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567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污泥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污泥的含水量十分大,在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而污泥脱水是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的污泥进行有效脱除水分,使之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的污泥,其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之间,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污泥的脱水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其中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而造粒法则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机械脱水法包括过滤法和离心法,过滤法是将湿污泥用滤层(多孔性材料如滤布、金属丝网)过滤,使水分(滤液)渗过滤层,脱水污泥(滤饼)则被截留在滤层上;离心法是借污泥中固、液比重差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倾向达到泥水分离。过滤法用的设备有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和带式过滤机。真空过滤机连续进泥,连续出泥,运行平稳,但附属设施较多;板框压滤机为化工常用设备,过滤推动力大,泥饼含水率较低,进泥、出泥是间歇的,生产率较低,且人工操作的板框压滤机,劳动强度甚大,大多改用机械自动操作;带式过滤机是新型的过滤机,有多种设计,依据的脱水原理也有不同(重力过滤、压力过滤、毛细管吸水、造粒),但它们都有回转带,一边运泥,一边脱水,或只有运泥作用,它们的复杂性和能耗都相近。机械脱水法主要用于初次沉淀池污泥和消化污泥,其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与污泥性质及脱水方法有关,一般情况下,真空过滤的泥饼含水率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板框压滤为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八十,离心脱水为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八十五。
[0003]为了使真空过滤脱水的效率更高,本领域的工作人员设计出了多种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1759342 A公开的污泥真空堆载联合压缩脱水装置,该设备具有浓缩污泥的作用,充分利用真空泵形成的真空负压和堆载装置提供的压力,使土工膜下的污泥得以压缩,令污泥中的水分通过过滤层进入压缩池内的排水管路,并引入污水缓冲罐中,完成污泥脱水的作业处理。但是该污泥脱水装置的过滤结构和方式与传统泥水过滤的结构和方法相同,都是通过在其底部设置过滤层,然后进行水分过滤,这种结构不仅需要铺设多层的过滤结构设施,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而且其过滤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脱水率不是很高;另一方面,该脱水过滤结构的局限性非常大,不能灵活地使用在不同的污泥处理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灵活使用在不同污泥处理场所,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和脱水过滤效果好的污泥脱水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包括封闭式的污水缓冲罐,所述污水缓冲罐连接设有一脱水管、一真空管以及若干条用于插入到污泥水中的连接管,该真空管的另一端与一用于抽真空的真空泵相连接,该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套接有一污水渗透接头,该污水渗透接头用于阻挡污泥随同水流进入该连接管,该真空管与连接管通过所述污水缓冲罐相互连通;所述脱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的底部、并连接设有一水泵,另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上部的外侧,该脱水管上还设有一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污水缓冲罐的上部还设有一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的开启或关闭。
[0007]更进一步,所述污水渗透接头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个渗透细孔,且该污水渗透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还垫设有一密封环形圈。
[0008]更进一步,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两个串联设置、用于控制该水泵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浮球开关和第二浮球开关,该第一浮球开关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的底部,该第二浮球开关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的上部。
[0009]更进一步,所述限位开关设置的高度位于该第二浮球开关的上方。
[0010]更进一步,所述水泵上还配设有一止水阀。
[0011]更进一步,所述真空管上还装设有一用于测量负压大小的压力测量仪。
[0012]更进一步,所述污水缓冲罐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于排污冲洗该污水缓冲罐的排水
□ O
[0013]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式的污水渗透接头与连接管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可以在污泥池中根据实际情况插入多条的连接管,并将污水渗透接头插入到污泥中,然后通过负压真空,将污泥中的水分通过污水渗透接头与污泥分开,并抽送到污水缓冲罐中,完成污泥的脱水处理,本装置不仅结构非常简单,应用非常灵活,而且成本非常低廉,可以实现对不同面积,不同场地的污泥池进行有效地污泥脱水处理作业;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污水缓冲罐内还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可实现脱水处理作业的自动化地操作,且使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提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包括封闭式的污水缓冲罐1,所述污水缓冲罐I连接设有一脱水管2、一真空管3以及若干条呈“7”字形结构、用于插入到污泥水中的连接管4,该真空管3的另一端与一用于抽真空的真空泵5相连接,且真空管3上还装设有一用于测量负压大小的压力测量仪31,该连接管4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套接有一污水渗透接头6,该污水渗透接头6用于阻挡污泥随同水流进入该连接管4,所述污水渗透接头6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个渗透细孔61,且该污水渗透接头6与连接管4之间还垫设有一密封环形圈62,且该真空管3与连接管4通过所述污水缓冲罐I相互连通。所述污水缓冲罐I的上部还设有一限位开关8,该限位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5的开启或关闭,污水缓冲罐I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于排污冲洗该污水缓冲罐的排水口 11。
[0018]所述脱水管2的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I的底部、并与一水泵7相连接,且水泵7上还配设有一止水阀71,另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I上部的外侧,该脱水管2上还设有一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两个串联设置、用于控制该水泵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浮球开关91和第二浮球开关92,该第一浮球开关91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I的底部,该第二浮球开关92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I的上部,且所述限位开关8设置的高度位于该第二浮球开关92的上方。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根据实际处理污泥场所的需要,先将若干条“7”字形连接管插入到需要脱水处理的污泥池中,然后打开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作业,利用负压将水分从污泥中抽出,通过污水渗透接头的过滤,将水分抽送到污水缓冲罐中,然后当水位触发第二浮球开关后,水泵开始进行抽水作业,将污水缓冲罐中的水抽出,当水位触发到第一浮球开关后,水泵停止作业;如果水泵在抽水过程中出现故障,当水位触及限位开关时,真空泵停止作业,防止污水缓冲罐内的水过满。
[002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包括封闭式的污水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缓冲罐连接设有一脱水管、一真空管以及若干条用于插入到污泥水中的连接管,该真空管的另一端与一用于抽真空的真空泵相连接,该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套接有一污水渗透接头,该污水渗透接头用于阻挡污泥随同水流进入该连接管,该真空管与连接管通过所述污水缓冲罐相互连通;所述脱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的底部、并连接设有一水泵,另一端设置在污水缓冲罐上部的外侧,该脱水管上还设有一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污水缓冲罐的上部还设有一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渗透接头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个渗透细孔,且该污水渗透接头与连接管之间还垫设有一密封环形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两个串联设置、用于控制该水泵开启或关闭的第一浮球开关和第二浮球开关,该第一浮球开关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的底部,该第二浮球开关设在所述污水缓冲罐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设置的高度位于该第二浮球开关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上还配设有一止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上还装设有一用于测量负压大小的压力测量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缓冲罐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于排污冲洗该污水缓冲罐的排水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改进型的污泥真空脱水装置,包括封闭式的污水缓冲罐,所述污水缓冲罐连接设有一脱水管、一真空管以及若干条用于插入到污泥水中的连接管,该真空管的另一端与一用于抽真空的真空泵相连接,该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套接有一污水渗透接头,该污水渗透接头用于阻挡污泥随同水流进入该连接管,该真空管与连接管通过所述污水缓冲罐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灵活使用在不同污泥处理场所,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且其脱水过滤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IPC分类】C02F11-12
【公开号】CN204434447
【申请号】CN201520066586
【发明人】张春瑜, 张文启
【申请人】张春瑜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