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滤器壳体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连接结构、过滤器壳体的清洁系统、过滤器壳体盖和将过滤器壳体盖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018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将过滤器壳体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连接结构、过滤器壳体的清洁系统、过滤器壳体盖和将过滤器壳体盖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将过滤器壳体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连接结构、具有该类型连接结构和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清洁系统、用于过滤器壳体的过滤器壳体盖和用于将过滤器壳体盖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实验室设备(例如高压釜、冲洗机、水浴器(waterbaths)等)需要提供纯水。该水应该尽可能地不含离子、有机组分、颗粒和其它可能的杂质,以免影响实验室设备的功能或随后引起污染。

制备缓冲液和细胞培养基同样需要水。制备的水必须具有高纯度,使其不会不利地影响细胞培养物的生长。

从水中去除各种杂质的水处理系统用于制备用于上述应用的纯水或超纯水。

在该系统中,水通过包含诸如活性炭和/或树脂的过滤介质的过滤器壳体导入,该过滤介质将水中不希望的杂质过滤掉。

为此,过滤器壳体与水处理系统的壳体连接,因而水可经由包含待清洁的水或与相应的供水管线连接的水处理装置的壳体被供应。然后,净化的水流回水处理装置内的净化水收集罐中。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将过滤器壳体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连接被证明是有问题的。

例如,欧洲专利文献ep1542782b1中的已知过滤器壳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支撑臂。支撑臂的每个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沿着将过滤器壳体连接到支撑结构的方向延伸。凹槽朝向支撑结构渐缩。闭锁凸耳(latchinglug)位于凹槽的下表面并突出到所述凹槽中。过滤器壳体具有盖子,其侧表面(lateralsurface)可以各自插入该凹槽中。为了实现这一点,盖子的侧表面首先沿着该凹槽的上表面朝向支撑结构在倾斜位置移动。一旦用户感测到对应于连接位置的阻力,用户必须向下倾斜盖子和过滤器壳体,从而使得盖子的每个侧表面中的凹槽与支撑臂的凹槽中的闭锁凸耳闭锁。

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设计具有以下缺点:盖子的侧表面必须首先精确地装配在位于闭锁凸耳和支撑臂中的两个凹槽的倾斜上表面之间的区域中。这要求盖子和过滤器壳体保持在精确的倾斜位置,因为闭锁凸耳会阻挡凹槽中的连接位置的位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过滤器壳体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的连接结构,其允许简单和可靠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通过将过滤器壳体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连接结构来解决该问题,该结构被设计成将待清洁的液体引导至过滤器壳体并排出净化的液体,其中所述结构包括:

-过滤器壳体盖,与过滤器壳体连接,其被设计成接收过滤介质,包括:

-至少两个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其可以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中的相应的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以便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和过滤器壳体之间建立流体交换;

-至少两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其基本上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的相对侧上;和

-引导部件,其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上且被配置成在将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连接的过程中,使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与该引导部件接合,以便在连接过程中支撑和引导过滤器壳体盖并安装它,使其可沿着线性连接方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线性”还包括大致线性的连接方向。“基本上”被理解为包括例如由于膨胀引起的微小偏差。

术语“可连接”是指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和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之间的可逆连接以及过滤器壳体盖和过滤器壳体之间的不可逆连接。然而,过滤器壳体盖和过滤器壳体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被配置为不可逆连接。

引导部件允许过滤器壳体盖朝着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做直线运动,所述过滤器壳体盖上设有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过滤器壳体盖在整个连接过程中被支撑且被保持在预定位置,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可以可靠地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连接。换句话说,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被特别地引导至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特别地,可以完全避免倾斜,因此用户可以用手将过滤器壳体盖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

至少两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优选地在基本上垂直于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的附接方向的方向上从过滤器壳体盖的两个相对侧突出。

因此,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可靠地定位在引导元件中并被引导至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以这种方式防止横向倾斜或压成倾斜(cant)。因此,形成在过滤器壳体盖上的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可以精确地移动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从而可以建立可靠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是,至少一个闭锁部件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和/或过滤器壳体盖上和/或过滤器壳体上,以将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在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完全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连接。

