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51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教学与科研实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縮柔性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教学与科研中,为了进行诸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光学实验,常常需要制备固液双层模型。这种固液双层模型的上层为软性固体,下层为液体,并且上下两层之间紧密相连。但是,由于下层液体无法支撑住上层软性固体,所以需要设置用于承载住固液双层模型的承载装置。现有的固液双层模型承载装置存在下列问题1、容易使上层的软性固体向下凹陷,从而导致光学测量的畸变。2、上层软性固体和下层液体之间易积聚气泡,结果使得两层始終未能紧密相连,这样就会导致测量出现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防止气泡积聚于上下层之间,又能避免测量时上层软性固体向下凹陷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包括器皿、支架、线绳和固定装置;其中器皿用于盛装液体;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置于器皿的内部,并且上端边缘相隔距离凹陷形成有多个缺ロ,顶部用于放置软性固体;线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顶端ー侧,另一端贯穿支架顶端另ー侧的开孔,然后穿过器皿侧壁上部的小孔;固定装置设置在器皿外部靠近小孔处。所述的器皿的深度大于支架的高度。所述的固定装置为夹子。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既能防止气泡积聚于上层软性固体和下层液体之间,又能避免实验时上层软性固体向下凹陷,从而能够减少因模型变形和积聚气泡所帯来的误差,因此可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另外,本承载装置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并且操作方法等优点。


图I为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中支架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开始调整时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调整完毕后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I-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包括器皿I、支架2、线绳3和固定装置4 ;其中器皿I用于盛装液体6 ;支架2为中空管状结构,置于器皿I的内部,并且上端边缘相隔距离凹陷形成有多个缺ロ 5,顶部用于放置软性固体7 ;线绳3的一端固定在支架2顶端ー侧,另一端贯穿支架2顶端另ー侧的开孔,然后穿过器皿I侧壁上部的小孔;固定装置4设置在器皿I外部靠近小孔处。所述的器皿I的深度大于支架2的高度。所述的固定装置4为夹子。现将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使用方法阐述如下如图3-图4所示,首先由实验人员将软性固体7平放在支架2的上端,然后从器皿I的上端边缘向其内部注入实验用液体6,之后用手在器皿I外将线绳3的自由端拉紧,直至使线绳3接近水平状态,这时软性固体7的中部将被线绳3托起而整体呈水平状态,然后用固定装置4将线绳3上位于器皿I外的部位固定住,之后继续向器皿I内部注入液体6,直至液面升至软性固体7的底面为止,在此过程中,支架2内部的空气将通过其顶端的缺ロ 5向外排出,这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所需的光学实验了。·
权利要求
1.一种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包括器皿(I)、支架(2)、线绳(3)和固定装置(4);其中器皿(I)用于盛装液体(6);支架⑵为中空管状结构,置于器皿⑴的内部,并且上端边缘相隔距离凹陷形成有多个缺口(5),顶部用于放置软性固体(7);线绳(3)的一端固定在支架(2)顶端一侧,另一端贯穿支架(2)顶端另一侧的开孔,然后穿过器皿(I)侧壁上部的小孔;固定装置(4)设置在器皿(I)外部靠近小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器皿(I)的深度大于支架(2)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4)为夹子。
全文摘要
一种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其包括器皿、支架、线绳和固定装置;其中器皿用于盛装液体;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置于器皿的内部,并且上端边缘相隔距离凹陷形成有多个缺口,顶部用于放置软性固体;线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一侧,另一端贯穿支架顶端另一侧的开孔,然后穿过器皿侧壁上部的小孔;固定装置设置在器皿外部靠近小孔处。本发明提供的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既能防止气泡积聚于上层软性固体和下层液体之间,又能避免实验时上层软性固体向下凹陷,从而能够减少因模型变形和积聚气泡所带来的误差,因此可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另外,本承载装置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并且操作方法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L9/00GK102698827SQ2012102298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杨丽, 王志平, 纪朝晖, 蒋准飞 申请人:中国民航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