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集尘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792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类集尘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净化设备,是一种特别适用于燃煤发电锅炉排放烟气的净化及在净化的过程中对粉尘分类回收的分类集尘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锅炉在生产的过程中,随废气逸出的粉尘被统称为粉煤灰。从其化学成份讲,粉煤灰可被分成氧化铁、碳、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多种不同成份的粉尘。从其物理性质讲,粉煤灰粒径的分布很宽。同化学成份的粉尘和不同粒径的粉尘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而目前用于电厂燃煤锅炉排放烟气净化的除尘装置则采用不加分类的粉尘回收方式,既大大降低了回收粉尘的经济价值,又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工业废气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现行单一粉尘捕集室的除尘装置,也很难满足规定的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可完成高标准的烟气除尘净化,同时又能分类回收粉尘的分类集尘除尘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类集尘除尘装置,它包括有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的外壳,在外壳内依次设置有铁粉粉尘捕集室、碳粉粉尘捕集室、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和末端粉尘捕集室,在外壳的下面与各粉尘捕集室相对应分别设置有装配排灰装置的集灰斗;在铁粉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磁铁极板,在碳粉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并装配集碳电极板,在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构成曲向通道的隔板并装配水雾喷头,在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并装配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电极板,在末端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并装配环形布带式集尘电极。
本实用新型将除尘装置设置成多重捕集室结构,对不同性质的粉尘分别捕集,在提高除尘效率的同时,实现粉尘的分类回收,并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是本分类集尘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如附图给出的,本除尘装置具有一个一端设置进风口1另一端设置出风口10的方筒形外壳2,在外壳内由进风口端至出风口端依次设置铁粉粉尘捕集室3、碳粉粉尘捕集室4、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5、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6和末端粉尘捕集室7,在外壳的下面与各粉尘捕集室相对应分别设置有下端装配排灰装置8的集灰斗9,形成多重捕集室的除尘装置结构。在铁粉粉尘捕集室3内设置有电磁铁极板11,共极板与气流流向平行设置多组,各组极板的上端相连接后装配电磁铁线圈,并配置电源和电源开关。在碳粉粉尘捕集室4内设置有电晕线12和集碳电极板13,其电晕线与电极板按设定的间隔交替安装,极板平行于气流方向,电晕线的上端通过绝缘子装配电源及电源开关。在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内安装构成曲向通道的隔板14并装配水雾喷头15,附图实施例采用四块对角隔板组成气流曲向通道,水雾喷头根据要求设定个数,固定在捕集室上方的两隔板之间。在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尘室6内设置有电晕线16和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电极板17,其电晕线与电极板按一定间隔交替安装,极板平等于气流方向设置,电晕线的上端通过绝缘子装配电源和电源开关。在末端粉尘捕集室7内设置有电晕线18和环形布带式集尘电极19,其电晕线与集尘电极配合设置多组,电晕线的上端通过绝缘子装配电源和电源开关,环形布带式集尘电极的集尘面可选择与气流平行设置,也可选择与气流垂直方向设置,上方的传动带轮设置成主动轮,下方的传动带轮设置成从动带轮,集尘极清灰刮板装配在内侧的下部。
权利要求1.一种分类集尘除尘装置,包括有一端设置进风口(1)另一端设置出风口(10)的外壳(2),其特征是在外壳(2)内依次设置有铁粉粉尘捕集室(3)、碳粉粉尘捕集室(4)、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5)、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6)和末端粉尘捕集室(7),在外壳的下面与各粉尘捕集室相对应分别设置有装配排灰装置(8)的集灰斗(9);在铁粉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磁铁极板(11),在碳粉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12)并装配集碳电极板(13),在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构成曲向通道的隔板(14)并装配水雾喷头(15),在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16)并装配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电极板(17),在末端粉尘捕集室内设置有电晕线(18)并装配环形布带式集尘电极(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类集尘除尘装置,它包括有一端设置进风口另一端设置出风口的外壳,在外壳内依次设置有经装配电磁铁极板、电晕线和集尘电极和配置水雾喷头的气流曲向通道构成的铁粉粉尘捕集室、碳粉粉尘捕集室、增湿降温粉尘捕集室、微颗粒高比电阻粉尘捕集室和末端粉尘捕集室,并于外壳的下面分别装配集灰斗。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燃煤发电锅炉排放烟气的净化,具有除尘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在净化的过程中完成粉尘的分类回收,从而大大提高粉尘回收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B01D50/00GK2780298SQ20052002365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
发明者张介轩 申请人:张介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