闭锁部件具有以下优点:用户在连接位置之前不久就注意到了增加的阻力,这给使用者提示过滤器壳盖几乎到达连接位置。由于故意克服增加的阻力,相应的元件与闭锁部件互锁,因此过滤器壳体盖保持在连接位置。因此可以防止过滤器壳体盖被意外移除,因而可靠地保持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和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之间的连接。

闭锁部件还优选地具有弹性闭锁夹,且优选地,当在连接位置时,销钉接合在所述夹具中且垂直于连接方向从过滤器壳体盖突出。

或者或另外地,闭锁部件具有按扣。

优选地,附接方向基本上对应于连接方向。

一旦过滤器壳体盖与引导部件接合,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在连接方向上定向,该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在附接方向上定向。如果过滤器壳体盖沿着连接方向朝向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移动,其优选地在附接方向上同样定向,则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可以沿直线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连接,因此可以建立可靠的连接。避免所建立的连接产生任何倾斜。

进一步优选地是,引导部件具有导轨,该导轨彼此相对且被线性地配置为对应于连接方向。

替代地或另外地,闭锁部件具有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和引导部件闭锁凹槽,其中每个引导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闭锁凹槽,且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上的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可以在连接位置中闭锁到每个凹槽中,其中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完全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

优选地,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被弹性地安装和/或包括致动表面,该致动表面沿着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的附接方向延伸且沿着与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相反的方向从过滤器壳体盖上突出。

这使得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和过滤器壳体盖之间的接合通过将致动表面按压在一起而被释放。此外,当使用者在连接位置将致动表面推开时,可以加强该接合,以确保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可靠地与引导部件闭锁凹槽互锁。

进一步优选地是,致动表面被配置成使它们在附接方向和/或连接方向上变宽或逐渐变窄。

由于致动表面具有加宽或渐缩形状,使用者可以牢固地夹持致动表面。致动表面的渐缩形状特别地可以进一步确保具有较小手的人也能够用手操作致动表面。

此外,优选地是,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过滤器壳体引导部件突出。

除其他之外,一旦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已经进入引导部件的闭锁凹槽中,这允许可以从外部清楚地看到过滤器壳体盖的闭锁凸耳。为此,引导部件闭锁凹槽优选地被配置成引导部件中的通孔。

优选地,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的后端上,该过滤器壳体盖被设计成由使用者推动,以将过滤器壳体盖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过滤器壳体盖的后端被理解为与设置有过滤器壳体附接元件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时,特别是在连接过程结束时,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施加必要的力,以将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完全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具有与前述方面的前述实施例之一相对应的连接结构以及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清洁系统来解决,过滤器壳体盖与其连接。

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优选地具有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其沿着连接方向定向,且过滤器壳体盖的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通过该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连接。

还优选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或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闭锁钩,在连接位置,该闭锁钩闭锁在相应附接元件中的凹陷中,其可通过该闭锁钩连接。

此外,优选地,过滤器壳体盖与过滤器壳体盖连接,且弹性闭锁夹被设计成当处于连接状态时容纳过滤器壳体。

优选地,引导部件通过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壳体上的保持板连接,其中每个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被插入保持板中的凹槽中并且突出穿过它,以便与过滤器壳体盖附接元件可连接。

优选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安装在凹槽中,从而使得在连接方向v上的位移被阻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过滤器壳体的过滤器壳体盖来解决,过滤器壳体盖可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该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被设计为供应待清洁流体并排出净化的流体,其中,过滤器壳体盖被设计成与过滤器壳体连接,其中过滤器壳体盖具有至少两个过滤器壳体附接元件,其可与相应的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连接,以便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和过滤器壳体之间建立流体交换;以及其中,过滤器壳体盖具有至少两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其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的相对侧上,并且被设计成与引导部件接合,该引导部件可在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附接元件连接的过程中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以便在连接过程中支撑和引导过滤器壳体盖并安装它,从而使其可以沿线性连接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通过将过滤器壳体盖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方法来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其中该方法包括:

