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35189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脱气区321,其中气体从脱气区321逸出,由呼吸口 112排出,完成气体 分离。与气体分离后的夹带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水由脱气区321的底部流向沉淀区322, 此时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沉淀下沉并在脱气沉淀腔311下部倾斜的内壁的引导下至复合 细菌颗粒污泥出口312,由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出口312排出脱气沉淀分离器300进入反应室 110,继续用于废水脱氮,在脱气沉淀腔311内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分离后的水溢流至溢 流堰330的溢流槽331内,并由出水口 332排出反应室110,进行后续处理。复合细菌颗粒污泥 120与水上升过程中,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在沉淀斜板或沉淀斜管323的内壁上沉降并滑 落到脱气沉淀腔311内,有助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与水分离,至此,完成水、复合细菌颗 粒污泥120和气体的分离。在此分离过程中,吹扫管220定期向沉淀区322内吹送空气,从而 可以避免沉淀区322被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等堵塞。
[0055] 有利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与隔板320限定出脱气区321的箱体310部分的上沿低于 隔板320的上沿以及与隔板320限定出沉淀区322的箱体310部分的上沿。换言之,箱体310的 限定出脱气区321的部分的上沿,低于箱体310的限定出沉淀区322的部分上沿,且低于隔板 320的上沿。溢流堰3 30的上沿可以与箱体310的限定出脱气区3 21的部分的上沿平齐或高于 箱体310的限定出脱气区321的部分的上沿,并且溢流堰330的上沿低于箱体310的限定出沉 淀区322的部分上沿以及隔板320的上沿。由此可以防止脱气区321内的水从上方溢流至沉 淀区322,保证脱气区321内的水从脱气区321底部流至沉淀区322,进而使复合细菌颗粒污 泥120充分分离,并且沉淀区322内的水通过溢流至溢流槽331内,避免了溢流槽331内的水 中夹带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
[0056]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箱体310的横截面为矩形,箱体310的下部的第一纵侧壁 313的下端向下延伸超过箱体310的下部的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且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 与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由此可以有利地避免反应室110内的复合细菌 颗粒污泥120通过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出口 312进入脱气沉淀分离器300的脱气沉淀腔311内。 [0057]例如,箱体310的四个纵向侧壁中,沿水平方向长度较长的两个纵向侧壁分别为第 一纵侧壁313和第二纵侧壁314,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相对于第一 纵侧壁313的上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上端相互邻近,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位于第二纵侧 壁314的下端的下方,且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和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在水平面内的投影 重叠,第一纵侧壁313的下端与第二纵侧壁314的下端之间的间隙构成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出 口 312,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脱气沉淀腔311内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沉淀后能够通过复 合细菌颗粒污泥出口 312顺利返回反应室110,且另一方面该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出口 312的 结构能够阻挡反应室110内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出口 312进入脱气 沉淀腔311,保证脱气沉淀分离器300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分离效果。
[0058]图1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示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1。如图1 和图3所示,罐体100的外部设有与废水进口 111连通的进水管114以及与出水口 332连通的 出水管333,进水管114上设有进水栗115,进水栗115通过进水管114将废水栗送至反应室 110内,出水管333上连接有与进水管114相连的出水回流管334,出水回流管334能够将部分 出水管333内的水引回进水管114,由此,如果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高,通过将出水管333排出 的一部分水与废水一起输送到反应室110内,对废水进行稀释,降低氨氮浓度,降低游离氨 对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抑制作用。
[0059] 可选地,如图3所示,罐体100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污泥排 放口 113〇
[006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罐体100外设有污泥回流管800,污泥回流管800上的两端分 别与污泥排放口 113和反应室110的上部连通,污泥回流管800能够将从污泥排放口 113排出 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至少一部分返回到反应室110。其中,污泥排放口 113通过污泥排 放管820与污泥回流管800相连,污泥排放管820上设有污泥栗810,从污泥排放口 113排出的 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污泥回流管800返回反应室110,且另一部分可以 通过污泥排放管820排出。
[0061] 有利地,如图3所示,罐体100外设有测量循环管900,测量循环管900的两端分别与 出水口 332和反应室110的顶部连通,测量循环管900上设有测量循环栗910,经脱氮处理后 的水可以通过测量循环管900进行氨氮含量检测等。
[006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化脱氮反应器。如图3所示,一 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1还包括曝气栗或曝气风机400,曝气栗或曝气风机400设在罐体100外 部且与曝气装置200和吹扫管220的另一端相连,以向曝气装置200栗送空气。在一些实施例 中,曝气装置200为鼓风曝气且包括曝气风管和安装在曝气风管末端的曝气盘或曝气管,曝 气栗或曝气风机400通过曝气风管将空气输送到曝气管或曝气盘,曝气管或曝气盘将空气 曝气到反应室110内。可选地,曝气装置200可以为射流式曝气装置,在此情况下,无需设在 反应室110外面的曝气栗或曝气风机,射流式曝气装置利用射流式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 置将空气吸入到反应室110内,例如设在反应室110内的射流器结合设在反应室110外的射 流栗。
[0063]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一体化生物脱氮反应器1还包括设在反应室110内且位 于曝气装置200上面的布水器500,布水器500与废水进口 111相连,曝气装置200邻近反应室 110的底面设置。布水器500将由废水进口 111进入的废水均匀分散至反应室110内,曝气装 置200的曝气还起到搅拌废水以及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作用,以使废水与复合细菌颗粒 污泥120充分接触,提高脱氮效果。
[006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反应室110内进一步设有搅拌器600和导流筒700,导流筒 700的上端和下端敞开且位于曝气装置200上方,搅拌器600起到搅拌作用,导流筒700起到 导流作用,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反应室110内的水和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充分接触,复合细 菌颗粒污泥120呈悬浮状态,提高废水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120的接触程度,从而提高废水 脱氮效率。
[0065]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
[006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包括:
[0067] 向反应室内连续地供给废水,所述反应室内接种有包括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和包 覆在所述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外面的亚硝酸细菌外壳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
[0068] 向所述反应室内供给空气,以使所述亚硝酸细菌将所述废水中的一部分氨氮好氧 转化为亚硝酸盐氮,且所述废水中的剩余氨氮和所述亚硝酸盐氮穿过所述亚硝酸细菌外壳 进入所述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中,以便所述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所述剩余氨氮和所述亚硝酸 盐氮厌氧转化为氮气和水;
[0069] 脱氮后的废水溢流到位于所述反应室内的脱气沉淀分离器进行水、气和复合细菌 颗粒污泥的三相分离。
[0070] 所述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还包括:向所述脱气沉淀分离器内定期吹送空气,以避 免所述脱气沉淀分离器堵塞。
[007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同一 个反应室内进行,能够简化设备、减小设备安装空间要求以及降低成本低。并且,采用亚硝 酸细菌外壳和由亚硝酸细菌外壳包裹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构成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从 而在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内部形成天然的厌氧环境,极大降低了曝气精度的要求,进而保证 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以及工艺和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向所述脱气沉淀分离器内 定期吹送空气,可以避免所述脱气沉淀分离器堵塞。
[0072]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具有控制简单、成本低、脱氮 效果好等优点。
[0073]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方法。
[007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脱氮后的废水溢流到所述脱气沉淀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