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594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人口不断增长,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污水量也越来越大,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危害环境。为了解决该问题,该领域也设计研发了很多污水处理设备,但是一般设置对水质适应性差,出水水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
[000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包括本体、进水总管、配水支管、多孔板、过滤层1、过滤层I1、曝气总管、曝气支管,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上述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与配水支管联通,本体内下部设有上述多孔板,多孔板上方为过滤层I,过滤层I上方为过滤层II,所述本体内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下口低于多孔板,上口低于进水总管,所述本体内部还设有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曝气总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本体顶部,曝气总管的下部与曝气支管联通,曝气支管设置在多孔板的下方,所述本体侧壁还设有压力差位计,所述本体的侧壁还设有排污口、反洗进水口、反洗出水口,排污口靠近本体底部,反洗进水口在排污口上方,反洗出水口在进水总管的下方及过滤层II的上方。
[0005]优选的,所述配水支管为多层圆环形,配水支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头。
[0006]优选的,所述过滤层I为陶粒,过滤层II为石榴石,过滤层I和过滤层II的厚度比为3:1。
[0007]有益效果:性能稳定,进水管道、反冲洗管道,曝气管道均设于设备本体内部,节约空间,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0]图3为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包括本体1、进水总管2、配水支管3、多孔板4、过滤层15、过滤层116、曝气总管7、曝气支管8,所述本体I内上部设有上述进水总管2,进水总管2与配水支管3联通,本体I内下部设有上述多孔板4,多孔板4上方为过滤层15,过滤层15上方为过滤层Π6,所述本体I内部设有出水管9,出水管9的下口 10低于多孔板4,上口 11低于进水总管2,所述本体I内部还设有曝气总管7和曝气支管8,曝气总管7的进气口 11设置在本体I顶部,曝气总管7的下部与曝气支管8联通,曝气支管8设置在多孔板4的下方,所述本体I侧壁还设有压力差位计12,所述本体I的侧壁还设有排污口 13、反洗进水口 14、反洗出水口 15,排污口 13靠近本体I底部,反洗进水口 14在排污口 13上方,反洗出水口 15在进水总管2的下方及过滤层116的上方,所述配水支管3为多层圆环形,配水支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头16,所述过滤层15为陶粒,过滤层116为石植石,过滤层15和过滤层116的厚度比为3:1。
【主权项】
1.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包括本体、进水总管、配水支管、多孔板、过滤层1、过滤层I1、曝气总管、曝气支管,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内上部设有上述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与配水支管联通,本体内下部设有上述多孔板,多孔板上方为过滤层I,过滤层I上方为过滤层II,所述本体内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下口低于多孔板,上口低于进水总管,所述本体内部还设有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曝气总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本体顶部,曝气总管的下部与曝气支管联通,曝气支管设置在多孔板的下方,所述本体侧壁还设有压力差位计,所述本体的侧壁还设有排污口、反洗进水口、反洗出水口,排污口靠近本体底部,反洗进水口在排污口上方,反洗出水口在进水总管的下方及过滤层II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支管为多层圆环形,配水支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I为陶粒,过滤层II为石植石,过滤层I和过滤层II的厚度比为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乡生活污水曝气装置,包括本体、进水总管、配水支管、多孔板、过滤层I、过滤层II、曝气总管、曝气支管。该装置性能稳定,进水管道、反冲洗管道,曝气管道均设于设备本体内部,节约空间,成本低。
【IPC分类】C02F7/00
【公开号】CN205367905
【申请号】CN201520958553
【发明人】许海民, 彭欣, 韩路
【申请人】江苏启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