-提供与本申请的上述另一方面的实施例之一相对应的清洁系统;

-将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插入引导部件中,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在

引导部件中支撑;

-将过滤器壳体盖沿着连接方向线性地移动,直到过滤器壳体盖的附接元件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附接元件。

该方法优选地还包括借助至少一个闭锁部件将过滤器壳体盖或过滤器壳体闭锁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清楚地,尽管单独描述实施例,但是其各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图示了引导框架(guideframe),通过该引导框架可以将过滤器壳体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连接;

图2为连接器插头(connectorplug)和连接器插座(connectorsocket)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图示了闭锁夹(latchingclamp),其用作闭锁位于连接位置上的过滤器壳体;

图4图示了闭锁钩(latchinghook),其用作闭锁位于连接位置上的过滤器壳体;

图5图示了按扣(snapfastener),其用作闭锁位于连接位置上的过滤器壳体;

图6a)-6c)图示了具有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的过滤器壳体盖,其在连接状态下接合(engage)在引导部件(guidemember)中的引导部件闭锁凹槽(recess)中,且加宽了致动表面(actuationsurface);

图7a)-7b)图示了图6所示的过滤器壳体盖处于连接状态以及在过滤器壳体盖被插入引导部件之前的状态;

图8图示了与图6-7所示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但是具有变窄的致动表面;

图9图示了在过滤器壳体盖被插入引导部件之前,图8所示实施例的过滤器壳体;

图10为了优选的过滤器壳体盖和优选的引导框架的立体图;

图11为沿着连接方向v的图10的引导框架和过滤器壳体盖的剖视图;

图12为从后侧观看的图10和图11的引导框架和过滤器壳体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

图1图示了具有管状基体3的过滤器壳体1。基体3的基体内部被配置为接收过滤介质或多种不同的过滤介质(未图示),例如活性炭和/或树脂,以清洁流体(例如水)。为此,过滤介质可以直接装载到基体内部或者通过含有过滤介质的过滤器滤芯引入基体。

为了向内封闭基体内部,过滤器壳体1还包括在第一自由端9上或邻近第一自由端9处的过滤器壳体基座11和位于第二自由端13上或邻近第二自由端13处的过滤器壳体盖15。过滤器壳体基座11和/或过滤器壳体盖15与基体3一起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或者可以由多个部件不可拆卸地互连。然而,为了允许改变过滤器滤芯或过滤介质,优选地,过滤器壳体基座11和/或过滤器壳体盖15被配置为与基体3分开并因此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例如,过滤器壳体基座11和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螺纹连接到基体3上或与其互锁。

过滤器壳体盖15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器插头17,作为用于过滤器壳体盖的优选的附接元件(attachmentelement)。每个连接器插头17可以连接到相应的连接器插座(图1中未图示),其作为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优选的附接元件,以便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和过滤器壳体1之间建立流体连接。换句话说,待清洁的流体可以(优选地通过泵(未图示))经由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之间的连接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引导到过滤器壳体1中的过滤介质。此外,净化的流体(例如纯水或超纯水)可以返回到净化流体的收集罐中的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例如,在第一连接器插头17和第一连接器插座之间的流体连接用于将待清洁的流体引导到过滤器壳体1中的过滤介质,同时在第二连接器插头17和第二连接器插座之间的流体连接用于使净化流体返回到为此目的提供的收集罐。

虽然本申请仅描述了针对过滤器壳体盖15提供连接器插头17,但是过滤器壳体基座11也可以具有连接器插头。特别地,过滤器壳体盖15和过滤器壳体基座11可以相同地配置。

此外,虽然图1图示了具有连接器插头17的过滤器壳体盖15,但是连接器插座可替代地配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而连接器插头17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

此外,连接器插头17彼此平行定向且在过滤器壳体盖15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连接器插头17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连接器插头17可以被配置为与过滤器壳体盖15成为一体或者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在后一种情况下,连接器插头17可以优选地通过闭锁连接、螺纹连接或粘合连接与过滤器壳体盖15连接。

