地,还包括轴向定位件,所述第二安装孔是阶梯孔,具有用于承接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下端面的内台阶面,所述安装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邻设置的第四安装孔,以便所述轴向定位件接入第四安装孔后,承压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清洗针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布的两个第一清洗针、两个以上第二清洗针和至少一个第三清洗针,所述第一清洗针包括针尖呈斜切状、斜切面相背且针尖高度一致的第一直针和第一弯针,所述第二清洗针包括针尖呈斜切状且斜切面相背的第二直针和第二弯针,所述第二直针的针尖高于所述第二弯针的针尖,所述第三清洗针是针尖呈平切状、且针尖高于所述第一清洗针和所述第二清洗针的直针。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具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滚花高头螺钉和自锁防松螺母,所述自锁防松螺母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所述滚花高头螺钉贯穿所述安装板而与所述自锁防松螺母接合,继而接入所述连接板,或者,所述连接件是贯穿所述安装板后接入所述连接板的松不脱螺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撞清洗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连接板的剖面图;

图6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第一清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第二清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第三清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干燥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防撞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11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防撞结构在常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防撞清洗装置中防撞结构被触发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图12中:

安装板-1、第一安装孔-11、凹槽-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第四安装孔-15、定位孔-16;

第一清洗针-2、第一直针-21、第一弯针-22;

第二清洗针-3、第二直针-31、第二弯针-32;

第三清洗针-4;

干燥针-5、第一固定套-51、定位台阶-52、凸部-53;

复位弹簧-6;

感应件-7、感应部-71;

弹簧压片-8、下横部-81、上横部-82、竖部-83;

连接板-9、定位凸起-91;

连接件-10、滚花高头螺钉-101、自锁防松螺母-102;

第二固定套-20、缺口-201;

周向定位件-30;

轴向定位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是为了区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

本文的方位以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处于使用状态为参照定义,体外诊断所需的反应杯通常是承载于反应盘上的,该反应盘通常呈圆盘状,多个反应杯沿反应盘的周向间隔布置;本文所述的防撞清洗装置即固定连接于反应盘的上方,处于与反应杯相对应的位置,确切的说,防撞清洗装置的一个清洗针或干燥针对应一个反应杯;进行清洗时,防撞清洗装置向下运动,使得清洗针或者干燥针下降到与各自对应的反应杯中,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或者干燥;当完成清洗或者干燥后,防撞清洗装置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上移,以脱离反应杯,反应盘再带动反应杯转动一定的角度,改变清洗针和干燥针相对应的反应杯,再进行下一轮的清洗和干燥,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所有反应杯的清洗和干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反应杯的清洗和干燥过程中,防撞清洗装置需要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上下运动,以便将清洗针和干燥针插入或拔出反应杯,这就需要清洗针和干燥针正对反应杯,如果存在偏差,清洗针和反应杯、干燥针和反应杯就可能发生碰触,进而导致损坏。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安装板1,安装板1设有两个以上清洗针和至少一个干燥针5,各清洗针和干燥针5在反应杯的排布方向间隔分布,清洗针和干燥针5均对应一个反应杯,具体处于反应杯的正上方,安装板1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运动时,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5向下运动,进而使得清洗针和干燥针5置于与各自对应的反应杯内,对反应杯进行清洗或干燥处理;当对一个反应杯完成清洗或干燥处理后,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板1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5上移出反应杯;然后反应盘带动反应杯转动一定角度,进行下一轮的清洗和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清洗装置设有防撞结构,具体还包括用于指示清洗针的碰撞风险的感应件7,清洗针固定于安装板1,干燥针5具有相对安装板1上下运动的自由度,或者说,干燥针5可上下移动。在安装后,干燥针5的末端低于清洗针的末端,且干燥针的末端与清洗针的末端的高度差是第一预定距离;在安装板1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管是碰到反应杯的杯底还是扎到反应杯的边缘,亦或是扎到杯架表面,由于干燥针5的位置低,干燥针5都会先于清洗针动作,即干燥针5的末端受阻而相对安装板1上移。如果干燥针5的末端抵到反应杯的杯底,进而相对安装板1上移,则干燥针5的上移量较小,并不会触发感应件7,安装板1进一步下降到指定位置,将清洗针置于对应的反应杯内,进而清洗状态;而如果干燥针5的末端扎到反应杯的边缘或者杯架表面,在安装板1未带动清洗针和干燥针5到达指定位置前,干燥针5的上移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定所允许的干燥针5的上移量,将所允许的干燥针5的上移量的最大值设定为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如果干燥针5的上移量超出了该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就会触发感应件7,通过感应件7指示存在清洗针发生碰撞的风险。

