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密机给料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939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密机给料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其包括筒体、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分别用于向筒体内提供矿浆和絮凝剂,筒体上设有出料口,该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隔板和多个上扰流板,隔板位于筒体中,与筒体连接,并将筒体分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的出口与上筒体连通,出料口设置于下筒体上,隔板上开设有连通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过料孔,多个上扰流板位于隔板的上方并向上延伸,且多个上扰流板位于矿浆给料管的出口与过料孔之间的矿浆通道上。本发明的浓密机给料筒,通过在筒体中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扰流结构,从而使得矿浆和絮凝剂的混合流体可以得到充分混合且流速降低。
【专利说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给料筒。

【背景技术】
[0002] 浓密机是一种基于重力沉降原理的固液分离设备,其依靠细粒物料的自重以及絮 凝剂的作用,把较稀矿浆浓缩为较浓的矿浆。浓密机被广泛运用于矿山、化工、煤炭、冶炼等 领域,例如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充填。浓密机中一般都设置有用于进料的给料筒。但是,现 有的给料筒存在矿浆与絮凝剂混合不均匀等缺陷,由此导致浓密机的底流浓度低、连续性 差。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矿浆与絮凝 剂混合均匀的浓密机给料筒。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其包括筒体、矿浆给料管和 絮凝剂喷管,所述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均与所述筒体连接以分别用于向所述筒体内提 供矿浆和絮凝剂,所述筒体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隔板和多个上扰流板,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筒体中,与所述筒体连接,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矿 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的出口与所述上筒体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下筒体上,所述 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过料孔,所述多个上扰流板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 并向上延伸,且所述多个上扰流板位于所述矿浆给料管的出口与所述过料孔之间的矿浆通 道上。
[0005]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多个上扰流板环绕所述过料 孔,且所述上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
[0006]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过料孔为圆形,所述多个上 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过料孔的边缘所形成的夹角呈非等角分布。
[0007]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多个上扰流板呈螺旋形分 布。
[0008]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下扰流 板,所述下扰流板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且向下延伸。
[0009]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浓密机给料筒包括多个所述 下扰流板,所述多个下扰流板环绕所述过料孔,且所述下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 述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
[0010]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导流 锥,所述导流锥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导流锥的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所 述导流锥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的出料口之间具有供流体流过的空间。
[0011]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形成有倒锥形 筒体,所述倒锥形筒体的底端形成有所述出料口或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导流锥与所述 倒锥形筒体同轴。
[0012]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多个调 节螺杆,所述多个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锥连接,所述多个调 节螺杆可以相对于所述筒体和/或导流锥沿所述导流锥的轴向移动。
[0013]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稀释 口,所述稀释口与所述筒体连接,且连通所述上筒体的内外空间。
[0014] 作为本发明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上筒体呈圆柱形,所述矿浆 给料管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上筒体的切向。
[0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浓密机给料筒,通过在筒体中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扰 流结构,从而使得矿浆和絮凝剂的混合流体可以得到充分混合且流速降低,从而可以使得 浓密机最终得到的底流浓度高、连续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浓密机给料筒的俯视图。
[0018]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0]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其包括筒体11、矿浆给 料管15、絮凝剂喷管16、隔板12和多个上扰流板17。
[0021]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筒体11大致呈圆柱形,且上端开放,下端设有出料口 21。在其 他实施例中,筒体11的外廓也可以成方形或其他多边形,出料口 21也可以设置在筒体11 的侧壁上,筒体11的上端也可以封闭。