图2为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19的横截面示意图。

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19的方向被指定为附接方向(attachingdirection)a。为了将连接器插头17连接到连接器插座19,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19的附接方向a必须相同。特别地,附接方向a对应于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19的旋转轴线。

为了能够在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插座19之间建立流体密封连接(fluid-tightconnection),连接器插头17在外侧21上具有至少一个周向凹口23(circumferentialnotch),在每个周向凹口中插有密封元件25。当连接器插头17与连接器插座19处于连接状态时,密封元件25与连接器插头19的内侧27接触,因而在附接元件之间建立了流体密封连接。

或者,在连接器插座19的内侧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凹口,在该连接器插座19中设置密封元件25。

密封元件25可以是圆形密封环、方形环、c形环、o形环、d形环或l形环,或者可以喷射在双组分塑料系统(two-componentplasticsystem)中。优选地,密封元件25设置有涂层,如特氟隆和/或润滑剂,其允许改进过滤器壳体1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闭锁。特氟龙涂覆的方形环被认为是特别优选的。

为了将包含过滤介质的过滤器壳体1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连接且将其保持并支撑在其上,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具有引导部件。如图1所示,这些引导部件可以优选地配置在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的引导框架100中。特别地,引导部件被设计为在连接过程中支撑过滤器壳体1并将它引导至连接位置,其中过滤器壳体1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连接。

引导部件和/或引导框架10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罩体302,其作为结构单元或者附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在后一种情况下,引导部件或引导部件框架100可以优选地通过粘合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连接或者与其通过螺纹连接。

图1图示了单独构造的引导框架100,其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

引导框架100具有至少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它们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定向并且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突出。优选地,引导框架侧边102从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壳体302的垂直侧表面以优选地相对于对应的垂直侧表面呈直角的角度突出,其对应于连接方向v。

至少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使过滤器壳体1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引导框架侧边102之间。

至少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可以直接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连接。或者,至少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可以通过引导框架保持板104连接。所述引导框架保持板104优选地连接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中每一个的第一自由端106。这里,第一自由端106被认为是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相邻的引导框架侧边102的末端。

引导框架保持板104与引导框架侧边102连接,同时优选地用于将引导框架100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连接。

至少一个附接元件凹槽(recess)108形成在引导框架保持板104中,连接器插座(图1中未图示)通过该附接元件凹槽至少部分突出。如果引导框架保持板104具有多于一个的附接元件凹槽108,则连接器插座19优选地突出穿过每一个附接元件凹槽108。

引导部件形成在彼此面对的引导框架侧边102的每个侧表面上或每个侧表面内。如图1所示,这些引导部件优选地形成为导轨112。导轨112优选地从第二自由端114在引导框架侧边10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到相应的第一自由端106。引导框架侧边102的第二自由端114设置为与第一自由端106相对。

导轨112在第二自由端114处开口,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盖15上的过滤器壳体引导部件29(将在下文中描述)能够经由开口端插入导轨112中。

在引导框架侧边102的第一自由端106处的导轨112的末端由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侧表面封闭,如图1所示,由引导框架保持板104封闭。

导轨112基本上呈直线,以便允许过滤器壳体盖15进行线性位移,从而允许过滤器壳体1进行线性位移。

特别地,导轨112彼此平行配置,使得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以连续的直线移动到导轨112中,从而避免任何倾斜。

然而,可能的是,导轨112在引导框架侧边102的第一自由端106上加宽或在在引导框架侧边102的第一自由端106附近加宽。

导轨112的方向对应于连接方向v,在该方向上过滤器壳体盖15能够朝向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移动。

应当注意的是,没有引导框架100的引导部件或导轨112的任何描述也是有效的。引导框架100中的引导部件和导轨112的结构被理解为只是优选的实施例。

在过滤器壳体盖15的基本上相对的两侧的每一侧上设置有一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且所述部件优选地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的形状被设计成使得其可与导轨112接合(engagewith)并且可移动地支撑在其中。优选地,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沿着垂直于附接方向a的方向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因此,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过滤器壳体盖15的结构单元,或者可以可逆地(reversibly)与其连接。