上述的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定距离,如果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受阻情况,在干燥针5上移第一预定安全距离时就会触发感应件7,使得防撞清洗装置停止运动,干燥针5和清洗针不再继续下移;而此时,清洗针依然处于干燥针5以上或者至少与干燥针5平齐,故清洗针不会与反应杯的边缘或者杯架表面发生碰撞。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清洗针对反应杯的清洗需要、干燥针5对反应杯的干燥需要、以及干燥针5对于阻力的承受能力等,设置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一预定安全距离。

当感应件7被触发时,感应件7输出信号到防撞清洗装置的控制系统,防撞清洗装置按程序设定停止运动并发出警报提示,或者控制安装板1反向运动,以退回至安全位置,并发出警报提示,起到保护清洗针及比色杯免于损坏的作用。

正常工作时,防撞清洗装置随驱动机构做下降运动,干燥针5先于清洗针与反应杯的杯底相接触,此时,在反应杯的杯底的抵顶作用下,干燥针5相对安装板1上升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设定为第二预定量,且该第二预定量小于第一预定安全距离,当然也小于第一预定距离;因此,除干燥针5以外的其余的清洗针是不会与杯底接触的,或者说,清洗针的末端与反应杯的杯底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于进行清洗作业。但是,由于干燥针5的上移量小于第一预定安全距离,故不会触发感应件7。清洗完成后,防撞清洗装置随驱动机构上升,待清洗装置退回至安全位置后,完成一次清洗动作。所谓安全位置是指,干燥针5的末端高于反应杯的上边缘或杯架上边缘,避免反应杯与清洗针、干燥针5与反应杯的碰撞。

如图1-图3所示,清洗针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布的两个第一清洗针2、两个以上第二清洗针3和至少一个第三清洗针4,干燥针5处于第三清洗针4的后方。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一清洗针2,四个第二清洗针3、一个第三清洗针4和一个干燥针5。通常,分析设备的反应杯会在同一圆周上等间距布置,而清洗针和干燥针5是与反应杯对应设置的,故清洗针和干燥针5也在同一圆周上由前至后地间隔分布,通常是等间距分布。但是,受显示比例的限制,在图1-图3所示的防撞清洗装置中,各清洗针和干燥针5貌似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是由于清洗针和干燥针5所分布的圆周的弧度较小,在图中无法明显的显示,并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针和干燥针5是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的。

此处所述的前后是按照清洗顺序进行定义的。按照清洗顺序,对于一个反应杯而言,首先需要一个第一清洗针2进行碱性清洗,然后通过另一个第一清洗针2进行酸性清洗,接着需要采用多个第二清洗针3进行清水清洗;在进行清水清洗时,完成一次清洗后,清洗用的清水会部分地存留在反应杯中,对反应杯的杯底进行浸泡,这些浸泡用的清水要在干燥前被排出反应杯,第三清洗针4就是用于吸取浸泡用的清水的;最后,通过干燥针5对反应杯进行干燥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清洗装置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的两个第一清洗针2、多个第二清洗针3、一个第三清洗针4以及一个干燥针5,当完成一次清洗作业后,承载有反应杯的反应盘转动一定角度,以改变反应杯与清洗针的对应关系,进而对反应杯进行下一顺序的清洗作业。