[0022] 隔板12位于筒体11中,与筒体11连接,并将筒体11分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出料 口 21设置于下筒体上。隔板12上开设有连通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过料孔。在本实施例中, 隔板12大致呈圆环形,过料孔呈圆形,且位于隔板12的中心。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料孔也 可以偏离隔板12的中心设置,其形状也可以为方形、六边形等。过料孔的孔径一般大于矿 浆给料管15的管径。隔板1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 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与筒体11连接。隔板12优选地采用水平设置的方式,当然也可 以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也即隔板12略呈倒锥形,周边高,中间低。
[0023] 矿浆给料管15和絮凝剂喷管16均与筒体11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以分别向筒体 11内提供矿浆和絮凝剂。具体地,矿浆给料管15与筒体11直接连接,且矿浆给料管15的 出口与上筒体连通。上筒体内还固定有连接板22,絮凝剂喷管16固定在连接板上,并伸入 上筒体中,其出口位于上筒体内,也即絮凝剂喷管16的出口与上筒体连通。隔板12与矿浆 给料管15的底端持平,矿浆和絮凝剂首先进入上筒体。矿浆给料管15的管径大于絮凝剂 喷管16的管径,且矿浆给料管15的出口与絮凝剂喷管16的出口相邻,使得矿浆可以和絮 凝剂充分混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矿浆给料管15和絮凝剂喷管16可以分别通过 管路与矿浆源以及絮凝剂源连接,在管路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控制阀来控制管路的通断, 从而实现矿浆和絮凝剂的供给控制。
[0024] 多个上扰流板17位于隔板12的上方并相对于隔板1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该多 个上扰流板17位于矿浆给料管15的出口与过料孔之间的矿浆通道上。需要说明的是,上扰 流板17可以与隔板12的上表面连接,也可以不连接,例如仅保持接触或者间隔一定距离。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扰流板17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而在其 他实施例中,上扰流板17的一端也可以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矿浆从矿浆给料管15 的出口流入上筒体后,会经过过料孔流至下筒体中,因此在矿浆给料管15的出口与过料孔 之间形成有供矿浆流过的矿浆通道,上扰流板17设置于矿浆通道上以对矿浆进行扰流。从 图1可以看出,当隔板12大致呈圆环形且过料孔位于隔板12的中心时,矿浆通道事实上即 为上筒体内壁与过料孔之间的环形通道。当矿浆和絮凝剂进入上筒体后,矿浆和絮凝剂的 混合流体在隔板12上流动,并最终通过过料孔流至下筒体。在流动过程中,该混合流体被 上扰流板17扰流,使得矿浆和絮凝剂混合得更为均匀。
[0025]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多个上扰流板17环绕过料孔,并且间隔设置。在坚直方向 上,上扰流板17在隔板12上的投影与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图1所示为该浓密机给料 筒的俯视图,从中可以看出,上扰流板17在隔板12上的投影大致为一相对于过料孔的边缘 倾斜设置的直线。在一实施例中,上扰流板17的一端与过料孔的边缘连接,另一端则远离 过料孔的边缘且相对于过料孔的边缘斜向延伸。相邻上扰流板17之间形成供矿浆流向过 料孔的通道。优选地,该夹角的开口迎着矿浆的流动的方向,由此形成较好的扰流效果。在 一优选实施例中,多个上扰流板17呈螺旋形分布。此处所指呈螺旋形分布,是指各上扰流 板17与过料孔的边缘所成夹角均是朝向同一旋转方向的,例如在图1中均为朝向逆时针旋 转方向。
[0026] 进一步优选地,过料孔为圆形,多个上扰流板17在隔板12上的投影与过料孔的边 缘所形成的夹角呈非等角分布。此处所指非等角分布,是指一部分上扰流板17与过料孔的 边缘所形成的夹角与另一部分上扰流板17与过料孔的边缘所形成的夹角不相等,甚至每 个上扰流板17过料孔的边缘所形成的夹角都互不相等。例如,有些上扰流板17可以与过 料孔相切,有些则不相切。这些非等角设置的上扰流板17可以有效地提高矿浆与絮凝剂混 合的均匀性,提升流体特性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上扰流板17的大小、延伸方向、间距 及数量均可结合实际使用工况设置以达到最佳的扰流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27] 请参考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下扰流板19,下扰流板19 设置在隔板12的下方且向下延伸。下扰流板19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与上扰 流板17的设置类似,下扰流板19可以与隔板12的下表面连接,也可以不连接,例如下扰流 板19可以与下筒体的内壁连接且与隔板12的下表面保持接触或者间隔一定距离。下扰流 板19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连 接。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隔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下扰流板19,该多个下扰流板19环绕过 料孔,且下扰流板19在隔板12上的投影与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下扰流板19在隔板12 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与上扰流板1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下扰流板19与上 扰流板17并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大小、延伸方向、间距及数量均可结合实际使 用工况设置。当矿浆和絮凝剂的混合流体经过料孔流至下筒体时,下扰流板19对混合流体 所形成的涡流进一步强迫扰流,在确保不破坏絮团的前提下增加流体的动能耗散,降低流 体速度,增加流体的混合均匀性,使达到合理的流体特性参数。
[0028] 请参考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导流锥13,导流锥13设置 于筒体11的出料口 21的下方,导流锥13的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导流锥13的外表面与 出料口 21之间具有供流体流过的空间,也即导流锥13的外表面用于将矿浆均匀布料至导 流锥13的周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锥13呈锥台形状,且上下贯通,浓密机的耙架 主轴可以穿过该导流锥13,伸入筒体11中,耙架主轴的直径与导流锥13的上端口的直径接 近。当混合后的矿浆从出料口 21流至导流锥13的上端口时,会沿导流锥13的外表面向下 流出。通过设置该导流锥13,可以使絮凝后的矿浆布料更为均匀。导流锥13的外表面优选 为圆锥面,当然也可以为多棱锥面。
[0029] 请参考图2,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多个调节螺杆20, 该多个调节螺杆20的一端与筒体11连接,另一端与导流锥13连接,多个调节螺杆20可以 相对于筒体11和/或导流锥13沿导流锥13的轴向移动,以调节导流锥13的上端口与出料 口 21之间的轴向距离。具体地,出料口 21的外侧设置有法兰,多个调节螺杆20的顶端通 过调节螺母与法兰连接,底端则与导流锥13的底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法兰的上下表面 各有一螺母与对应的调节螺杆20连接,调节螺杆20的底端则焊接在导流锥13的底端上。 通过调节位于法兰上下表面的两个螺母来调节导流锥13与出料口 21的距离,从而实现各 工况下出料口 21与导流锥13不同间距的要求。多个调节螺杆20可以均匀地分布于法兰 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螺杆20也可以通过螺母与导流锥13的底端活动连接,此时,调 节螺杆20既可以与法兰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母与法兰活动连接。