换句话说,引导框架100和导轨112被配置为将过滤器盖1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两个引导框架侧边102或导轨112之间,其中在相对侧面上的每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接合在相应的导轨112中。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可以经由引导框架侧边102的第二自由端114插入导轨112中,且可以在导轨112内沿直线方向移动到连接位置。因此,过滤器壳体盖15在连接过程中支撑在两侧上,因此可以避免过滤器壳体盖15的倾斜或倾倒。由于导轨112具有直线形状,因此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以简单的直线形状移动到连接位置。此外,过滤器壳体1的重量可以由导轨112承受。

优选地,一旦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与导轨112接合,连接器插头17的附接方向a对应于连接方向v,因此,连接器插头17可以在基本上线性的移动方向上朝向连接器插座19被引导。

为了将过滤器壳体盖15和过滤器壳体1保持在连接位置并且防止意外分离,过滤器壳体盖15具有销钉31,该销钉31在连接位置处与闭锁部件(latchingmember)闭锁。如图1所示,销钉31优选地垂直于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

闭锁部件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和/或引导框架100上。

如图3所示,闭锁部件可以被配置为弹性闭锁夹116。所述闭锁夹116在附接方向v和/或连接方向a上对一侧开放,从而使得销钉31可以被位于连接位置上的闭锁夹116(参见图3顶部的闭锁夹)接收。或者,闭锁夹116(参见图3下部的闭锁夹)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其可以在连接位置接收过滤器壳体1的基体3。

如果导轨112中的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在连接方向v上朝向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移动,则销钉31和/或基体3在连接过程的结尾进入相应的闭锁夹116中。为了使这种情况发生,用户必须施加足以使闭锁夹弹性地弯曲的力,从而使得销钉31或基体3能够被被推入闭锁夹116中。一旦销钉31或基体3被设置在闭锁夹116中,该闭锁夹116优选地移回到其起始位置,因此销钉31或基体3保持在闭锁夹116中。这样可防止过滤器壳体1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意外分离。而且,用户在连接过程期间感觉到闭锁夹116的阻力,并因此可靠地确定何时达到连接位置,即一旦阻力被克服。换句话说,建立了惯性连接。

上述闭锁夹116可以作为替代或组合使用。

可选地或另外地,如图4所示,闭锁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至少一个闭锁钩118。至少一个闭锁钩118沿连接方向v和/或附接方向a从连接器插座19的自由端突出,以便接合在连接器插头17中的凹陷(depression)33中并且在连接状态下与其互锁。

可以在连接器插座19上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六个以上的闭锁钩118。连接器插头17中凹陷33可以被配置为圆形凹陷33,连接器插座19的闭锁钩118闭锁在该凹陷中,或者连接器插头17中凹陷33由多个单个的凹陷33构成,至少一个闭锁钩118闭锁在每个凹陷中。

虽然图4的闭锁钩118设置在连接器插座19上,但是闭锁钩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器插头17上。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器插座19具有接合所需的凹陷33。

或者或另外地,按扣200可以帮助将过滤器壳体盖15闭锁在连接位置。

图5图示了按扣200的优选实施例。

图5所示的按扣200具有锁扣202(clasp)和优选的弹簧加载的搭扣(catch)204,它们在连接状态下互锁。

如图5所示,锁扣202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并且可以沿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

另一方面,搭扣204可通过搭扣保持板206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或者引导框架100上,优选地设置在引导框架保持板104上。搭扣204可围绕搭扣旋转轴sr可旋转地安装,从而使其能够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在搭扣204的打开位置,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移动到连接位置,且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从连接位置移除。一旦过滤器壳体盖15已经到达连接位置,搭扣204围绕搭扣旋转轴线sr转动,以便与锁扣202接合并且与其闭锁。

只有当用户主动地松开按扣200时才能释放连接,因此确保了附接元件之间的可靠连接。

尽管图5图示了锁扣202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且搭扣204附接到引导框架100上,但是同样可能的是,锁扣设置在引导框架100上且搭扣204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5上。

此外,相应的搭扣部件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本身上而不是设置在引导框架100上。