如图4所示,安装板1设有用于安装清洗针和干燥针5的安装孔,由于清洗针和干燥针5的结构不同,故用于安装清洗针的安装孔和用于安装干燥针5的安装孔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以下结合图6-图9,对各个清洗针、干燥针5的结构和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清洗针2包括两个针,一个直针,一个弯针,分别定义为第一直针21和第一弯针22,第一直针21和第一弯针22均贯穿于一个圆柱型的固定套,或者说,该第一清洗针2的外部套接有这个一个固定套,以便通过该固定套安装于安装板1。为便于区分,该固定套定义为第二固定套20。第一直针21与第二固定套20、第一弯针22与第二固定套2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激光焊接、钎焊或粘接等。

所谓的第一弯针22类似吸管结构,主体部分是竖直设置的,仅上端的部分相对主体部分倾斜地弯折,以便于避开第一直针21,更好地与外接设备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直针21和第一弯针22的针尖均呈斜切状,且斜切面相背安装,两者的针尖高度一致。正常工作时,第一弯针22向反应杯内注入酸性或者碱性清洗液,对反应杯进行酸性或者碱性清洗,然后再通过第一直针21将废液全部吸出。也就是说,在正常工作时,第一直针21用于吸取废液,第一弯针22管用于喷出清洗液。由于废液常带有粘性,容易堵塞针管,因此,使用直针管吸取废液,以便于在日常维护或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更容易清洗针管的内壁。

如图7所示,第二清洗针3也包括两个针,一个直针,一个弯针,分别定义为第二直针31和第二弯针32,其中,第二直针31与第一直针21的结构类似,第二弯针32与第一弯针22的结构类似,所不同的是,第二直针31的针尖高于第二弯针32的针尖。这是由于,第二弯针32向反应杯内注入的是清水,在采用清水进行清洗时,需要留存部分清水在反应杯内进行浸泡,故将第二直针31的针尖设置为高于第二弯针32,以避免第二直针31将清水全部吸出。并且,第二直针31和第二弯针32也是通过第二固定套20固定,进而安装于安装板1。

如图8所示,第三清洗针4实际上是用于吸取留存在反应杯中进行浸泡的清水的,故第三清洗针4是单针,采用直针的结构形式,针尖呈平切状,以更好的吸取留存在反应杯中的清水。而且,由于是单针,不存在双针相互干扰的问题,其针尖可以高于第一清洗针2和第二清洗针3,或者说可以在较小程度上缩短第三清洗针4的长度。此外,第三清洗针4的外部也套接有第二固定套20,进而安装于安装板1。

上述斜切和平切都是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斜切是指倾斜的切割,所形成的切口是由上至下向左或向右倾斜的,而平切是指水平的切割,所形成的切口是水平的,不会倾斜,这点从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然,本文中提到的斜切状或平切状仅是从形态的角度说明针尖的形状,并不是为了表达本文的针尖都是通过切割形成的,也可以直接成型出具有这种形状的针尖的清洗针。

如图9所示,干燥针5也是单针,外部套接有一固定套,该固定套定义为第一固定套51,在该干燥针5的末端或者说底端还设有干燥头,如上文所述,该干燥头低于各清洗针的末端,干燥头采用耐酸碱腐蚀的塑料材质制成。

并且,干燥针5还设有由第一固定套51径向突出设置的凸部53,该凸部53不仅可以实现干燥针5在上下方向的定位,还可以用于实现对感应件7的触发。该凸部53具体可以是径向插装于第一固定套51的圆柱销。

具体而言,安装板1设有与第一固定套51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1以及与第一安装孔11径向连通的凹槽12,由于凹槽12与第一安装孔11在径向上连通,并且,凹槽12可以在轴向延伸一定的深度,第一安装孔11和凹槽12可以形成一个组合孔,该组合孔在俯视状态下呈钥匙状,如图4所示。干燥针5以其凸部53抵于凹槽12的底面,进而通过凹槽12的底面支承该凸部53,进而实现对干燥针5的支承。

如上文所述,不管是正常工作还是异常受阻,干燥针5都会相对安装板1上移,而在完成一次清洗作业后,安装板1上移至安全位置后,需要干燥针5向下运动而复位,以便于进行下一次清洗作业。

为此,干燥针5还设有复位结构,当干燥针5的末端被释放后,复位结构驱动干燥针5相对安装板1下移而复位。此时,当仪器异常恢复后,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干燥针5自动复位,无需人工维护即可恢复正常测试,从而降低停机损失及仪器维护成本。