[0030]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下筒体的下端形成有倒锥形筒体14,倒锥形筒体14的底端形 成有出料口 21或与出料口 21连通。此处所指倒锥形筒体14,是指其顶端的尺寸大于底端 的尺寸。该倒锥形筒体14可以是倒圆锥形,也可以是倒棱锥形。所指倒锥形筒体14的底 端形成有出料口 21或与出料口 21连通,是指出料口 21正好位于倒锥形筒体14的底端,也 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情形,即出料口 21位于倒锥形筒体14的下方,并与倒锥形筒体14的 底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锥13与倒锥形筒体14同轴,因此可以使絮凝后的矿浆可以 沿导流锥13的外表面均匀的布料。
[0031] 请参考图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浓密机给料筒还包括稀释口 18,稀释口 18与筒 体11连接,且连通上筒体的内外空间,用于将筒体11的上清液引入筒体11中,稀释矿浆。 具体来说,由于絮凝沉降后筒体11外的上清液和筒体11内部的矿浆存在着密度差,这样 筒体11内外的液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筒体11外的上清液比筒体11内的矿浆的液面高。 通过设置连通上筒体的内、外空间的稀释口 18,上清液就可以通过稀释口 18进入到上筒体 中,对矿浆进行稀释。稀释口 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需求而定。在本实 施例中,筒体11上连接有两个稀释口 18。
[0032]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筒体呈圆柱形,矿浆给料管15的轴向平行于上筒体的切 向。具体来说,矿浆给料管15大致水平地连接在上筒体的侧壁上,且大致与上筒体的侧壁 相切。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矿浆沿矿浆给料管15进入到上筒体内时,在上筒体的侧壁的作 用下,较容易形成涡流,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矿浆与絮凝剂得到充分混合。
[0033]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浓密机给料筒的工作过程:具有一定速度的 矿浆和絮凝剂分别从矿浆给料管15和絮凝剂喷管16流入上筒体中,并在矿浆给料管15的 出口附近混合。混合了絮凝剂的矿浆在隔板12上流动,且受上筒体的侧壁的作用,形成涡 流。多个上扰流板17对涡流形成扰动,使矿浆和絮凝剂混合得更为均匀。矿浆最终通过隔 板12上的过料孔流至下筒体中,并在下筒体中继续作涡流运动。下扰流板19对混合流体 所形成的涡流进一步强迫扰流,耗散了流体的动能,增加流体的混合均匀性。最终,混合后 的矿浆和絮凝剂从筒体11的出料口 21排出,由于受到导流锥13的作用,矿浆均匀分布到 筒体11的周围。
[003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浓密机给料筒,通过在筒体中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扰 流结构,从而使得矿浆和絮凝剂的混合流体可以得到充分混合且流速降低,从而可以使得 浓密机最终得到的底流浓度高、连续性好。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浓密机给料筒,其包括筒体、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所述矿浆给料管和絮凝 剂喷管均与所述筒体连接以分别用于向所述筒体内提供矿浆和絮凝剂,所述筒体上设有出 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和多个上扰流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筒体中,与所述筒体连 接,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矿浆给料管和絮凝剂喷管的出口与所述上 筒体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下筒体上,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 的过料孔,所述多个上扰流板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并向上延伸,且所述多个上扰流板位于 所述矿浆给料管的出口与所述过料孔之间的矿浆通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上扰流板环绕所述过 料孔,且所述上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料孔为圆形,所述多个上 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所述过料孔的边缘所形成的夹角呈非等角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上扰流板呈螺旋形分 布。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扰流板,所述下扰流板 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且向下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机给料筒包括多个所 述下扰流板,所述多个下扰流板环绕所述过料孔,且所述下扰流板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与 所述过料孔的边缘形成夹角。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锥,所述 导流锥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导流锥的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所述导流 锥的外表面与所述筒体的出料口之间具有供流体流过的空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形成有倒锥 形筒体,所述倒锥形筒体的底端形成有所述出料口或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导流锥与所 述倒锥形筒体同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调节螺杆,所述多个 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锥连接,所述多个调节螺杆可以相对 于所述筒体和/或导流锥沿所述导流锥的轴向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稀释口,所述 稀释口与所述筒体连接,且连通所述上筒体的内外空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给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呈圆柱 形,所述矿浆给料管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上筒体的切向。
【文档编号】B01D21/24GK104083908SQ201410044258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立仁, 朱浩浩 申请人: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