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mbr及微型动物生物床组合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01288阅读:来源:国知局
水丝蚓或水蚯蚓。
[0036]【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体式MBR及微型动物生物床组合装置,它包括MBR I和微型动物生物床2 ;MBR I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的一体式MBR及微型动物生物床组合装置;MBR I和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组合方式为内外组合;所述的内外组合为微型动物生物床2同轴设置于MBR I中。
[0037]本实施方式的MBR I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共同形成类似圆柱形的复合结构,微型动物生物床2位于内侧形成内圆柱形结构,MBR I位于外侧形成外圆柱形结构并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同轴设置。
[0038]【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点在于:MBR I是由MBR进水管3、出水管4、多个膜组件5、MBR排泥管6和曝气系统7构成;微型动物生物床2是由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动物9、多个推流装置10、污泥回流管11和微曝气系统12构成;其中,微型动物生物床2同轴设置于MBR I中;
[0039]所述的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设置有多个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生物载体8承载有微型动物9 ;多个推流装置10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所述的微曝气系统12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底部;
[0040]所述的多个膜组件5设置在MBR I内,MBR I顶部设置有MBR进水管3和出水管4,MBR I侧壁设置有MBR排泥管6,MBR排泥管6的入口连通MBR 1,出口连通微型动物生物床2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1的入口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连通,并设置在微型动物生物床2底部,污泥回流管11的出口与MBR I连通,并设置在MBR I底部,所述的曝气系统7位于MBR底部。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41]【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点在于:微型生物载体8为组合填料、弹性填料或由尼龙材质、超细纤维束材质、聚丙烯纤维束、聚乙烯纤维束等斜向交错乳制或横纵向排列而成。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42]【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点在于:微型动物9为对污泥进行捕食的微型动物。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43]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对污泥进行捕食的微型动物为夹杂带丝蚓、霍夫水丝蚓或水蚯蚓。
[0044]【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体式MBR及微型动物生物床组合装置,它包括MBR I和微型动物生物床2 ;MBR I和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组合方式为左右组合;所述的左右组合为微型动物生物床2与MBR I左右对称设置。
[0045]【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i^一不同点在于:MBR I是由MBR进水管3、出水管4、多个膜组件5、MBR排泥管6和曝气系统7构成;微型动物生物床2是由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动物9、多个推流装置10、污泥回流管11和微曝气系统12构成;其中,微型动物生物床2与MBR I左右对称设置;
[0046]所述的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设置有多个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生物载体8承载有微型动物9 ;多个推流装置10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底部;所述的微曝气系统12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底部;
[0047]所述的多个膜组件5设置在MBR I内,MBR I侧壁上设置MBR进水管3,MBRl顶部设置有出水管4,MBR I侧壁设置有MBR排泥管6,MBR排泥管6的入口连通MBRl,出口连通微型动物生物床2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1的入口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连通,并设置在微型动物生物床2右侧壁上,污泥回流管11的出口与MBR I连通,并设置在MBR I底部,所述的曝气系统7位于MBR底部。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i^一相同。
[0048]【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一不同点在于:微型生物载体8为组合填料、弹性填料或由尼龙材质、超细纤维束材质、聚丙烯纤维束、聚乙烯纤维束等斜向交错乳制或横纵向排列而成。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
