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焦油分离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08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的收集槽141的最高位置与煤气水的液面的最高位置同等高度或者略高于液面的最高位置,且该收集槽141从底部延伸到壳体I的外部,收集斗14的位于壳体I的外部的部分可以称之为导流斗142,该导流斗142可以将收集槽141收集的浮尘杂质从导流斗142中流出,也就是说该导流斗142中需要设置出口 143,便于定期清理收集到的浮尘杂质。收集槽141与导流斗142互相连通。
[0034]具体地,出口 143上还可以设置一个盖子,当收集浮尘杂质时,可以盖上盖子,收集浮在液面上的浮尘杂质。当收集斗14快收集满时,可以打开盖子,清理收集斗14中的浮尘杂质,清理完毕,盖上盖子,继续收集浮尘杂质。或者收集斗14的位于壳体I外部的导流斗142的出口 143上也可以不设置盖子,在出口 143下方放置一个大容器,用于收集出口143排出的浮尘杂质即可。
[0035]图3为图1所示的初焦油分离器中水上尘刮刀12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上尘刮刀12具体可以通过水上拉杆13与中心轴杆8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水上尘刮刀12具体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弧状结构,这样如图3所示,当水上尘刮刀12围绕中心轴杆8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浮在表面的浮尘杂质刮向周边;当水上尘刮刀
12的端部(即水上尘刮刀12的远离中心轴杆8的一端)旋转到收集斗14的位置时,便可以将刮到的浮尘杂质送至收集斗14中。
[0036]实际应用中,水上尘刮刀12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刮去浮尘杂质即可。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对称设置两个水上尘刮刀12为例,实际应用中,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水上尘刮刀12。同理,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收集斗14也是以对称设置两个为例,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0037]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心轴杆8带动的水上尘刮刀12的旋转方向优选为顺时针方向。当改变旋转方向时,例如逆时针旋转时,需要调整图3所示中的水上尘刮刀12,使得水上尘刮刀12的弧状凸起部分是朝向旋转方向的,这样可以便于刮去液面上的浮尘杂质。
[0038]为了进一步便于水上尘刮刀12的旋转,水上尘刮刀12的端部可以采用软性材料,以致于水上尘刮刀12经过收集斗14时不受影响。可选地,如图3所示,水上尘刮刀12的端部可以做的稍微长一点,使水上尘刮刀12在围绕中心轴杆8旋转时,水上尘刮刀12的端部紧贴着壳体I的侧壁,便于刮除漂浮在液面上的所有浮尘杂质。
[003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稳流筒3。稳流筒3位于壳体I内部,稳流筒3与中心轴杆8活动连接,稳流筒3仅底部上下开口。
[004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上伞面4也位于壳体I内部,上伞面4也与中心轴杆8活动连接,但位于稳流筒3下方。
[00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下伞面5,下伞面5也位于壳体I内部,下伞面5也与中心轴杆8活动连接,但位于上伞面4下方。也就是说,稳流筒3和下伞面5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分别与中心轴杆8活动连接。
[004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I的外部的电机7以及位于壳体I底部的煤泥刮刀6 ;壳体I底部呈倒置圆锥体状,且底部中心设有煤泥出口 S3。电机7可以持续运转,也可以间隔时间段运转。中心轴杆8的上端伸出壳体I外部与电机7连接,中心轴杆8的下端位于壳体I内底部与煤泥刮刀6固定连接,中心轴杆8跟随电机7转动,中心轴杆8带动煤泥刮刀6旋转。
[0043]其中,中心轴杆8纵向贯穿壳体1,可以对壳体I内呈悬浮状态的所有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为可旋转的结构提供一个原点。当中心轴杆8随着电机7开始旋转时,与中心轴杆8活动连接的溢流堰2、稳流筒3、上伞面4和下伞面5都不随着中心轴杆8旋转。通过水上拉杆13与中心轴杆8固定连接的水上尘刮刀12、以及与中心轴杆8固定连接的煤泥刮刀6都随着中心轴杆8旋转。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煤泥刮刀6具体可以通过水下拉杆11与中心轴杆8固定连接。