磁性封闭件和快速连接器是接合的其它替代方案(未图示)。

图6图示了可用于将过滤器壳体1和过滤器壳体盖15保持在连接位置的闭锁部件的另一替代方案,其中附接元件通过闭锁连接彼此完全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闭锁部件具有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和引导部件闭锁凹槽120,该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引导部件闭锁凹槽120设置在引导部件中。

如图6b)所示,其对应于沿图6a)中的剖面线a-a的剖视图,过滤器壳体盖15具有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优选地沿着垂直于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的相对侧上。进一步优选地,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基本上定位在一个平面上。

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29具有细长的过滤器壳体引导元件37,其优选地沿着连接方向v和/或附接方向a延伸。特别地,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形状至少在某些区域中与引导部件的形状一致,从而使得它们可以在将过滤器壳体1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过程中至少部分地进入并被引导到引导部件内。

每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通过至少一个间隔件与过滤器壳体盖15间隔开。间隔件被配置为将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连接到过滤器壳体盖15上并且被配置为弹性地安装过滤器壳体引导元件37。间隔件可以被配置为间隔支架39。如图6b所示,两个间隔支架39可以优选地设置成将过滤器壳体导向元件37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为了允许过滤器壳体盖导向元件37的弹性移动,间隔支架39在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上彼此远离。此外,间隔支架39的长度和厚度根据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偏转多远以及可以如何平稳地执行该移动而设计。

间隔支架39优选地在垂直于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的方向上从过滤器壳体盖15突出。间隔支架39的长度限定了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和过滤器壳体15之间的距离。

间隔支架39与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第一端41处的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连接或与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第一端41附近的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连接。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9的第一端41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是更靠近过滤器壳体1的连接器插头17的端部。“接近”第一端部41被认为是大约为5mm至30mm的距离,优选为大约10mm到25mm,优选为大约15mm至20毫米。

优选地,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导向元件37的背离过滤器壳体盖15的一侧。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优选地具有倾斜表面43,该倾斜表面43优选地在附接方向a从接近连接器插头17的一侧连续地升高。或者,倾斜面43可以不连续地或逐步地或阶梯地(trapezoidally)上升。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的第二表面沿垂直于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方向延伸并且用作闭锁凸耳的闭锁表面45。

如图6所示,引导部件或导轨112各自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件闭锁凹槽120。该凹槽可以被配置为被导轨112穿透的开口或凹陷,其中,当过滤器壳体盖15展开时,凹陷必须形成在导轨112的面向过滤器壳体盖15的侧表面上。

在连接状态下,当附接元件完全连接时,每个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可以被闭锁在引导部件的闭锁凹槽120中。

过滤器盖15的宽度优选地使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插入导轨112中并在其内移动,该过滤器盖15包括间隔支架39和过滤器壳体盖导向元件37。然而,过滤器壳体盖15的宽度大于导轨112的外表面122之间的宽度,该过滤器壳体盖15包括间隔支架39和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加上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插入状态时,外表面122被认为是面向过滤器壳体盖15的导轨112的表面。

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优选地设置在比间隔支架39更远离连接器插头17的位置。

如果过滤器壳体盖15和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插入到导轨112中,则过滤器壳体盖15可以沿连接方向v移动直到导轨112与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接触。由于该接触,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弹性地偏转(deflect),因此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至少在间隔支架39后面的区域中朝向过滤器壳体盖15偏转。在间隔支架39的“后面”被认为是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区域,该区域在附接方向a上与连接器插头17的侧面相对。

如果过滤器壳体盖15在连接方向v上被进一步推动,则导轨112的外表面122沿着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的倾斜表面43滑动。一旦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到达引导部件闭锁凹槽120处,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移动回到其初始位置,且因此每个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与对应的引导部件闭锁凹槽120闭锁。特别地,闭锁凸耳的闭锁表面45防止过滤器壳体盖15被无意地拉出,该闭锁表面45与导轨112接触。