[0049]【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结合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一不同点在于:微型动物9为对污泥进行捕食的微型动物。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Si相同。
[0050]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对污泥进行捕食的微型动物为夹杂带丝蚓、霍夫水丝蚓或水蚯蚓。
[0051]本
【发明内容】
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0052]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3]实施例1
[0054]本实施例装置的结构如图1?2所示。MBR I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按本发明的组合方式一内外设置,该组合方式中MBRl由底部进水管3、出水管4、膜组件5、排泥管6和曝气系统7构成,微型动物生物床2由微曝气系统12、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动物9、推流装置10和污泥回流管11构成;
[0055]所述的多个膜组件5设置在MBR I内,MBR I底部中间位置设置MBR进水管3,MBRI顶部设置有出水管4,MBR I侧壁设置有MBR排泥管6,MBR排泥管6的入口连通MBR 1,出口连通微型动物生物床2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1的入口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连通,并设置在微型动物生物床2外侧壁上,污泥回流管11的出口与MBR I连通,并设置在MBR I底部;
[0056]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设置有多个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生物载体8承载有微型动物9 ;多个推流装置10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所述的微曝气系统12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底部。
[0057]微型动物生物床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微型动物进行诱导培养,将微型动物载体放入泥水界面,由于微型动物的趋利性,使得其头部通过载体孔隙进入污泥中以便获取食物,尾部向上伸展获取溶解氧进行呼吸。将已附着一定量微型动物的载体拿出冲洗,洗去没有附着的微型动物,再重复上次操作若干次,最终可获得高密度、稳定生长的微型动物载体。
[0058]具体操作如下:
[0059]完成活性污泥驯化以及微型动物诱导培养后,将污水由进水管3进入MBR I中,污水中有机物经MBRl内微生物高效降解,处理后的污水经过膜组件5过滤后由出水管4出水。MBR I产生的剩余污泥经MBR排泥管6进入微型动物生物床2,在推流装置10的推流作用下与附着在载体上的微型动物9充分接触,并得到高效捕食,实现污泥减量的效果。经过微生动物捕食后的污泥通过微型动物生物床的污泥回流管11回流至MBRl底部,并在曝气装置7的作用下与MBRl内污泥充分混合。经微型动物生物床处理后的污泥中导致膜污染的物质大量降低,回流至MBR中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的发生,并对MBR污水处理和污泥进一步减量产生积极作用。
[0060]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效果:
[0061]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城镇污水,COD和氨氮去处率可分别达到93.7±2.3 %、94.6±4.5%。组合工艺MBR中的污泥SVI值和比阻分别较常规MBR下降35%和37%,污泥产率较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产率降低60%以上。
[0062]实施例2
[0063]本实施例装置的结构如图3?4所示。MBR I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按本发明的组合方式二内外设置,该组合方式中MBRl由底部进水管3、出水管4、膜组件5、排泥管6和曝气系统7构成,微型动物生物床2由微曝气系统12、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动物9、推流装置10和污泥回流管11构成;
[0064]所述的微型动物生物床2内设置有多个微型生物载体8,微型生物载体8承载有微型动物9 ;,多个推流装置10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底部;所述的微曝气系统12设置于微型动物生物床2的底部;
[0065]所述的多个膜组件5设置在MBR I内,MBR I顶部设置有出水管4,MBR I侧壁设置有MBR排泥管6,MBR排泥管6的入口连通MBR 1,出口连通微型动物生物床2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1的入口与微型动物生物床2连通,并设置在微型动物生物床2底部,污泥回流管11的出口与MBR I连通,并设置在MBR I底部。
[0066]微型动物生物床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微型动物进行诱导培养,将微型动物载体放入泥水界面,由于微型动物的趋利性,使得其头部通过载体孔隙进入污泥中以便获取食物,尾部向上伸展获取溶解氧进行呼吸。将已附着一定量微型动物的载体拿出冲洗,洗去没有附着的微型动物,再重复上次操作若干次,最终可获得高密度、稳定生长的微型动物载体。
[0067]具体操作如下:
[0068]完成活性污泥驯化以及微型动物诱导培养后,将污水由进水管3进入MBR I中,污水中有机物经MBRl内微生物高效降解,处理后的污水经过膜组件5过滤后由出水管4出水。MBR I产生的剩余污泥经MBR排泥管6进入微型动物生物床2,在推流装置10的推流作用下与附着在载体上的微型动物9充分接触,并得到高效捕食,实现污泥减量的效果。经过微生动物捕食后的污泥通过微型动物生物床的污泥回流管11回流至MBRl底部,并在曝气装置7的作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