[004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下伞面5的下边缘与壳体I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环隙,上伞面4围设于稳流筒3中部外围四周,下边缘与壳体I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环隙,目的是为了使重力沉降分离杂质后的煤气水沿着第二环隙向上挤出,且上伞面4与壳体I的侧壁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点连接,优选的是两个连接点对称连接,以保障上伞面4的稳定性,也可以是大于两个的奇数或者偶数个连接点,连接点越多,稳定性越强。下伞面5之所以位于上伞面4的下方,用于控制从原始煤气水中分离出的焦油能够在壳体I内一定的空间中保持稳定。
[004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进水管SI和出水管S2;其中进水管SI的一端伸入稳流筒3内部,另一端伸出壳体I外部;I出水管S2的一端伸入溢流堰2的底部,另一端伸出壳体I外部。
[004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还可以包括焦油出管S4 ;焦油出管S4的一端伸入下伞面5上部,另一端伸出至壳体I外部。
[00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初焦油分离器中的溢流堰2、稳流筒3、上伞面4以及下伞面5相互之间具有固定连接关系和/或各自与壳体I侧壁之间具有固定连接关系。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固定连接关系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者其他固定连接关系。整体上的固定关系是以各自与壳体I侧壁的固定连接为主,相互之间的固定连接为辅。
[0048]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稳流筒3为喇叭形的圆柱体,当原始煤气水从进水管SI中导入稳流筒3时有一定的喷射力,通过喇叭形的稳流筒3能够更好的缓冲掉相应的喷射力,使原始煤气水能够缓速下降。
[004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中,上伞面4的顶部靠近稳流筒3四周设有出水孔9。由于原始煤气水中不可避免的还含有轻油,轻油的密度比水小,从稳流筒3进来的原始煤气水中的轻油会向上浮动,然后慢慢聚集在上伞面4的下方正中央,难以从第二环隙向上流动。即使有部分轻油跟随煤气水从第二环隙向上流动,但因为第二环隙位于上伞面4的下边缘,位置较低,可能会与下方沉降的焦油发生混合,影响焦油的沉降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上伞面4的顶部靠近稳流筒3四周设有出水孔9,这样,煤气水中的轻油便可以从出水孔9向上挤出,并上浮到溢流堰2高度的液面上,随煤气水一起从出水管S2流出进入下一工序,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保证焦油的分离效果。当然,因轻油量较少,所以实际上同时也有大量煤气水从出水孔9向上排出。
[005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中,上伞面4的下边缘一圈向上设有挡板,因为在实际分离过程中,上伞面4上也会沉降一些煤尘,煤尘多了之后会沿着上伞面4向四周下边缘滑去,如果不挡,势必与第二环隙的水流形成逆流运动,影响整体的沉降或分离效果。
[005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初焦油分离器中,上伞面4的下边缘向下设有下降管10,挡板与上伞面4形成的拦截空间与下降管10连通。下降管10的功能是用于将上伞面4上沉降的煤尘从其内流至壳体I的底部。下降管10的数量不做限制,设置下降管10的目的是使上伞面4上的煤尘能通过下降管10流到壳体I的底部。
[0052]进一步地,该下降管10的下端向中心轴杆8方向倾斜,下降管10用于将沉降到上伞面4上的煤尘沿着其流到初焦油分离器的底部,从煤泥出口 S3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是将下降管10的下端向中心轴杆8方向倾斜,这样的角度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沉降到上伞面4上的煤尘尽量向初焦油分离器的底部中心聚集,方便从煤泥出口 S3排出。
[0053]因为如果下降管10是竖直向下,从下降管10掉下来的煤尘大致落在煤泥刮刀6的上端,也是壳体I侧壁与锥体部分连接的弯折处,容易产生沉积,影响煤泥刮刀6转动。正常运转过程中,煤尘会控制在锥体的中下部位置,太高了会影响煤泥刮刀6转动。因此,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