为了释放接合或支撑接合过程,每个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具有致动表面(actuationsurface)47。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沿与连接器插头17突出方向相反的附接方向a伸长。该细长部分可以用作用户的致动表面47。优选地,致动表面47在连接状态下突出超过导轨112。

如图6b)和6c)所示,致动表面47向上弯曲,因此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之间的距离在附接方向a朝向连接器插头17逐渐变窄(taper)。

通过将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按压在一起,使用者可以使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弹性地偏转。可以以这种方式释放接合。当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被致动表面47推开时,可以加强接合。

致动表面47优选地以弯曲形状渐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弯曲的形状可以适应于人类手指的自然形状。此外,致动表面凸出部(bulge)49可以形成在致动表面47的自由端上。这可以确保用户的手指可以牢固地搁置在致动表面47上并且可以防止滑动。

在优选实施例中,导轨112形成有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

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与两个导轨112中的一个连接,并且还可以用于将导轨112附接到过滤器壳体盖保持结构300上。

为此,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具有外壳连接元件402。与附接元件的数量对应的外壳罩404(enclosurehood)形成在外壳连接元件402的上侧。外壳罩404沿附接方向a和/或连接方向v朝向过滤器壳体盖15开放,因而连接器插头17可以进入所述外壳罩404。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连接器插座19被外壳罩404覆盖。当附接元件处于连接状态时,外壳罩404覆盖附接元件。

虽然表示为单独元件,但是引导框架100和/或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可以与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一体成型。

图7a)图示了图6的过滤器壳体盖15处于附接元件的连接状态,其被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覆盖。

图7b)图示了图6的过滤器壳体盖外壳400和过滤器壳体盖15处于未连接状态。

外壳连接元件402优选地与过滤器壳体盖15的形状一致,从而使得在连接状态下,过滤器壳体盖15的表面与与其接触的外壳连接元件402匹配。

图8图示了类似于图6和7中的实施例的实施例,其实质上不同在于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在附接方向a沿远离连接器插头17渐缩。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可以以任何人工尺寸(handsize)驱动致动表面47。

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由于这个原因,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可以弹性地安装在过滤器壳体盖15上。或者,如图9所示,过滤器壳体盖导向元件37可以刚性地连接到过滤器壳体盖15上。只有渐缩的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区域被配置成具有弹性。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35和致动表面47设置在锥形区域中。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37的刚性区域是可以在引导部件或导轨112内被引导的区域。该区域的形状优选地与引导部件和导轨112形状一致。

虽然图6-图9中描述的致动表面47全部被构造成相同,但是致动表面47的形状可以以各自的形式彼此偏离。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闭锁部件的组合同样是可能的。

图10图示了优选的引导框架100和优选的过滤器壳体盖15的立体图。然而,如图10所示且类似于图8和9中的过滤器壳体盖15,过滤器壳体盖15的不同之处在于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51设置在过滤器壳体盖15的后端上,其与设置有连接器插头17的端部相对。压力传感器51被设计为用于至少一个用户手指的致动表面,其可放置在压力传感器51上,以便在引导框架100中移动过滤器壳体盖15并且施加有必要将连接器插头17与连接器插座19完全接合的压力。优选地,压力传感器51被弯曲,以防止手指移走或滑落。此外,压力传感器51可以设置有凹槽表面或粗糙表面。这同样可以防止手指滑落。

虽然图10中的压力传感器51设置在图8和图9的过滤器壳体盖15上,但是压力传感器51还设置在所描述的其它实施例的任何其它过滤器壳体盖15上。

参考图11更详细地描述图10中的引导框架100的优选实施例。

图11图示了图10的过滤器壳体盖15和优选引导框架100的截面图,其沿着连接方向v进行剖视。

每个附接元件凹槽108中可以形成有一个连接器插座19,该附接元件凹槽108形成在引导框架100的保持板104中。连接器插座19的前端53突出伸入引导框架100的内部空间124中,其形成在引导框架的相对侧边102之间。连接器插头17可以根据过滤器壳体盖15上的连接器插头17的布置而伸入到内部空间124的不同深度。

