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450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产品涉及一种空气分离管。
背景技术目前颜料中间体以及其他化工生产过程中在处理磺化锅中反应中生成的高温废 汽水时,一般都是将反应废水通过冷凝器、气体真空缓冲气泡排至废水处理系统中,冷凝器 和气体真空缓冲气泡之间一般通过普通塑料管连接,而由于其反应废水中一般都含有一定 的空气,所以一般都需在气体真空缓冲气泡上在开设一个孔,插入一个排气管。由于气体的 温度高,缓冲罐是耐酸性腐蚀材料做成(如陶瓷、塑料),它们传热效果差;采用在真空缓冲 气泡上在开设一个孔,插入一个排气管的方法,经常发生真空缓冲罐炸裂或变形,容易发生 事故,危害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分离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分离管,设有内管与 外套管,所述内管设置于外套管内,内管与外套管的管壁之间设有5 IOmm的间隙,所述外 套管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空气出气管,所述外套管上底面为密封式,下底面为开口式。为了使带有气体的反应废水尽早的分离出来,并且保证气体不进入真空缓冲气泡 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底部比外套管底部高出2 5mm。当气体进入到内管底部时能够 及时排出,不进入真空缓冲气泡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很快的将气体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从而避免气体 进入真空缓冲气泡产生的危险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制造简单,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内管;2、外套管;3、空气出气管;4、气体真空缓冲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分离管,设有内管1与外套管2,所述内管1设置于外套管 2内,内管1与外套管2的管壁之间设有5 IOmm的间隙,所述外套管2侧面至少设有一个 空气出气管3,所述外套管2上底面为密封式,下底面为开口式,为了使带有气体的反应废 水尽早的分离出来,并保证气体不会停留在气体真空缓冲气泡内部,所述内管1底部比外 套管2底部高出2 5mm。具体使用时,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安全性,将空气分离管伸入接近至气体真空缓冲气泡4上部法兰连接,当反应废水从空气出气管3中流入气体真空缓冲气泡4中,空气出 气管3中的反应废水和气体真空缓冲气泡4中反应废水汇合,空气由于其内部的气压和本 身的密度轻,往上跑,由于内管1底部比外套管2底部高出2 5mm,气体将不会泄露出来, 从而使气体不进入真空缓冲气泡4的内部,其气体将快速的沿着内管1的内壁向上并排除 至外,从而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分离管,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分离管设有内管(1)与外套管(2),所述内管 (1)设置于外套管(2)内,内管(1)与外套管(2)的管壁之间设有5 IOmm的间隙,所述外 套管(2)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空气出气管(3),所述外套管(2)上底面为密封式,下底面为开 口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分离管,其特征是所述内管(1)底部比外套管(2)底 部高出2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分离管。一种空气分离管,设有内管与外套管,所述内管设置于外套管内,内管与外套管的管壁之间设有5~10mm的间隙,所述外套管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空气出气管,所述外套管上底面为密封式,下底面为开口式,所述内管底部比外套管底部高出2~5m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很快的将气体从气体真空缓冲气泡中分离出来,避免了危险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制造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01D19/00GK201775990SQ20102025700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3日
发明者梅跃新 申请人:吴江市屯村颜料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