结合图1-图3以及图9,复位结构可以是套装于干燥针5外的复位弹簧6,此时,干燥针5在第一固定套51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台阶52,安装板1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压片8,复位弹簧6的上端通过该弹簧压片8承压,下端承接定位凸台,进而定位于第一固定套51的上端面。

而且,在干燥针5的末端处于自由状态下,该复位弹簧6可以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向下抵压干燥针5,使得凹槽12以其底面向上支承凸部53,进而上下定位干燥针5。

由于安装板1用于安装该干燥针5的组合孔在俯视状态下呈钥匙状,干燥针5具有径向突出设置的凸部53,该凸部53被周向限位在安装板1的凹槽12内,故可以通过凸部53的设置实现干燥针5的周向定位,使得干燥针5仅具有上下运动的自由度。而如上所述,这一上下运动的自由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仅在干燥针5的末端受阻时才会被动的上升,并因此使得复位弹簧6受到压缩而产生复位驱动力,在干燥针5的末端被释放后,该复位弹簧6的弹性力即可驱动干燥针5回复原位。

如图11和图12所示,感应件7的感应部71设置在与凹槽12相对应的位置,当干燥针5的上移量超出第一预定安全距离时,干燥针5的凸部53就会触动感应部71,进而触发感应件7,如图12所示。同时,干燥针5在上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压缩复位弹簧6,当干燥针5的末端被释放后,复位弹簧6积攒的弹性力会作用于干燥针5,以向下推动干燥针5复位,回复图11所示的状态。

该感应件7可以摆杆型微动开关,摆杆即为其感应部71。感应件7也可以使用任何类似的不带自锁的轻触按钮、复位检测开关、接近开关及光耦等,以替代摆杆型微动开关。

如图10所示,对复位弹簧6的上端进行承压的弹簧压片8大致呈Z型,该Z型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处于上方和下方的一横,以及连接这两个横的一竖,处于上方的一横定义上横部82,处于下方的一横定义为下横部81,连接于上横部82和下横部81之间的一竖定义为竖部83。该弹簧压片8通过下横部81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通过上横部82承压复位弹簧6,通过竖部83连接感应件7,此时,感应件7和干燥针5均处于弹簧压片8的同一侧,在图10中对应弹簧压片8的左侧。为实现干燥针5的安装,该弹簧压片8的上横部82还具有供干燥针5穿过的过孔,下横部81处于竖部83的另一侧,不会影响干燥针5的安装。

如图6-图8所示,由于各清洗针(此处的各清洗针包括上述的第一清洗针2、第二清洗针3和第三清洗针4)的外部都设有第二固定套20,可以通过第二固定套20安装于安装板1。如图4所示,安装板1在与各清洗针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有安装孔,具体可以设有径向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3和第三安装孔14,在俯视状态下,该第二安装孔13和第三安装孔14呈8字型,第二安装孔13用于接入第二固定套20,第二固定套20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缺口201,以便第二固定套20接入第二安装孔13后,缺口201和第三安装孔14共同承接周向定位件30,以限制第二固定套20在第二安装孔13内的周向转动。该周向定位件30可以是定位销,设于第二固定套20的缺口201可以呈半圆状,此时的第三安装孔14也呈半圆状,并能够与缺口201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状孔,进而接入定位销,该定位销限定了第二固定套20的周向转动,形成周向定位件30。

同时,各清洗针还需要进行轴向定位。为此,可以将第二安装孔13设置为阶梯孔,该阶梯孔具有用于承接第二固定套20的下端面的内台阶面,以便对第二固定套20的下端面进行支承;安装板1还具有与第二安装孔13相邻设置的第四安装孔15,该第四安装孔15内接入有轴向定位件40,该轴向定位件40至少以部分承压于第二固定套20的上端面,如此,清洗针在上下方向得以定位。该轴向定位件40可以是螺丝或具有大螺帽的螺钉等结构,以更好地对第二固定套20的上端面进行承压。