连接器插座容纳空间57形成在连接器插座19的前端53处,连接器插头17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其中。连接器插座容纳空间57的尺寸和/或形状适合于连接器插头17的形状和/或尺寸,从而使得可以在连接器插头17和连接器之间建立流体密封连接。这可以通过例如设置在连接器插头17上的上述密封环25来确保。或者,可以在连接器插座容纳空间57中设置至少一个密封环25。

此外,连接器插座19的与连接器插座19的前端53相对的后端59可以突伸出引导框架100。当引导框架100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未图示)时,连接器插座19的后端53优选地突伸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未图示)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以便连接到流体收集罐,例如通过软管。为此,为了允许流体流过连接器插座19进行传输,至少一个流体管道61从连接器插座容纳空间57延伸到连接器插座19的后端59。

至少一个圆形台阶65和/或凹口形成在连接器插座19的横向表面63上,其围绕连接方向v或附接方向a延伸。圆形台阶65优选地被配置为连接器插座19从前端53到后端59逐渐变窄。然后连接器插座19的锥形部分(taperingsection)可以突出穿过引导框架100的连接器插座凹槽108,而连接器插座19的较宽部分比连接器插座凹槽108更宽或更大,从而使得连接器插座19借助于台阶65以优选的贴身形式(form-fittingway)倚靠在引导框架保持板104上。如果是凹口,则附接元件凹槽108的圆周边缘突出伸入该凹口。这样,同样地实现了在引导框架100上固定设置连接器插座108。

如图12所示,如果连接器插座19具有台阶65,则连接器插座19可以借助至少一个固定环67固定,从而防止在连接方向v或附接方向a(x方向)上滑动。

优选地,每个连接器插座19和附接元件凹槽108的尺寸被设计为使连接器插座19在附接元件凹槽19中的y-z平面中具有0.5mm至1mm的间隙(play),即它们可根据y轴和/或z轴(x轴对应于连接方向v)上的间隙可移动地安装。外部连接器插座19优选地具有比中间连接器插座19更小的间隙。例如,外部连接器插座19具有0.5mm的间隙,而中间的连接器插座具有1mm的间隙。通过额外的间隙可以方便地将连接器插座19连接到连接器插头17上,从而为使用者改进了将过滤器壳体1连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上。

虽然具有图10-图12中所示类型的连接器插座19连接到引导框架100,但是例如如果引导框架100不具有引导框架保持板104,则连接器插座19也可插入到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300的壳体302中相应的凹槽中。此外,可以采用任何之前描述的实施例使用这些连接器插座19。

此外,上述每个接合都可以包含电气/电子智能(intelligence),该电气/电子智能检测与滤芯盖15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闭路器/开路器、继电器或电子传感器(例如nfc,“近场通信”)或rfid(“射频识别”)是可能的。也可以通过条形码来识别插入的清洁带的位置和类型。

标号列表

1过滤器壳体

3基体

9基体的第一自由端

11过滤器基座

13基体的第二自由端

15过滤器壳体盖

17连接器插头

19连接器插座

21连接器插头的外侧

23凹口

25密封元件

27连接器插座的内侧

29过滤器壳体盖引导部件

31销钉

33凹陷

35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

37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

39间隔支架

41过滤器壳体盖引导元件的第一端

43过滤器壳体盖闭锁凸耳的倾斜表面

45闭锁凸耳闭锁表面

47致动表面

49致动表面凸出部

51压力传感器

53连接器插座的前端

57连接器插座接收空间

59连接器插座的后端

61流体管道

63连接器插座的侧向表面

65台阶

67固定环

100引导框架

102引导框架侧边

104引导框架保持板

106引导框架侧边的第一自由端

108附接元件凹槽

110引导框架侧边的相对侧面

112导轨

114引导框架侧边的第二自由端

116闭锁夹

118闭锁钩

120引导部件闭锁凹槽

122导轨的外表面

124引导框架的内部空间

200按扣

202锁扣

204搭扣

206搭扣保持板

300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

302过滤器壳体保持结构的壳体

400过滤器壳体盖外壳

402外壳连接元件

404外壳罩

a附接方向

sr搭扣的旋转轴线

v连接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