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气水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443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气水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水混合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提高臭氧水中臭氧浓度的高效气水混合器,主要适用于臭氧水的制备。
背景技术
臭氧(03)是1840年以后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臭氧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由于它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种杂质,杀灭多种致病菌、霉菌、病毒,杀死诸如饰贝科软体动物幼虫(达98%)及水生物如剑水蚤、寡毛环节动物、水蚤轮虫等,因而早在1886年在法国就进行了臭氧杀菌试验。臭氧水处理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只是由于其有效的去杂与杀菌能力,而且在于经它处理后在水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残毒),多余的臭氧也会较快分解为氧气,而不似氯剂在水中形成氯氨、氯仿等致癌物质,因而被世界公认为最安全的消毒剂。目前臭氧水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高压电解空气、氧气或水使之产生臭氧气体,并采用射流器+静态混合器的方式进行气水混合,即用大气喷射吸引臭氧气体并用静态混合器混合,其缺点在于臭氧溶解不均匀,而且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臭氧浓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气水混合器,以达到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中臭氧浓度,同时使臭氧溶解均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效气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I,与该混合腔I连通的进水管、进气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I内通过转轴安装旋转叶轮。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内置臭氧吸附体的混合腔II,其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出水端与混合腔I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气管仅与混合腔II直接连通,并经混合腔II与混合腔I间接连通。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内置臭氧吸附体的混合腔II,其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出水端与混合腔I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气管同时与混合腔1、混合腔II直接连通。所述臭氧吸附体为活性炭或纳米多孔碳制成。所述臭氧吸附体呈柱体或球体形。所述混合腔I和混合腔II均由上下两半腔体螺纹连接而成,并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混合腔I内安装旋转叶轮,利用叶轮转动将臭氧气体搅拌成更加细小的气泡,增大臭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实现了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中臭氧浓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匀。2、在混合腔I进水端连接一内置臭氧吸附体(活性炭或纳米多孔碳)的混合腔II,利用活性炭或纳米多孔碳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吸附臭氧气体,扩大臭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臭氧水中臭氧的浓度。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圆柱形的混合腔I 1,与该混合腔I直接连通的进水管2、进气管3和出水管4,其中进水管2和出水管4分别对称布置于圆柱形混合腔I I的两端面上,进气管3则位于圆柱形混合腔I I的圆周面上;混合腔I I内通过转轴8同轴安装旋转叶轮5 (转轴和叶轮采用一次开模成型的方式实施),该转轴的动力输入端伸至混合腔I I外部(转轴与混合腔I腔壁接触部位设置密封装置,以防止腔内水外漏),并与外部动力装置连接;水和臭氧气体分别通过进水管2和进气管3进入混合腔I I内,利用叶轮5的旋转将臭氧气体撕裂拉扯成更多更小的气泡,从而增大臭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实现了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中臭氧浓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匀。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一内置臭氧吸附体7的混合腔II 6,该混合腔II的进水端与进水管2连通,出水端与混合腔I I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2和进气管3仅与混合腔II 6直接连通,并经混合腔II 6与混合腔I I间接连通。本例中,臭氧吸附体7为活性炭或纳米多孔碳制成的柱体或球体形,均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加工。由于臭氧气体与水混合产生臭氧水的臭氧浓度与气水接触的表面积成正比,即气水接触面积越大,臭氧浓度越高,而一般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每克800到1000平方米,本实施例利用其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吸附臭氧气体,增大臭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浓度。实际应用中,水和臭氧气体分别通过进水管2和进气管3进入混合腔II 6内,利用臭氧吸附体7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吸附臭氧气体,增大臭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浓度,实现第一级混合;经混合腔II 6混合后的臭氧水输送至混合腔I I内,利用叶轮5搅拌,进一步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浓度,同时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匀。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进气管3同时与混合腔I1、混合腔II 6直接连通。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I I和混合腔II 6均由上下两半腔体螺纹连接而成,并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以实现腔体的密闭;各混合腔与进气管3均采用上下模的方式实施。同时为方便安装,本例在进水管2和出水管4上攻有螺纹。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气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I (1),与该混合腔I连通的进水管(2)、进气管(3)和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I (1)内通过转轴安装旋转叶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水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内置臭氧吸附体(7)的混合腔II (6),其进水端与进水管(2)连通,出水端与混合腔I (I)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气管(3)仅与混合腔II (6)直接连通,并经混合腔II (6)与混合腔I(I)间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水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还包括内置臭氧吸附体(7)的混合腔II (6),其进水端与进水管(2)连通,出水端与混合腔I (I)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气管(3)同时与混合腔I (1)、混合腔II (6)直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效气水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吸附体(7)为活性炭或纳米多孔碳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气水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吸附体(7)呈柱体或球体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效气水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I(1)和混合腔II (6)均由上下两半腔体螺纹连接而成,并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气水混合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气水混合器,以达到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中臭氧浓度,同时使臭氧溶解均匀的目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高效气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Ⅰ,与该混合腔Ⅰ连通的进水管、进气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Ⅰ内通过转轴安装旋转叶轮。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臭氧水的制备。
文档编号B01F3/04GK202909641SQ2012205410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王程, 李海平 申请人:王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