结合图4和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清洗装置还包括连接板9和连接件10,其中,连接板9至于安装板1的下方,安装板1通过连接件10安装于该连接板9,通过连接板9与驱动机构连接,或者可以将驱动机构安装于该连接板9,经由连接板9带动安装板1运动;由于安装板1承载有清洗针和干燥针5,故通过安装板1的驱动可以实现对清洗针和干燥针5的驱动。

为便于实现连接板9和安装板1的连接,连接板9和安装板1具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91和定位孔16,在安装时,可以通过定位凸起91和定位孔16实现连接板9和安装板1的快速预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以实现连接板9和安装板1的快速拆卸和连接。具体可以将定位孔16设于安装板1,如图4所示,可以在连接板9设置短圆柱或者定位销作为定位凸起91,定位孔16与定位凸起91相对应,还可以设置两个定位凸起91,并对应设置两个定位孔16,以提高预定位的可靠性,如图5所示。结合图1和图2可知,定位孔16可以是盲孔,使得定位凸起91可以“隐藏”于安装板1内,不会暴露在外。

定位凸起91与定位孔16的预定位结构,可以在安装板1拆卸后快速地实现安装板1和连接板9的定位,那么,在重装时,就无需再次调整安装板1和连接板9的相对位置。连接板9还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孔,该孔的孔径应略大于安装用的螺丝的外径,以便给首次装配调试留出调整余量。驱动机构的结构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示出,也不再具体说明。

预定位后,可以通过连接件10实现安装板1和连接板9的连接。如图4所示,安装板1可以设有连接用孔,当设有两个定位孔16时,连接用孔可以处于这两个定位孔16之间,上述两个定位孔16还可以关于连接用孔对称设置。如图1-图3所示,连接件10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滚花高头螺钉101和自锁防松螺母102,自锁防松螺母102安装于安装板1的底面,具体接入连接用孔内,并处于连接用孔的下半段,滚花高头螺钉101贯穿安装板1而与自锁防松螺母102接合,继而接入连接板9,实现安装板1与连接板9的连接。滚花高头螺钉101接入连接板9时,可以不贯穿连接板9,以实现“隐藏”式安装。采用这种结构,自锁防松螺母102可以是六角尼龙的自锁防松螺母102,接入连接用孔后可以自锁,使得滚花高头螺钉101可以自由转动而不会掉落,起到了松不脱的效果。此时,可以实现安装板1的免工具拆装,只需手动旋钮滚花高头螺钉101即可。

或者,连接件10可以是松不脱螺钉,该松不脱螺钉贯穿安装板1后接入连接板9。但是,与滚花高头螺钉101相比,松不脱螺钉不容易手动旋钮,必要时需要借助工具。

此外,安装板1可以使用具有自润滑特性的塑料材质制成,比如POM(聚甲醛)等。在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和第四安装孔15的孔口均可以设置有倒角,在凹槽12的槽口处也可以设置倒角,以方便插装。

请再次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清洗装置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各清洗针按图示顺序分别插入对应的安装孔内,各固定套的缺口201与作为周向定位件30的圆柱销配合,起到周向定位作用;各清洗针以各自固定套的底端卡在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设为阶梯孔)的底部,起到上下(即竖直方向)定位的作用,固定套的上端用螺丝(即轴向定位件40)压紧,以防止松脱。干燥针5从上部插入干燥针5的安装孔,圆柱销(即干燥针5的凸部53)置于长条型的凹槽12内。由于长条型的凹槽12的限制,干燥针5不能周向转动,但能上下运动。复位弹簧6套装在干燥针5的定位台阶52,下端抵于第一固定套51的上端面的环面处。摆杆型微动开关作为本实施例的感应件7,安装于弹簧压片8的竖部83。弹簧压片8以其上横部82的过孔穿过干燥针5的针管,并承压于复位弹簧6,弹簧压片8的下横部81安装于安装板1,此时,摆杆型微动开关的摆杆刚好抵于安装板1的上表面。

由于反应杯的测试过程较为复杂,整个测试仪器的结构繁多且复杂,本文仅对其防撞清洗装置进行了说明,其他部分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反应杯的防撞清洗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