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65091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有若干个,所述粉碎齿42均匀分布在所述粉碎轮41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粉碎轮4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干燥的污泥进行粉碎,进而便于回收。所述第四支架4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3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斜板4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44呈环形,所述斜板44的横截面呈倾斜状且位于所述粉碎轮41的下方,同时位于所述收料箱12的上方,进而使得污泥进入到收料箱12内。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下方的密封环52、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周围的第一固定环5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上方的进料斗54、位于所述进料斗54下方的第一支撑杆5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5下方的水平板56、位于所述水平板56上方的第二支撑杆57、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周围的散热框58及位于所述散热框58内的加热棒59。所述第二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5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51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511,所述第一通孔511呈圆柱体状。所述密封环52呈中间设有一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矩形孔的长方体,所述密封环52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5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52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36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环53包围在所述第二框体51的周围,所述第一固定环5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环53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53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环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密封环52起到固定作用。所述进料斗54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进料斗5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55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56呈中间设有一矩形孔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51贯穿所述矩形孔且与所述水平板56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5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5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57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5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57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7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支撑杆5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散热框58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散热框58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体58采用散热材料制成。所述加热棒59设置于所述散热框57与所述第二框体51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51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0025]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6包括第二气缸6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下方的第三推动杆63、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 —侧的固定杆62、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63下方的第四推动杆64、位于所述第四推动杆64下方的压板65、位于所述第四推动杆64 —侧的定位杆66及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另一侧的第一斜杆67。所述第二气缸6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气缸61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62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62水平放置,所述固定杆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2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杆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推动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推动杆6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推动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推动杆6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推动杆6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推动杆64的横截面呈Z字形,所述第四推动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推动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动杆64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压板65呈圆环状,所述压板65水平放置,所述压板65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推动杆64的下表面与所述压板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66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6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51贯穿所述定位杆6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66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11的上方,所述第四推动杆64的侧面与所述定位杆66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6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67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67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6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第二固定环71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71下方的第三固定环72。所述第二固定环71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7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环71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71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72呈圆环状,所述第三固定环7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72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72的上表面呈倾斜状。
[0027]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架8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右侧的第二固定架8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81上的第二竖杆83、位于所述第二竖杆83上方的按压板84、位于所述第二竖杆83下方的挤压板85、位于所述挤压板85上方的第三弹簧8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81上的三角环87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86 —侧的第二斜杆88。所述第一固定架81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固定架82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8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8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8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83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架8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竖杆8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按压板84呈圆柱体,所述按压板8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竖杆83的上端与所述按压板8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85呈长方体,所述挤压板8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杆8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85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中时,所述挤压板85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三弹簧8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86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8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86的下端与所述挤压板8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环87包围所述第二竖杆83的周围且与所述第三竖杆83滑动连接,所述三角环87的下表面与所述挤压板8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88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88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81固定连接。
[0028]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污水净化装置使用时,首先网第二框体51内放置需要处理的污泥水,然后使得污泥水沉积在第二框体51内,由于密封环52与所述转盘36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污泥水无法流出,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污泥处在下方,水处在上方,然后启动加热棒59,使得第二框体51与所述第一框体38之间的温度升高,然后向下按压按压板84,使得挤压板85向下移动直至收容于第二框体51内,然后使得部分污泥上方的水被挤压到挤压板84的上方,直至大部分的水处在挤压板85的上方,然后启动第一气缸24,使得第一推动杆25及第二推动杆26向右移动,第一推动杆25使得位于右侧的第一移动杆22向右移动,由于第二推动杆26向右移动,并且在第一弹簧23的设置在,使得位于左侧的第一移动杆22向左移动,进而使得位于左右两侧的推动块21分别相应的向两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固定块32在第二弹簧3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电机31向下移动,从而所述转盘36向下移动,同时启动电机31,使得转盘36开始旋转,污泥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勾分布在所述第一框体38的内表面上,此时由于加热棒59的设置,使得第一框体38与第二框体51之间的温度较高,使得污泥水中的水分快速蒸发,同时向上拉拔按压板84,使得挤压板85向上移动,使得挤压板85上方的水经过第一通孔511进入到第一框体38与第二框体51之间的区域,并且开始蒸发,使得污泥水中的大部分水蒸发掉,然后然后启动第二气缸61,使得第三推动杆63及第四推动杆64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压板65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框体38内表面上的污泥被向下挤压,穿过过滤环37进入到斜板44的上方,然后经过粉碎轮41上粉碎齿42的粉碎后进入到收料箱12中。然后启动第一气缸24,使得第一推动杆25及第二推动杆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